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代一首古詩指桑罵槐嘲諷小人,其中哲理意蘊很值得回味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在文學史上的存在感可能是比較弱的。因為相對韓愈和柳宗元,相對北宋的那些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蘇軾等人,曾鞏留傳下來的作品實在太少。

作為歐陽修慧眼發掘的著名文學家,曾鞏的文學造詣是存在的,只不過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當中,他的光芒還是相對微弱,至少於同時代的蘇軾等人相比,這個人的才華還不夠出色。

不過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首古詩,卻也寫出了曾鞏他獨特的性行,他用一首古詩指桑罵槐來嘲諷小人,其中的哲理意蘊,還是很值的今天我們細細品味的。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這首古詩就是曾鞏的《詠柳》。從題目當中來看,就像是一首詠歎春天柳樹的古詩,讓我們立馬就想到賀知章那句著名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我們期待著在他的詩歌當中尋找到這種意境,尋找到“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柳枝輕柔之美。

但是當我們讀到這首古詩後兩句的時候,卻發現現實讓我們失望了。“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開篇的這兩句情感表達非常直白,也讓我們感覺到不一樣的詠柳風格。這兩句是寫在春天柳樹還沒有泛綠泛黃、還沒有吐出新綠的時候,有東風的吹拂,就變得非常狂妄。

因為柳樹枝是最為輕柔的,而春天的風又是最多的。所以當柳樹枝遭遇春風就會左右搖擺,但在詩人看來很有輕狂的一面。“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雖然這柳樹借助春風能夠揮灑自我,而且飛動的柳絮居然上天則蔽日月。但是這柳樹難道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種自然現象叫做“清霜”嗎?

所以這首古詩的諷刺意蘊也就很清楚了,詩人就是把這些柳樹比作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來了一點東風就狂飄亂舞。這種愚妄滿實在是可笑。詩人把柳樹賦予人格化的表現特徵,對於其中有明顯的貶義和嘲諷。雖然題目寫的是詠柳,但是詩人的目的在於諷刺現實中的小人。

青霜就代表著一種回歸自然君子作風的風格。因為這“清霜”一來。柳樹枝就不會再那麽猖狂,柳絮也就過去了飛舞的季節,而代之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中的哲理韻味。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細細的思索和探討。雖然這個詩人在文學史上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這樣愛憎分明的詩句還是很有幾分韻味的。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