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api醬:為人父母最傷人的一句,叫“都是為了你”

周末回家,和婆婆一起包餃子。

婆婆說,前段時間她去參加了同學聚會,多年沒見的高中老同學,病得病,走得走,看起來健康的,也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

“其中有個女同學,年輕時俺倆可要好了,我常端著飯碗去她家串門,她也三天兩頭來找我玩。我倆都成家後,來往漸漸少了,這二三十年,硬是沒聯繫。聚會那天,她也來了,患上了帕金森綜合征,手抖得筷子都捏不住。看見我,用篩糠一樣的手握著我說‘老夥計,想你啊,想你啊’。”

說到這裡,正擀餃子皮的婆婆停下來,轉過頭去,用圍裙拭了拭眼角。

婆婆和她的女同學,都是這座城市的原住民,倆人的娘家相距不遠。梳著麻花辮、穿著方口鞋的六七十年代,她們一起穿過老街讀書,一起蹚過老河遊玩,也一起下鄉接受鍛煉,一起走過物質匱乏但也鬥志昂揚的青春歲月。

各自工作成家後,她們在漸行漸遠中步入了大致相同的命運:

為工作忙碌,為男人讓路,為孩子犧牲,歷經下崗再就業,好容易熬到退休,兒女們又該成家,新一輪的任務再次降臨:幫孩子買房,把孫子帶大,接孫子上學……

一晃三四十年,她們都已老去,才在病患或康健中,擁有自己的人生。

我結婚後,曾和公公婆婆同住10年。孩子讀書後,我們才分開住。我和先生肩負起小家的責任,做一日三餐,接送孩子上學,陪伴孩子學習遊玩,做好各自工作,力爭把小家過得有序。

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發現公公婆婆身上,開始發生鮮明而生動的變化:

他們才有空考慮自己的健康,每天去公園鍛煉,公公打乒乓球,婆婆繞湖疾走;

他們開始恢復年輕時的關係,找回失散的友情,公公去遠方看老戰友,參加老年旅行團,婆婆也第一次參加了同學聚會,找回失散的老姐妹;

就連他們因忙碌爭吵而逐漸疏離的夫妻關係,在我們搬走後也漸漸溢出相濡以沫的溫馨……

我從他們口中,聽見的不再總是“早餐”、“午餐”和“晚餐”、“兒子”“孫子”和“兒媳”,而是增加了“鍛煉”“旅行”和“聚會”、“老友”“好玩”和“有趣”。

這讓我平生第一次思考到一個問題:

父母怎樣才能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直到有一天,我從我父母那裡,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老家在鄉下,兄妹三人,只有我一個人讀書出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哥哥和妹妹都過著漂泊流浪的打工生活。

被土地養育也被土地桎梏的父母,曾在60年的卑微人生中,沒有一天不是處於對生活艱辛和對子女擔憂的恐懼焦慮中。

後來,我通過寫字,慢慢站穩了腳跟,成家生子,平和從容。我哥結束打工歲月,自己開店創業,歷經艱難,迎來春天,越來越好。我妹遭遇種種坎坷和病患後,投身家政,拚盡全力,找到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兄妹仨的婚姻和人生都走在正道上,越走越遠,越來越好時,我那總是眉頭緊鎖、唉聲歎氣的父母,眉眼和皺紋之間才漸漸流淌出一種松弛而安穩的氣息:

他們不再種地,他們穿著整潔。我媽開始每天鍛煉身體,我爸愛上讀報看書。

我們家的小院裡種上果樹和花樹,擺滿枝葉青翠、花朵濃豔的花草。

就連家中餵養的狗和貓,都在鳥語花香中,穩重優雅了許多……

在老家匯聚美好磁場的小院,我第一次領悟到:

父母的安全感,和孩子的自立密切相關。

就像平和有序的父母,是孩子幼年安全感的源泉一樣,自強自立的孩子,也是父母年邁安全感的基石。

這幾天,網絡紅人papi醬一段“中國式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愛說‘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你’”的視頻,引來無數網友的共鳴。

Papi醬說,很多孩子最恐懼聽到一句話,就是父母經常把“都是為了你”掛在嘴邊,進而讓孩子長久以來背負愧疚感和負罪感。

她坦言,她父母也愛說“爸爸媽媽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怎麽怎麽樣”,這讓她覺得,自己是個有罪的人,父母人生中最糟糕的部分都是她造成的。

“我們(指父母和子女)都希望對方開心,我們都希望對方可以活得幸福。”papi醬說,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明白,在孩子成年後,父母的生活不該只有子女,他們的幸福感不該全部來自子女,父母在愛子女的同時,更要愛自己。

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引來了32.1萬人的點讚。

很多網友留言,要轉發給父母看,要讓他們過好自己,要他們不再插手自己的人生,希望他們能反思曾說過的這些話:

我還不都是為了你。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了。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不活了。

我讚同papi醬的觀點,也理解網友的心聲,在過往的文章裡,我也曾多次寫過:

“都是為了你”這種話,不過是父母無法安放自己焦慮,也不願自我負責,進而把幼小可控的孩子當作出氣筒和替罪羊。

但是,我注意到,papi醬在發表這番言論時,有個特別重要又易被忽略的前提是:

為人子女,你要讓父母知道並相信,你可以過好自己的人生。

我覺得,這才是這番言論扎根的土壤,也是我們最該看見的內核。

讓父母追求自己的人生,讓父母不要替自己擔憂,是需要資格的,那就是我們真的做好了自己。

所以,情感谘詢中,每當有年輕人向我抱怨,父母干涉自己太多,公婆影響自己生活時,我都反問他們一句:

你有沒有十足的自信和能力,離開他們照樣能過。

如果,你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規劃,有著走在正道上且不斷變好的人生,有著讓父母放心且充分信賴的現在,我相信你不會受父母控制,父母也會慢慢放手。

畢竟,做輕鬆自由又安然幸福的自己,是人性趨光的選擇,父母也不例外。

如果,你工作沒著落,你做事不靠譜,你房子需要父母買,你孩子需要父母哄,你年過三十還在啃老,卻對父母百般嫌惡,請問,你有什麽資格?

一個無法真正獨立的人,才總覺得別人礙事,因為,他無力擺脫,也依賴成性。

中國式父母最大的問題,的確是愛說“我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你”。

因為,一有孩子就弄丟了自己的他們,忘記了養育本是一場自我願意、自我負責進而滋養自我的過程。他們總是忽略自我成長,把所有不如意都指向拚盡全力去愛也不由自主去害的孩子身上。

但中國式子女的最大問題,也的確是“明明不自立還討厭父母管你”。

為人子女,只有我們真正好起來,學會自我負責,走得越來越穩,站在背後目送我們的父母,才會依依不捨地轉身,在操勞大半生後去過自己夢想的人生,哪怕他們已經老去,哪怕很多事無法重來。

我們都曾是孩子,我們終將為父母。

小時候,父母給足我們安全感;長大後,我們才會活得肆意飛揚。

長大後,我們給足父母安全感;老去後,他們才有機會重拾夢想。

願每個父母,在孩子小時都能懂得:

是一分一秒的陪伴,累積成我們不可替代的情感。

願每個孩子,在父母老後都能明白:

是日複一日的自強,編織成我們穿越時光的守望。

共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