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網評論員:母親“哺乳自由”和兒童“如廁自由”都不該是奢侈品

光明網評論員:哺乳自由,不獨是母親節的重要議題,兒童節也同樣應景。據媒體報導,就在“六一”當天,1.6平米大小的移動母嬰室進駐深圳地鐵站。哺乳、換尿布、喂輔食等這些帶娃出門的父母幾乎都會遇到的頭疼事,都能在這裡暫時得到解決。

對於移動母嬰室“小塊頭”在人潮中的出現,網絡上自然是一邊倒的點讚和肯定,但這種點讚和肯定又多少讓人覺得心裡不是滋味。關於設置更多母嬰室的提議,早已是“古早”新聞,而關於母嬰室缺失的調查,也在多個節日的節點被投以關注。新的地鐵線在各個大城市裡不斷延伸,新的城市地標不斷拔地而起,而對於使用面積可能不超10平米、基礎版建設費用不過數萬元的母嬰室,我們的討論以及討論所指向的現實語境似乎卻一直停留在原地。

我們的城市到底有多缺母嬰室?有研究機構於2019年3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在地圖上標注的母嬰室數量為2600多間,而同一時期,僅日本東京一座城市的母嬰室數量就達5092間。如果以城市新生兒數與母嬰室數量之比來對比每間母嬰室的負擔,那麽北京是東京的數十倍。一線城市尚且如此,或可推測二三線城市母嬰室的慘淡狀況。

母嬰室的慘淡,除了數量少之外,環境質量和管理也不盡如人意,不少成為擺設或形象工程。至於在這個小空間內考慮鼓勵男性參與育兒的設計,就更是奢談了。

每一個母嬰室,不過是地圖上顯示的一個小圖標,也不過是數據統計中的那一豎,但這背後卻是不少中國父母尤其是女性無法回避的育兒和哺乳事實。我們不能在大部分女性都已經接受了母乳最優的倫理後,卻要讓其在母職實踐中頻頻遭遇公共場所哺乳尷尬等不佳體驗。

母嬰室當然是為了解決公共場所的母乳餵養等問題而存在的功能性空間,但更是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下,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被列為重要命題,那麽更加關注女性作為生育主體的生命體驗和育兒實踐也自是必然。或許,“生育友好=女性友好”“母嬰室缺失=人性關注的缺失”這樣的計算公式,想要傳遞的也是同樣的意涵。

從“全面二孩”到“全面三孩”,我們的生育政策連同社會的育兒觀念都在發生變化,作為政策承載和觀念展現的公共空間和社會場所,也應有所聯動,以對母嬰更為友好的變化回應社會關注。加強母嬰設施建設,推進公共空間的生育友好,不僅要盡可能讓作為母親的女性實現公共場所“哺乳自由”,也該讓兒童實現“如廁自由”,讓“爸爸帶著出門的女兒”和“媽媽帶著出門的兒子”都能找到第三衛生間,坦然如廁。帶娃哺乳或如廁的體驗雖然太過日常和瑣碎,但人們正是通過這些細微之處來感知環境的變化,意願的評估與決策的制定也都無法與這些體驗完全剝離開來。

就我們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條件和社會文明水準而言,建設母嬰友好型社會,對於一地來說應該不再是一道選答題。而就母嬰室的建設實踐來看,如何答好這道必答題,可量化的部分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不可量化的那部分才是關鍵,比如對權利的尊重以及對人的關懷。

希望“哺乳自由”和“如廁自由”不再成新聞,不再因同樣的原因出現在之後的特別節日裡。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