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現甲狀腺癌不要驚慌!此癌非彼癌

近年來

不少人體檢時發現自己居然有甲狀腺癌(甲癌)

不少人為此惴惴不安

其實

別害怕

此癌非彼癌

甲癌是「懶癌」


因為甲狀腺癌中絕大多數都是具有惰性的「懶癌」,你極有可能像正常人一樣頤養天年。

甲狀腺在哪裡?

甲狀腺蝸居在脖子的正中,外形像一隻蝴蝶。因為像盾甲一樣守護氣管,故名甲狀腺。

別看它長得像蝴蝶就以為它如蝴蝶般柔弱,其實在人體內分泌系統中,它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可是人體內激素生產基地之一。

想長高、變聰明,得靠甲狀腺分泌激素;想促進新陳代謝,消耗精力旺盛一點,甲狀腺來幫忙分泌激素;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等,都離不開甲狀腺。可以說,甲狀腺維持了人體體內激素環境平衡,作用於相應器官從而發揮了巨大作用。

發現甲狀腺癌怎麼辦?

目前診斷出的所有甲癌中,多數是癌灶小於1厘米的乳頭狀甲狀腺微小癌(PTMC,又稱作隱匿性甲癌)。

其癌細胞可能安靜地隱匿於病人體內、伴隨宿主終生而不引起癥狀或者造成死亡。

大樣本屍檢統計發現:逝者PTMC 發現率為5% -36%(平均值11.5%),意味著屍檢確診的PTMC罹患率較臨床診斷高成百上千倍。也就是說,對應於每一個臨床確診的甲癌病人,就有幾百至數千名隱匿性甲癌患者生前存在,他們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罹患了甲癌。

另據臨床長期追蹤研究,PTMC病人的歸因死亡率僅在0% - 2.2%之間;即便是有癥狀的、癌灶> 1厘米的乳頭狀甲癌患者(除外少數很晚期的病人)經過規範治療後的5年、10年和3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7%、93%和76%。

甲狀腺癌分類有哪些?

甲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

絕大多數甲癌起源於甲狀腺的濾泡上皮細胞。它可在任何年齡段發病,但以青壯年為主,而且發病的性別差異很明顯,男/女比率大約1比3。

根據組織學特徵,甲癌主要分為乳頭狀癌、濾泡性癌、Hurthle細胞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5型。

其中乳頭狀癌佔75%-94%,濾泡性癌約佔5%-15%,二者合稱分化型甲癌(約佔甲癌總數的95%左右)。因為它們保留了甲狀腺組織的特徵——能夠主動攝取碘,為手術後放射碘消融治療提供了細胞學基礎,因而預後較好。


甲狀腺治療有哪些?

目前分化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碘131治療和TSH抑製治療。

特別需要注意以下3點:

?為了盡量減少手術合併症風險,甲癌手術儘可能地根治性切除癌灶和轉移的淋巴結及轉移灶。

?術後進行放射碘131消融治療,以消滅隱匿的癌細胞及殘餘甲狀腺組織,因為後者產生的甲狀腺球蛋白也是甲癌腫瘤標記物,可以干擾術後癌症複發的監測。

?甲狀腺素替代及促甲狀腺激素(TSH)抑製療法。因為甲癌手術後患者失去內在甲狀腺素來源,長期外源性甲狀腺素替代就成為必需。此替代量以不引起患者臨床癥狀又稍微高於生理需求量為佳,以達到反饋性抑製垂體產生的TSH,因為高水準TSH可能刺激甲癌複發。

至於甲狀腺手術方式,如全切、次全切或「腺葉+峽部切除」的選擇,旨在儘可能地保留甲狀旁腺、保護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外側支不被損傷,以及降低局部複發和遠處轉移。

未分化型及失分化型甲癌除了手術外可以結合一些放療及化療等。


敲重點

?甲狀腺結節很常見,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本身癌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伴有甲癌風險(如橋本氏病)的結節可用定期超聲監測;

?甲狀腺癌作為高發病率、低死亡率的「懶癌」,對其處置應該盡量避免陷入「過度診斷與治療」的誤區;

?確實需要治療的患者,則應參照最新指南推薦的規範療法進行乾預,以期獲得較好治療效果。

作者: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醫學影像科顧問醫生譚筱林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