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年投資250億轉型體育 萊茵體育實控人如今卻要轉讓控制權

每經記者:沈溦 蘇傑德 每經編輯:胥帥

圖片來源:攝圖網

推動萊茵體育(000558,SZ)在3年多的時間裡簽下200多億元體育產業大單,然而作為上市公司實控人的高繼勝卻在此時突然宣布“退出”。

萊茵體育1月24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萊茵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茵達控股”)與自然人范明科於昨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定》,約定萊茵達控股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3.7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9%)轉讓給范明科。

此舉完成後將實現上市公司實控人的變更。據悉,此前,萊茵達控股持有萊茵體育6.15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47.70%,高繼勝、高靖娜父女分別持有萊茵達控股75%和25%股份。

一直信誓旦旦走體育產業之路的高繼勝突然出讓控制權讓人始料不及,這是否源於外界擔憂的盈利、資金投入緊張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於今日致電萊茵體育董秘辦。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近期由於實控人轉讓股份一事,相關工作部門忙著處理各項事宜,相關採訪安排需先發送採訪提綱討論後再具體安排。

轉讓作價達13億

公告顯示,本次轉讓完成後,范明科將直接持有萊茵體育3.7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9%),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萊茵達控股將繼續持有萊茵體育2.4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8.70%),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萊茵達控股一致行動人高靖娜持有公司7938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6.16%),萊茵達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高靖娜將合計持有公司3.2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4.86%)。

本次權益變動後,萊茵體育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范明科。

據介紹,本次萊茵體育29%的股權作價13億元,范明科應在今年1月25日前向萊茵達控股指定账戶支付第一期股份轉讓價款3億元,並在今年1月28日前向萊茵達控股指定账戶支付剩餘股份轉讓價款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轉讓協定中,對自然人范明科的資料公布極少,僅有中國國籍與通訊地址發布。記者注意到,有相關報導指出,范明科為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范現國之子。

范明科所在住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蘇傑德 攝

對此,萊茵體育方面對記者表示,具體資訊不方便透露,以公告為準。

1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范明科公告中的登記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世紀城遠大園二區2號樓1908號。摁門鈴後,開門的是一位中年女性,記者詢問這是否是今麥郎范明科的家。她說房子是范明科的,不過他並不住在這。

記者詢問她能否幫忙聯繫一下范明科,她稱沒有他的聯繫方式。其表示,她一般跟范明科的爸爸聯繫,她會將記者來意傳達給范明科的爸爸。但截至發稿時,記者尚未得到回復。

根據此前萊茵體育公告透露,截至1月23日,萊茵達控股持有公司6.15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47.70%;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6.1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7.45%。就此,本次萊茵達控股擬向范明科轉讓的股份還涉及解除股權質押的問題。

引領數百億產業轉型

資料顯示,萊茵體育董事長高繼勝1995年創辦萊茵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02年,萊茵達控股受讓原遼房天43%股權,將其更名為“萊茵置業”,實現了萊茵達的借殼上市。

2014年,彼時還是萊茵置業的萊茵體育,房地產銷售營收為29.98億元,佔其總營收的80.71%。不過,在當年的年報中,公司已表示要把文化、體育產業和能源產業定義為圍繞上市公司主體發展的“兩翼”。

2015年8月,萊茵置業正式更名為萊茵體育,開啟體育產業轉型之路,公司的經營範圍主攻體育互動的組織、策劃,體育場館的設計、經營等業務。

公司網站的業務布局顯示,涉足的產業包括體育金融、體育空間、體育賽事、體育教育、體育傳媒等六大板塊,主要實體業務包括體育小鎮、城市體育綜合體、全民健身中心三大資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公司至少簽署了5個體育小鎮、1個國際戶外運動基地和2個體育綜合體,合計投資金額不低於200億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此之外,公司還相繼收購亞洲職業籃球55%股權、小斑科技34.96%股權、飛馬健身100%股權、思博特體育51%股權、華網匯通100%股權等,合計耗資超過2.5億元。這些公司涉及體育健身、體育彩票、多媒體網絡平台等。

高繼勝還曾以個人名義收購英超南安普頓俱樂部。

轉型難助盈利

向體育產業砸下數百億重金,但萊茵體育的“轉型”似乎遇到後遺症。一方面公司按其計劃逐漸調整地產業務結構、逐步減少地產公司,營收規模也大幅下滑。另一面,大力發展的體育產業並未盈利。這導致的結果是公司業績不斷下滑,賣資產的情況屢見不鮮。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6.55億元,同比減少46.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65.16萬元,同比增加48.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負2410.86萬元,同比劇降339.40%。受地產項目銷售影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有所好轉,達到4.45億元,同比增加434.94%。

顯然,儘管轉型三年,萊茵體育賴以生存的收入主體仍為地產收入。從2018年半年報看,來自房地產銷售的營收為3.59億元,佔當期公司總營收比例的82.5%。

從半年報看,體育板塊的相關公司大部分虧損,如麗水萊茵達體育場館、萊茵達西部體育、萊茵達體育場館、思博特體育、浙江萊茵達足球俱樂部等至少8家子公司在虧損,其中萊茵達西部體育虧損5.8億元,浙江萊茵達足球俱樂部虧損409.22萬元。

對此,萊茵體育解釋稱,體育運營核心IP因新成立,尚未產生營業收入,但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此外,重慶盤龍體育生活廣場新開業,尚處於運營初期,需要較長時間培育,成本較高,營業收入較少。

對於萊茵體育目前轉型中的盈利問題,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對記者表示:“體育產業是眼球經濟優先的產業,以特色小鎮為例,首先要做好頂級賽事,打造足夠的知名度,才能打造影響力,實現向文化、旅遊、地產等領域的轉化率,成為體育文化旅遊地產等多個產業的融合體。”

何文義認為萊茵體育在體育教育、體育培訓、體育賽事運營、場館運營等多個方面全面出擊,但沒有足夠的頂級IP吸引眼球,很難達到“1+1大於2”的融合。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