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肚臍是養生「第一穴」!這樣摸摸能治病?


肚臍為什麼是養生要穴?在中醫的治療和養生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按摩肚臍,或者臍劑這樣的方法,為什麼肚臍可以起到這樣的養生功效,又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呢?

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之說。並且在中醫上,肚臍是重要的穴位———神闕穴的所在,且此部分皮膚非常薄弱。正因為如此,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對神闕穴名含義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處;另一種是指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為胎兒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並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

人體先天的稟賦與這個穴位關係密切,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受寒邪侵襲,但同時也便於溫養,故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

溫養肚臍,可鼓舞一身之陽氣。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對神闕的溫養,還可以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症。

肚臍辨疾病

小小的肚臍可以辨疾病?可能很多人對此都會比較好奇,或者是不太相信。在中醫認為,肚臍的連通五臟六腑的穴位,因此,五臟六腑出現問題,都會在肚臍處反映出來。尤其的腸胃疾病,從肚臍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下面我們來看看,不同形狀的肚臍,都反映了身體的怎樣狀況。

1. 圓形(最健康的肚臍形狀):女性肚臍若為正圓形,表示身體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則表示精力充沛、血壓正常,五臟六腑都很健康。

2. 向下形: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3. 向上形:肚臍眼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這種肚臍的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髒的健康狀況。


4. 海蛇形(形狀為一條縫,看不到肚臍眼的):為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徵兆,要小心注意。

5. 滿月形:看起來結實豐盈,下腹有彈性,對於女性來說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徵。

6. 肚臍偏左:應預防腸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腸黏膜病變等癥狀。

7. 肚臍偏右:應注意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8. 肚臍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

9. 肚臍凹陷:肥胖或腹部發炎時,如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肚臍會向內凹陷。

10. 肚臍淺小:表示身體較為虛弱,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渾身無力,精神狀況不佳。

肚臍不能扣

肚臍是一個凹進去洞,非常容易藏汙納垢,而我們日常清洗又不容易洗到,時間長了,裡面就會有一塊塊的臟塊。很多人看著難受,就會自己用手給摳乾淨。

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動作。因為,我們的肚臍是我們的內臟與外界距離最近的位置,如果用力摳,就會牽連到內臟,如果摳爛了,就可能導致感染,發炎,甚至影響腸胃。

因此肚臍這個穴位大家最好不要隨意碰,如果實在想要清洗,可以先試著用潮濕的棉花棒輕輕地擦,動作一定要輕,隻把邊緣容易擦到的地方擦一下就好。

這樣保養肚臍可助長壽

肚臍是我們人體的養生大穴,養護肚臍可以幫助我們調理五臟。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們日常如何通過肚臍來進行全身的保養,以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1、揉按肚臍

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覺前,排空大小便,全身放鬆,仰臥在床上,露出腹部,兩手掌重疊放在肚臍上,先沿逆時針的方向揉108圈,再沿順時針的方向揉108圈。

此法可健腦補腎、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利大小便,加強肝臟新陳代謝,並使氣血兩旺,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2、艾灸肚臍

此法可起到助元氣、抗病、強身的保健作用。對於女性來說,艾灸肚臍可以有非常好的驅寒、補氣的作用。

3藥物敷臍

治療風寒感冒可用藥物敷臍法。將生薑切成薑蓉,然後將薑蓉敷到肚臍處,用醫用膠帶固定,每天10分鐘,可以有效祛除體內寒氣,治療脾胃虛寒,治療腹瀉,調理養生。

中藥敷臍注意事項

小兒大多不願服藥,害怕打針,特別是嬰幼兒給葯尤為困難。而小兒肌膚柔嫩,敷臍療法作用迅速,無損傷,因此在兒科應用廣泛。中藥敷臍治療操作很簡單,清洗肚臍後平臥,取配製好的葯末適量,用生薑汁或黃酒、蜂蜜、醋調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透氣膠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時。

皮膚敏感者可縮短時間,皮膚耐受性好的人可適當延長,但最好不超過24小時,一般可連用2-7天。急性病變、體內有濕熱、肚臍有炎症或皮膚嚴重過敏的人不宜使用這種方法治療。另外空腹或餐後也不宜馬上實施中藥敷臍。

舉例:

治療風寒感冒:白芥子3克碎成細末,將藥粉放入臍內,暖水袋隔布外熨臍部,取汗出。

治小兒腹瀉、消化不良、腹痛:可將藥粉用黃酒或茶水調勻,貼於臍部,1-2天即可見效,有的甚至數小時內即可好轉。遺尿的患兒,也可將藥物同時敷於肚臍和關元穴,可以減少遺尿次數。經常感冒的兒童,用中藥裝袋後敷臍,堅持一段時間可以提高抵抗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4、肚臍拔罐

選大號火罐一個,應用閃火法,將火罐拔在肚臍上,15-20分鐘取罐。肚臍拔罐可治療哮喘、痢疾、久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肚臍再配以足三裡、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鐘,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食慾,消除疲勞。

5、聚氣肚臍

站、坐、臥均可,全身放鬆,雙手掌重疊覆蓋於肚臍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氣時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質,進入肚臍,聚集在此處;口呼氣時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質向全身擴散。一呼一吸為一次,習練24次。長期堅持習練,可溫陽補虛,還陽和中,消食導滯,對陰陽兩虛,體弱無力,氣短神衰有效。


當人體出現肝硬化、肝腹水、慢性腎炎等病情時,肚臍眼往往會凸出來,這是因為肚臍眼的組織比較軟、薄,當高度腹腫時,就會凸出來,此時應該高度重視病情。

以上是肚臍上的一些養生方法,關注自己的身體,發現問題要及早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