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蘇祠 蘇軾的“橘”情與詩意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在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艱難歲月裡,吃到當年新橘的蘇軾欣然而作這首《浣溪沙 詠橘》。

被稱為“千年英雄”的蘇軾是宋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文人大夫的典型代表人物,不僅詩書畫、食藥遊樣樣精通,而且富有生活情趣,對“花中仙子”海棠情有獨鍾,對我們習以為常的橘子亦甚愛之。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柑橘之愛,品嚐新橘“清泉流齒”,剝橘之手“三日猶香”。

在三蘇祠內,有幾處景觀也可窺見這位眉山先賢的精彩“橘”情。

蘇宅西園,建有一座楚頌亭,就是為紀念先生愛橘的情懷。蘇軾生平喜種橘,本來想在陽羨(今江蘇宜興)買地種一片橘樹,建一楚頌亭,但這個願望未能實現。

1079年,蘇軾因“以文字誹謗君相”入獄(烏台詩案)100余天,出獄之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此時的他心灰意冷,帶著家人在黃州東坡之上開荒種地,取得“東坡”之號。

1084年(元豐七年),48歲的蘇軾奉旨改移河南汝州。由於蘇軾一生多次到過地處洞庭湖畔的陽羨,早與陽羨結下不解之緣,因此,在赴汝州上任前,他再次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陽羨。好友蔣之奇、單錫的熱情款待,讓人生坎坷備受磨礪的蘇軾找到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覺,也擁有了完全不設防的那份輕鬆,所以才有他“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之感慨。

陽羨有溪山曰“獨山”。山不算高,山上林木蔥蔥,山下清波環繞,風景十分秀麗。獨山立於畫溪之東,山勢似四川眉山,蘇東坡見山思蜀,遙想故鄉眉山風光,感歎“此山似蜀”。當地人乃把“獨山”改稱為“蜀山”。

蘇軾在書齋仰頭看著美麗的蜀山,高聲吟詠著屈原的《橘頌》。他也為自己設計了一個種橘的藍圖,希望在宜興烹茶種橘,設館講學,舞文弄墨,把玩紫砂,興之所至,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入荊溪題》。

他寫道:“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玉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東坡引了王羲之(逸少)的話,又用屈原《橘頌》作典,其文辭悠然,氛圍閑適,興起而筆隨,似乎在表明人生的汙濁都可在荊溪水中滌蕩開來,不足掛齒。

王羲之辭官後,縱遊山水,說“我卒當以樂死”;陶淵明棄官歸田園居,成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儼然世外神仙。蘇東坡也想重複古人的田園之夢。只是命運留給他的機會太少了,一生漂泊,在他鄉流浪,後客死他鄉。蘇軾想在陽羨“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的願望最終沒能實現。

但是,東坡文化的瑰寶傳了下來。隨著這篇作於“元豐七年十月二日”的美文流傳至今的,還有它的書法版——題款為“東坡居士軾書”精美書法《楚頌帖》,與蘇東坡在黃州寫的《寒食帖》等法帖一樣被推為蘇軾書法的精品。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拜觀此帖後題跋文:“東坡公欲買田種橘於荊溪上,然志竟不遂,豈造物者當有所靳耶!而楚頌一帖傳之後世為不朽,則又非造物有所能靳也。”

如今,聞名於世的《楚頌帖》,在不少地方有翻刻。1982年,三蘇祠亦進行了精心鐫刻,細節畢現,頗具神韻,現立於三蘇祠碑亭。《楚頌帖》又名《種橘帖》,可見世人對先生愛橘之認可和推崇。

東坡喜食柑橘、栽柑橘、詠柑橘,《食柑》就是蘇軾的代表作品之一,他說吃柑的時候“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翻看《蘇東坡全集》,寫橘的詩文隨處可見。記者近幾日初略檢視,竟有30篇之多。除了我們熟悉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還有“橘懷幾日向翁開”“白梅盧橘覺猶香”“想見橘柚垂空庭”“花如盧橘傲風霜”……可謂洋洋大觀。

在三蘇祠碑亭,還有蘇軾一幀流芳千古的法帖《洞庭春色賦》。出乎意料的是,其內容並不是說洞庭風光,而是記以橘釀酒之趣。趣聞名帖,傳為後世之福。

蘇東坡晚年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縣)書此賦述懷。“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開篇就說“橘中之樂”。 後題雲:“紹聖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更有趣的是,記之曰“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戲為作賦”。

這篇“戲作”,筆意雄勁,姿態閑雅,瀟灑飄逸,而結字極緊,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凡優秀作品都是性情而作,無半點功利色彩,反而成為後人“仰止”的“高山”。明王世貞雲:“此不惟以古雅勝,且姿態百出,而結構謹密,無一筆失操縱,當是眉山(指蘇東坡)最上乘。”

比蘇東坡晚94年的南宋人韓彥直,1178年寫就我國最早的柑橘專著《橘錄》,其高職門引用蘇東坡《洞庭春色賦》闡述洞庭柑。說它“皮細而味美,熟最早。藏之至來歲之春,其色如丹。東坡《洞庭春色賦》有曰:‘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還,翠杓銀罌,紫絡青綸,物固唯所用。’醞釀得宜,真足以佐騷人之清興耳。”佐證了蘇東坡敘述的以黃柑釀酒之說。

被林語堂稱為“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蘇東坡,他的隨遇而安,坦蕩胸襟,對生活情趣的追求,許多人心嚮往之。他用光輝親切的詼諧、溫暖寬和的篤定來面對紛繁蕪雜的世界,或許他也是在經歷了宦海沉浮變幻莫測的際遇後深思人生的落處。

時光越千年,今天的東坡老家已捧回“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椪柑之鄉”等美譽,一生愛橘的先生可還欣慰?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吳曉斌 文/圖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