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家馬爾克斯:埃連陸上遇難

“埃連會游泳,但伊麗莎白不會,她可能是在極度的慌亂和恐懼中放棄求生機會的。‘我看著媽媽消失在大海裡,’男孩這時候在電話裡告訴他父親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那種情況下,她居然還能想到並不失時機地遞給兒子一瓶淡水。不過,那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埃連陸上遇難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鄒海侖 譯

1

周五,胡安·米格爾·岡薩雷斯到學校接兒子埃連度周末;別人卻告訴他,他的前妻伊麗莎白·布羅唐斯,也就是孩子的親媽,中午就把孩子接走了,而且一直沒有送回來。作為生父,胡安·米格爾倒是覺得,這也是情理中事,沒有什麽不對頭的。自從兩年前他和伊麗莎白分手,兩人就有默契,即每個周末讓孩子在父親這兒住一天,再到母親家住一天。但是,伊麗莎白的家整個周末都上了鎖,而且周一依然如此,於是胡安·米格爾開始緊張起來。他四處打聽,方知情況不妙。其實,有關情況在卡丁內斯城早已盡人皆知:伊麗莎白帶著埃連去了邁阿密。與之同行的據說還有12個人,他們擠在一條5米半長的鋁製小舢板上,進行了這次冒險。舢板上除了一台破馬達,沒有任何救生工具。

那是1999年11月22日。胡安·米格爾4個月後說:“那天是我一生的終結。”他和伊麗莎白離婚後,反倒有過一段比較和諧的時光。他倆彼此關愛,真心相待。這其實挺不正常:他倆依然同居一室,而且是同床共枕,連做夢都一樣。兩人做夫妻沒能生出個孩子來,這下做了情人,沒準倒能如願。儘管別人看來不大可能,但他倆卻是這麽滿心指望的。伊麗莎白雖然常常懷孕,可總是不到四個月就流產。終於,在流產了7次以後,小寶寶出世了。他倆決定給孩子取個不同凡響的名字:埃連(Elian),即伊麗莎白(Elizabet)的前三個字母外加胡安(Juan)的後兩個字母。

2

伊麗莎白是在她整28歲那天帶埃連去邁阿密的。她曾在瓦拉德羅的一家賓館裡當客房經理,一向待人寬和、乾活賣力。她爸爸說,她14歲那年就愛上了胡安·米格爾·岡薩雷斯,18歲就嫁給了他。“當時我們像親兄妹,”胡安·米格爾說。他是收銀員,是個有頭腦的男人,處事冷靜、細致。胡安·米格爾和伊麗莎白離婚後,一直與兒子一起住在卡丁內斯(這一事件的幾位主人公都生於斯長於斯),直到伊麗莎白愛上了拉薩洛·拉法挨爾·蒙內羅才真正分開。要知道,蒙內羅是附近的一個無賴。不久,胡安·米格爾也另起爐灶,和內爾西·卡邁塔結了婚。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小家夥現在才6個月。

胡安·米格爾根本沒費多大的勁兒,就打聽到了埃連的去向;因為在加勒比這地方,人人都無所不知,就像一位知情者對我說起的那樣:“甚至事兒還沒發生就已經知道是怎麽回事兒了。”大夥都知道,這次冒險的始作俑者是蒙內羅。為了探路,他少說已經跑了兩個來回。此人既膽大又有能耐,這次帶往美國的,除了伊麗莎白和她的兒子,還有他的親生父母和同胞兄弟。他父親已年過七旬;母親也年邁多病,前不久剛患過心肌梗塞。拉薩洛的一個同夥乾脆把全家都帶上了。臨行的最後一刻,又有3個人加入進來,原因是他們各交了1000美元的偷渡費。這3人是:22歲的亞利安妮·霍塔,她5歲的小女兒艾絲法妮,以及她女友的丈夫尼瓦爾多·弗拉迪米爾。

馬爾克斯作品插畫

3

在美國領海遇難,幸存者常常都能順利地被接收為美國移民,這是個屢試不爽的通例。卡丁內斯是個絕好的出發地點:一是它靠近佛羅裡達;二是有些海邊洞穴有紅樹林和沼澤地做掩護;再就是這個地方有造小舢板的傳統和材料,特別是鋁管很豐富,它們通常被用來澆灌柑橘園。其實,本來這些小舢板是為了在附近的扎帕達沼澤和戴爾泰索羅環礁湖上打漁的。聽說,蒙內羅為了買馬達、造小船,花費了200美元和800古巴比索。結果便是那艘救生艇似的小舢板,上面既沒船篷也無座位。3隻汽車內胎,權當是全船14個人的救生工具。舢板擁擠,海途遙遠,大多數人都預先打了格拉維諾爾,以防暈船。

事後得知,他們第一次起航是在11月20日,但未到半途就出了故障,以至於不得不折回。他們在岸上整整藏匿了兩天,才將馬達修好。可就在這當兒,胡安·米格爾還以為兒子已經到了邁阿密。雖說舢板出現這種情況是頭一回,但卻足以讓亞利安妮·霍塔相信,這對於她的小女兒來說未免太危險了。於是她拿定主意,先讓女兒和家人留在古巴,等到日後有更安全的方式或路線時,再把他們接走。也正是這個時候,埃連漸漸意識到這次渡海的凶險,尖聲叫著要求把他留下。

他們終於在22日黎明時分再次起航出發。後來,幸存者在佛羅裡達報刊上陳述,當時海面上風平浪靜,可馬達的情況卻依然糟糕。事故發生後,消息通過越洋電話傳到卡丁內斯,讓我們知道一些驚心動魄的海難細節。據他們說,22日午夜,馬達再次半途而廢,無望的男人就把它從小船上拆下來,並把它扔進了汪洋大海,以為這樣至少可以減輕一些負荷。誰料想舢板因此而失去了平衡,急速翻向一側,所有的乘客呼啦一下,統統掉進了大海。這很可能又造成了鋁管焊縫破裂,最終使舢板迅速下沉。

於是末日來臨,所有的人都掉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地獄的恐怖使他們驚恐萬狀。不會游泳的老人,堅持不了多久就淹死了。暈船藥格拉維諾爾使人昏昏欲睡,肯定也對大多數人起了作用,使他們無法清醒有力地掙扎逃命。亞利安妮和尼瓦爾多僥幸抓住了一個汽車內胎;埃連,可能還有他母親抓住了另一個。至於第三個內胎的下落,則沒有人知道。埃連會游泳,但伊麗莎白不會,她可能是在極度的慌亂和恐懼中放棄求生機會的。“我看著媽媽消失在大海裡,”男孩這時候在電話裡告訴他父親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那種情況下,她居然還能想到並不失時機地遞給兒子一瓶淡水。不過,那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4

儘管胡安·米格爾最初得到的消息並不準確,但他有一種悲劇的預感。他給他的叔叔打了幾次電話(叔叔拉薩洛·岡薩雷斯已經在邁阿密生活多年),問是否有偷渡船隻或者海難沉船之類的消息。叔叔竟一無所知。終於到了11月25日,也就是星期四的黎明,隨著一連串情況的發生,消息傳來了。在邁阿密的海灘上,一個漁民發現了一具屍體。後來,人們又發現亞利安妮和尼瓦爾多還活著。再後來,在勞德戴爾堡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個小男孩。當時他昏迷不醒,皮膚被太陽嚴重灼傷,臉朝天橫躺在一個輪胎上。這孩子就是埃連,是此次海難的最後一個幸存者。

胡安·米格爾聽到這個消息後,希望立即聽到孩子的聲音,只是不知道他在什麽地方。11月25日,邁阿密的一位醫生給他打來電話,詢問孩子的病史。胡安·米格爾欣喜若狂。原來,埃連向醫生說出了他父親的姓名,以及在卡丁內斯的住址和電話。

馬爾克斯作品插畫

5

第二天,胡安·米格爾和埃連通話了。

埃連心煩意亂,他告訴父親,他親眼看見母親是怎麽淹死的。他還說他弄丟了自己的背包和校服。胡安·米格爾認為這只是孩子神志恍惚的一個征候。於是他安慰兒子說:“不,孩子,你的校服在我這兒,背包也在我這兒,會替你準備好的。”但是,埃連在他母親家可能還有一個背包,或者他們臨時又給他買了一個,所以他臨行才沒有回家來取。他喜歡學校,而且很想回來上課,這一點幾天以後便清楚地表現出來。當時他在電話裡告訴他的老師:“請好好照看我的書桌。”

6

最初的幾個電話,就使胡安·米格爾意識到,邁阿密有什麽人在破壞他和兒子的通話。

“您該知道,從一開始他們就千方百計地阻撓我們。”他告訴我,“有時候,我們正說著話,他們不是衝孩子大聲喊叫,就是把電視卡通片的聲音調到最大音量,再不然就有意在他嘴裡放上一塊糖果,簡直教你聽不清楚他在說什麽。”後來,埃連的奶奶和外婆拉奎爾·羅德裡格斯和瑪塞拉·昆唐特跑到邁阿密,親身領教了這種策略的折磨。她們對埃連的探望原計劃要持續兩天,卻被人無端地縮短成90分鐘,而且不斷有人蓄意用五花八門的招數打斷他們的交談。她們說,她們和埃連單獨相處的時間不超過一刻鍾。她們憂心忡忡地回到了古巴,對孩子身上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到十分震驚。“這孩子簡直變成了另一個人,”她們說。孩子變得非常羞怯,這讓她們感到很傷心。過去的他曾是那麽天真活潑,聰明伶俐,而且有驚人的繪畫天分。她們呼籲說:“我們必須救救他!”

而在邁阿密,看來沒有人在乎這種文化環境的大改變對埃連正在造成什麽樣的精神傷害,他現在正被迫接受這種改變。12月6日,被軟禁在邁阿密的他,舉行了6歲生日晚會。他的東道主們給他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上,他頭戴鋼盔,身裹美國國旗,包圍著的是各種玩具武器。可就在不久之後,密歇根州一個和他同樣年齡的男孩用一把手槍把同班同學給打死了。

換句話說,埃連遭遇的真正劫難並非發生在公海上,而是在他踏上美國領土的時候。

推薦閱讀

馬爾克斯:對胡安·魯爾福的簡短追憶

胡裡奧·科塔薩爾:萬火歸一

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杆”。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

近期精彩推薦

選稿:杜綠綠

本期編輯:張曉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