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7的頂級國產劇,以後拍不出了…

整點電影

你有128個好友已關注

文章轉自:吐槽電影院

豆瓣評分9.7,超過99%的紀錄片——

說是「神作」也不誇張。

來自BBC?或者Discovery?

都不是,它來自中國——

《最後的棒棒》

前段時間,電影版《最後的棒棒》在國內公映。大量擺拍、配音和粗糙的剪輯讓它引發不少口碑爭議。

事實上,2015年的劇版之所以備受推崇,並不在於技術多高、投資多大,而是貴在無比真實,富有溫度。

它的「神」,全在一個「情」字裡。

導演何苦,是2014年退伍轉業的正團級軍官。

退伍待業期間,他決定拍一部關於重慶棒棒的紀錄片。

他不僅拍了,更成為其中一員,把這部作品拍成了中國首部自拍體紀錄片

從策劃到拍攝再到後期,除了攝影師是被何苦“連哄帶騙”拉來的,其他工作幾乎都由他自己親力親為。

在他那國語不太標準但充滿磁性的嗓音中,山城棒棒軍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山城重慶,作為一個魔幻8D城市,屋頂跑馬路、視窗長大樹。

行走其中,讓你分分鐘懷疑自己的方向感,也讓很多交通工具毫無用武之地。

棒棒軍由此成為時代與地域的產物

2014年元月,何苦在重慶CBD解放碑商圈附近拜了個棒棒司機老黃,算是正兒八經拜師學藝。

來到老黃的大本營——自力巷,和繁華熱鬧的解放碑相比,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圖景。

從解放碑到自力巷只有短短300米直線距離,跟著鏡頭一路走來,卻仿佛一步步穿越回上個世紀。

破敗不堪的殘垣斷壁,觸目驚心的“拆”字隨處可見。

這是一個城市在歷史洪流中必經的過程。

未來,這裡將被直插雲霄的摩天大樓所取代,但現階段,這裡蝸居著大量和老黃一樣的體力勞動者

走過逼仄的通道,何苦來到了新的住所——

一個月租300,僅容一人居住的小小房間。

在這裡,除了老黃,還有一些資深棒棒軍作為何苦的新室友,老甘、河南、大石,還有後來的老金、老杭、黃牛······

每個人面對攝影機時都有點不好意思,幾乎沒人敢直視鏡頭。

但是在生活這片叢林前,他們必須勇猛

每個人都有做棒棒軍的理由——

老黃生於解放那一年,但由於父親的原因,一家被認定為“地主”身份,父親深受打擊,不久便離開人世。母親一人辛辛苦苦拉扯大幾個孩子。

人到中年時,老黃和一個寡婦走到了一起,還生了一個女兒。

命運的車輪再次碾壓向他。

老黃在東北打工時,妻子離開了他。孤身一人的老A片著女兒黃梅苦苦打拚。

他挑起了棒棒,成為了棒棒軍的一員。

如今,老黃的外孫都到了上學的年紀。女兒一家在縣城買了房,還著20萬的房貸。

老黃總覺得自己有力氣,還能再挑個幾年,減輕女兒的負擔。

有點殘疾的河南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之所以叫他河南,因為他來自河南,但關於家鄉的記憶也僅剩下這個符號。

他十幾歲便離家出走,這麽多年過去了,再也沒有回去過。

河南先後在雲南、貴州打工,兜兜轉轉最後來到重慶,成為了一名棒棒軍。

沒有家庭,沒有初戀,甚至連身份證都沒有,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年齡了。

在一眾年逾花甲的老頭裡,四十多歲的河南絕對算得上年輕。

因為棒棒軍這個團體正在逐漸老去、消失,或者說,正在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作為紀錄片,真實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力。

《最後的棒棒》之所以觸動人心,就是因為它向大眾展示了一群人不為外界所知的真實生活。

來到自力巷的第二天,老黃就帶著何苦出工了。

老黃有自己的“據點”,熟悉他的老主顧也會經常照顧他生意。

但即便這樣,每天最多也不過三、五十的收入。

剛開工一會,老黃和何苦就接了單——

將100斤的貨物運送到兩公里外的目的地,工錢10元。

人高馬大的何苦主動多挑一點。

剛開始的小碎步效率還不錯,但很快,體力消耗殆盡,肩膀也由酸脹逐漸更新為刺痛。

而這一切,對於幾十年“棒齡”的老黃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

有時老黃也會開拓點別的業務:

一戶人家喂狗的杓子掉進了蹲坑,便請來老黃。

因為杓子的位置很低,那戶人家讓老黃跪在廁所地面上,但老黃遲遲不願。

掙錢歸掙錢,骨氣還是要有的。

身為棒棒,他也有自己的堅守倔強

“職場新人”何苦一開始總把扁擔隨意拎在手裡,老黃三番五次強調他要背在肩上。

因為棒棒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東西,只有要飯的手中才會拿根棍子

“做棒棒,也要看得起自己。”

生活的擔子太過沉重,有時他們不得不露出向現實低頭

有一段時間,老黃的生意很慘淡,何苦便帶著他去重慶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朝天門碰運氣。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朝天門一帶向來是“各大幫派”的勢力紛爭之地。

奔跑著找生意

沒有熟人引薦,輕則被趕,嚴重的還會被“角頭”圍毆。

何苦聯繫了很多店家,才找到一點點生意。

面對何苦的良苦用心,老黃毫不領情,甚至滿腹怨念,還讓何苦掏錢幫他修理運貨的車。

這讓觀眾多少覺得老黃少了點人情味

可是,對於這些嘗盡苦楚的人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艱難的生活中,總有人指望運氣改變命運——

河南算得上是個“團寵”。

去年從一個小餐館辭職後,他就迷戀上了賭博。

但這種靠運氣掙錢的工作,總是讓他饑一頓飽一頓。

無奈河南飯量巨大,感受一下他吃飯的陣仗,能用鍋絕不用碗。

好在老甘也在一家路邊攤打工,每次回來總給他捎一桶稀飯,是的,容量是一桶。

但最近,老甘也失業了,河南沒了固定飯票。

即便這樣,河南依然沉浸在不勞而獲的“賭神夢”中,幻想某天能靠神牌技發家致富。

在輸光了最後的本錢後,他過上了借貸的生活。

“圈中好友”直接拒絕!他便向何苦開了口。

貧窮沒有讓他自力更生,反倒讓他做起了青天白日夢。

真·可憐又可恨。

老杭是老黃的老鐵,因為腿疾,回家療養一段時間又回到了自力巷。

一次工作完,他好不容易收到百元大鈔,結果還是張假幣……

老杭一直惦記著怎樣將它花出去。

機會終於來了——

幫一位女顧客挑完貨之後,趁著她打電話,老杭伺機而動,迅速將剛接過來的真鈔和假幣調了個。

緊接著按照自己預想的台本,堅持說女顧客給的錢是假幣,要求換一張。

女顧客不接受老杭的說法,但最終還是用一張真幣換了老杭手中那張假幣。

面對女顧客的據理力爭,理虧的老杭沉默不語。

在她鄙夷的目光中,老杭的尊嚴與臉面被踩得粉碎。

鏡頭定格在那個茫然無措的眼神……

一時間,五味雜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尺,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

比如,何苦一開始和老黃約定,第一個月做學徒,所掙的工錢都歸司機。

但一個月後,老黃拿著一遝皺巴巴的錢和一個記账本走到何苦面前。

記账本上是他一筆一畫認真記下的每一筆收入。

一個月下來,兩人一共掙了1034塊,老黃堅持要把這筆錢平分。

何苦不收,他就不走。

不佔別人便宜,也不讓自己吃虧,是老黃這麽多年信奉的準則。

即便生活已經很艱難,他依然把心裡這杆秤保持在一個平衡點。

能省則省,多花一塊都心疼半天的老黃,遇到乞丐時,還掏出自己為數不多的錢。

可能了解棒棒軍的困境,連乞丐都不忍心收下老黃的錢。

這一刻,兩個善良的靈魂碰撞到了一起。

這正是《最後的棒棒》最耐人尋味的一點——

不修飾生活,隻還原人性。

當你天然地站在上帝視角同情棒棒們時,他們也會暴露出自私的一面;而當你認為人性在貧窮面前毫無抵擋之力時,他們又會站出來告訴你並非如此。

鏡頭真實地展現出一個人的多面,這就是紀錄片的價值所在。

為了拍出這樣真實的故事,導演何苦拚出了半條命。

從他搬到自力巷那一天,他就將自己徹底融入,成為棒棒軍一員。

一天背2500斤大米,夏天住在沒有冷氣機、飛滿蚊子的危房裡。

沒錢的一段日子,他和老黃天天睡在公園的凳子上,甚至只能賒账去吃飯。

真的是“何苦”啊。

但有了他的參與,鏡頭才顯得如此有力。

13集的紀錄片,紀錄了何苦做棒棒的一年,紀錄了自力巷從破敗徹底淪為廢墟的過程,也紀錄了一群人在歷史裹挾中漸漸消失的軌跡。

在一座城市裡,曾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肩膀撐起了家庭,也用肩膀將城市挑進了新的時期。

但時間在前進,最後的棒棒注定被拋棄在了歷史的步伐中。

他們有的還在城市的底層掙扎,用體力再交換最後一點價值;有的回到老家,有了樂天知命的心態;而有的,可能已經結束了人生的旅程。

故事的最後一集,正值大寒,二十四節氣中最後出場的一個。

何苦最終還是給了觀眾一絲“甜”意:

生活也許依然艱難,但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正如寒冬過後,重現的溫暖和陽光,它們是期待,更是必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