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冰淇淋,人為製造的消費符號

作者:丁慧

又到了一年一度“冰棒大賞”。

近十年,互聯網飛速發展,社交媒體等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網紅經濟快速興起,早已超越傳統的零售模式,成為當下有效的銷售方式。

繼越來越貴的網紅奶茶之後,冰淇淋也早已脫離了“好吃不貴”的印象,邁入“網紅新貴”。“老網紅品牌”哈根達斯、DQ等逐漸被年輕人淡忘,“網紅新貴”如鍾薛高、雙黃蛋、芝士冰淇淋等順勢而生。

不少“新晉網紅”品牌,動輒十幾塊、二十幾塊價格,遠遠超過傳統老牌冰淇淋定價,這也令不少網友大呼,吃不起。此時,冰淇淋也早已脫離消暑解渴的功能,社交分享,打卡成了買冰淇淋的主要功能,冰淇淋在如今早已成為一種享受型休閑食品。

但不少人面臨的,一面是“打卡”需求,一面是“吃不起”的現狀。助推這些“網紅新貴”價格上漲的因素常常包括跨界聯名、老牌情懷、健康品牌、網紅帶貨、明星效應等等。

這麽看,冰淇淋已不是單純的飲食消費,而是被人為地塑造成了時髦、流行的消費符號。所謂“萬事皆可冰淇淋”,冰淇淋這個載體本身,即變成了一種有著審美意味的零食。

這也是為什麽冰淇淋的“溢價”嚴重,它不只是飲食行業的一種商品,某種程度上也變成了一種“文化產業”。和奶茶一樣,被寄寓一種年輕化、休閑化的內涵。

但脫離了“網紅宣傳”帶來的這層光鮮的外衣,是不少品牌面臨虛假宣傳的指控。某品牌冰淇淋曾因宣稱進口食材,頂級“抹茶”,進口巧克力,等面臨虛假指控。與此相對的是,對這些網紅品牌冰淇淋口味的評論,大都是巧克力味巨濃,抹茶很好吃,奶味很重等等。

巧克力、抹茶、奶味讓網紅品牌“千品一面”,成了網紅品牌的主打口味,少了很多老牌冰淇淋中的花樣和口味。似乎把力氣用在宣傳頂級食材,和香醇,成了冰淇淋本身的競爭力。而不少網友評論,不少老牌冰淇淋,也有這樣的口感。口味早已隨著價格的上漲,邊際效應遞減。

這不禁讓人想問想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口感,多付2-3倍的價格劃算嗎?但整個冰淇淋市場都在試探消費者的接受底線,一邊是“不斷加碼的宣傳噱頭”,一邊是步步提價。

有趣的是,由於冰淇淋市場的龐大,不少“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也想分一杯羹,例如高中著名教輔“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也出了品牌聯名冰淇淋,而口碑卻一言難盡,不禁讓人想問,到底是宣傳,還是“割韭菜”?

這也是個值得深思的現象。互聯網的話題行銷,總能迅速帶火一個消費門類,但這種消費可能也是透支型的:短時間內爆發出巨大的消費潛力,但未必能變成持續長久的產業提升。

其實也早有行業預測,這波“冰淇淋熱度”可能很難火過一個夏天。畢竟,流量製造的泡沫是非常脆弱的,“網紅象徵物”的轉移也如走馬燈一般迅速。一旦在朋友圈曬特色冰淇淋的社交潮流過去,冰淇淋的生存大概也會回到原始路徑:比拚口感、味道、性價比。

提速的消費衝刺,一時間很熱鬧。但從產業升級的角度,更需要的是一場長跑,而這,恐怕是留給各大廠家待解的題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