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棚花卉灰黴病的防治方法

花卉灰黴病則是花卉生產中的常見與多發病害之一,在多種花卉的生長季節經常發生,尤其在冬春棚室內的花卉生長期間,病菌可以侵染植株地上任何部分。如果栽培管理粗放,更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花、落葉,影響開花,降低觀賞價值,對花卉品質和產量造成很大危害。

大棚花卉灰黴病的防治方法

病原

病原菌為灰葡萄孢,屬半知菌灰葡萄孢屬真菌,病部出現的灰苞粉狀物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著在病殘體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該菌發育溫度最高32℃,最低4℃,適宜溫度18~23℃,相對濕度要求保持90%以上。

病部所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源,溫暖、潮濕是灰黴病流行的主要條件。成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灌溉水、棚室滴水和農事操作等傳播。病菌對花器及葉片致病力較強,主要通過植株傷口侵染,也可由開敗的花器、壞死組織和表皮直接侵染引起發病。空氣濕度大時,病害發展迅速;空氣乾燥,發展緩慢,灰霉少;花盆放置過密、通風不良的溫室中發生嚴重;氮肥過多、植株組織嫩弱,發病重。

主要症狀

灰黴病可為害50種以上的草本、木本花卉,如:麗格海棠、仙客來、瓜葉菊、蝴蝶蘭、一品紅、牡丹、翠菊、山茶、菊花、秋海棠、大麗花、天竺葵、唐菖蒲等。灰黴病為害花卉葉片、花、花梗、葉柄以及嫩莖,也為害果實。

受害葉片往往在葉緣或葉尖處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並不斷向葉片中心擴展,濕度大時造成褐色腐爛,其上長滿灰色霉狀物;濕度低時,因花卉種類不同,病部呈褐色、淺褐色、枯黃色等乾枯狀。

花瓣上症狀也因花卉種類不同,可出現褐色、淺褐色、白色等水漬狀斑塊,繼而腐爛。嫩莖或含水量高的莖上出現褐色斑塊,溫濕度合適,病斑擴展很快,病部腐爛,枝、莖折斷或倒伏,病部以上部分萎蔫、枯萎死亡,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在高溫條件下,病部長出灰色霉狀物是灰黴病在各種花卉上的共同特徵,也是該病的重要症狀。

防治措施

1.基質消毒,減少侵染源

無論花卉是園栽還是盆栽,均要求土壤用無病新土,或對盆土消毒,隨時清除病花、病葉、病株等殘體,並集中進行高溫堆漚或深埋。用種球、種苗種植的,種植前先剔除病株,用0.3%~0.5%的硫酸銅浸0.5h,然後水洗晾乾後再種植。

2.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無論是園栽還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無病新土,並對盆土、花盆、種球進行消毒。

3.加強田間管理

定植時施足底肥,盡量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以保持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盆花管理要注意通風透光,花盆之間應留有充分的太空,澆水要見乾見濕,盆土不宜過濕,防止積水。大田同樣要注意植株間的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管理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植株的傷口,防止病菌侵人。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煙劑,或15%速克靈熏3至4小時。也可在發病初期噴施50%速克靈1000 倍液,或50%多霉靈1000 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連續2至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黴病的發生。(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