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經,青少年只能當助手不能當英雄

蜘蛛人之於漫威,就像米老鼠之於迪士尼,原味雞之於肯德基,超好賣的。

作為漫威史上“最暢銷”的超級英雄,16年間中國院線迎來過6部蜘蛛人電影,最近的《蜘蛛人:英雄歸來》還是2017年的事,僅這一部,“中國觀眾的老朋友”蜘蛛人就卷走了7.7億元的驚人票房。

而最近上映的動畫電影《蜘蛛人:平行宇宙》在中國首日票房就達4495.8萬元,這個數字超過了當年《蜘蛛人1》整個檔期的票房。聽了那麽多遍蜘蛛人的故事,這部《平行宇宙》還有什麽特殊的地方能讓大家那麽買账?有,《平行宇宙》太特殊了,它特殊到可以直接改名叫《蜘蛛人同人聯盟》。

小蜘蛛到大英雄的嬗變

這次的“蜘蛛人”,有史以來戲份最少,能量卻最大。

故事的主角邁爾斯·莫拉萊斯是2011年,由漫威編劇萊恩·本迪斯與畫師薩拉·皮凱利聯合創作的角色:一個非裔拉丁混血的13歲中學生,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卻難以融入白人為主的重點學校。

與正統蜘蛛人彼得·帕克的經歷類似,他被一隻變異蜘蛛咬了,一通摔打後發現自己擁有與“愛豆”蜘蛛人一樣的超能力——卻不怎會用。邁爾斯與蜘蛛人第一次見面,就是蜘蛛人被犯罪頭目金並殺死的那天,整座城市從此進入到失去英雄的低迷氣壓。邁爾斯一直記得,蜘蛛人跟他說過“我一定會來找你的”,但他沒想到自己會等到一個中年、發福、離異的“衰版”蜘蛛人彼得.B·帕克,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蜘蛛人死的那天,通往其他平行宇宙的通道被打開了。

接著,不僅僅是中年蜘蛛人,來自另外四個平行宇宙的蜘蛛人們也出現在邁爾斯面前,他們是:

來自Earth-78227,失去了最好朋友的女蜘蛛人格溫;

來自Earth-90214,失去了自己叔叔的暗影蜘蛛人;

來自Earth-14512,失去了父母的9歲少女潘妮·帕克;

來自Earth-TRN461,大概是失去了美好身材的蜘豬俠……

他們有個共同點:都曾以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蜘蛛人。

面對這幾位集“深仇大恨”與“超凡天分”兩大“超級英雄元素”於一身的前輩蜘蛛人,邁爾斯當場就慫了,覺得自己當什麽英雄呀?就一高中生,連敵人都木得一個。

然而很快,邁爾斯就收獲了一個敵人:金並在他面前殺死了他最親的叔叔。與此同時,五位平行宇宙的蜘蛛人的身體因與當下空間產生排異正在瓦解,必須馬上回去。哪怕這時,邁爾斯都在自我懷疑,他問中年蜘蛛人:“我要怎麽確定我是蜘蛛人呢?”中年蜘蛛人回答他:“沒辦法,這是一種信念。”

著名的反英雄人物死侍說過:“成為一個超級英雄只需要四到五個瞬間。” 只有經歷幾次重大抉擇後,信念才會誕生。

最終,邁爾斯穿上一身黑色緊身服,在高樓密林裡穿行奔赴戰場,就像死去的蜘蛛人那樣。而比蜘蛛人更幸運的是,他在“蜘蛛人們”身邊,那是五個來自平行宇宙的自己。

自卑的邁爾斯這才明白,這些蜘蛛人們非但沒給自己構成威脅,相反,是他們教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當影片結束時,來自平行宇宙的蜘蛛人們離開,邁爾斯成了城市裡唯一的蜘蛛人,他終於意識到自己所經歷的就是“蜘蛛人的故事”。

沒有他 “矬小孩”永遠與英雄無緣

故事到這裡似乎講完了,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另一個平行宇宙裡的超級英雄,“蜘蛛人之父”史丹·李。

1962年,40歲的畫家、編輯史丹·李與畫家史蒂夫·迪特科(1927-2018)在《神奇幻想》雜誌第15期上畫了一個害羞、個性有點別扭的青少年彼得·本傑明·帕克。他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意外的被一隻受過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傷後,獲得特殊能力——這就是歷史上蜘蛛人的第一次出場。

但當時熱門的“超級英雄”都是以美國軍人為模板的高大壯、偉光正形象,青少年角色因為不值得“被崇拜”,所以只能跑跑龍套。出版商馬丁·古德曼對此意見很大,向史丹·李指出:“一、所有人都討厭蜘蛛,你不能叫一個英雄蜘蛛;二、青少年只能當助手不能當英雄;三、誰會願意看一個沒男子氣概的英雄?難道你不知道英雄是什麽意思?”

1977年,史丹·李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很慶幸把蜘蛛人畫成了一個身高173cm的“平凡男孩”。正是這點開啟了美國漫畫全新的英雄認同,大量青少年在蜘蛛人身上找到傳奇與自己的聯繫——這樣一個平凡到甚至有點矬的英雄,似乎自己努力一下也能當。

弗吉尼亞州蘭道爾夫-麥肯學院的英語和人文學教授托馬斯·英奇說:“超人與蝙蝠俠的超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蜘蛛人是意外成為超級英雄的。他15歲上高中時不受歡迎,他有痘痘,他也有很多問題。這給人帶來了一種幻想,似乎我們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英雄,這填補了人們的對現實的缺憾。”

可以說親切感、認同感,成就了數十年來曠日持久的“蜘蛛人熱”,從今時今日的《平行宇宙》看來,漫威仍在貫徹史丹·李對於“凡人英雄”的鼓勵。

然而,這位傳奇“種夢”大師已於兩個月前去世了。

在《平行宇宙》裡其實我們也能看見他生前留下的痕跡,服裝店裡賣蜘蛛人套裝給邁爾斯的那個老闆。當邁爾斯猶豫地問他:“這衣服不合適能退麽?”史丹·李回答:“不能退。”

然而這句話,其實是史丹·李自己寫的。編劇原本按照史丹·李的搞怪性格,給他設計的台詞是“這套衣服是不會適合你的!”但錄音完成後,史丹·李的夫人去世了。史丹·李為了讓這個場景更有意義親自把台詞改成:“不能退,因為這套衣服早晚會合身的。”這一刻,他所提供的能量,足以讓這個孩子穿上超級英雄的制服。

英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惡人,能力越大破壞越大。這兩條路是從哪裡開始分岔的呢?又是誰引他們走向不同的路呢?

謝謝那些讓我們變好的人。

PS:

看完電影很想變身怎麽辦?

以下行頭讓你200塊快捷進入漫威宇宙,不用謝:

文/天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