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學說話,家長要對寶寶進行引導,否則寶寶可能學出旁門左道

一般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可以進行簡單的發音和念詞了,基本上可以叫爸爸和媽媽,也可以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一般而言,一歲左右的寶寶自己表達的都是一些簡短的詞語,用一個詞語來表述自己的想法。但寶寶說一個詞也許會有多種意思,比如寶寶說「飯飯」時,可能他要表明自己已經餓了,想要吃東西,也可能是討厭吃飯。

一歲的寶寶使用單音節詞來表達,這也表明他們基本能說話了,只不過常常用疊詞或者一詞多義來進行表達。不管怎麼說寶寶已經可以開口說話了,說明寶寶已經進入到了運用語言期,慢慢地,孩子所掌握的辭彙數量也會變得更多,從而可以正常的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

而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在教育方法上也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語言上的引導。父母要注重孩子的「說」,而且要讓孩子多說,此時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增加與孩子互動說話的機會,鼓勵孩子多運用自己的語言與父母進行交流。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孩子有百分之六十的辭彙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父母,而這些辭彙也來源於孩子與父母的交談,圍繞著這一點,父母們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來促進孩子對語言的使用。

幫助孩子多多練習。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慾望,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很多時候會自言自語,這不是什麼奇怪之事,父母應該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在玩兒一個玩具,你可以問他「寶寶,這是什麼玩具呀?能不能告訴爸爸啊?」如果孩子一時半會兒沒法回答,你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想出去玩兒,這個時候應該多觀察寶寶的表情和肢體動作。

及時對孩子的錯誤發音進行糾正。每個孩子在說話的時候都會出現錯誤的發音,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父母們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你發現寶寶的發音不正確時,你對他進行及時的糾正,孩子就會慢慢改掉。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及時進行糾正或者是直接打斷孩子說話,那麼很有可能影響到孩子日後與人的正常說話。

一般一歲的寶寶都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用疊詞來進行表達,比如會把「梨子」叫做「梨梨」,把「好玩」叫成「好好」等等。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能夠理解孩子的語言,或者是這樣的語言孩子也更容易理解,不但沒有及時對孩子進行糾正,反而還用這樣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認為這樣可以更好的孩子進行溝通,更容易親近孩子。實際上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對語言產生誤解,久而久之就會阻礙孩子日後完整而流暢的說話,對寶寶影響很大!

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發音,如果孩子出現口吃現象,看看是不是因為孩子緊張而產生的,此時要幫助孩子克服緊張的情緒,使孩子能夠正常說話,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習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