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G打破時間和空間距離 讓醫療更加公平

醫療篇

關鍵詞 公平

5G的落地,為醫療領域帶來革新,遠程醫療、移動診治步入人們的生活,加載5G技術的人工智能和AR/VR設備正在通過自身的功能參與其中,為醫療賦能。無論是5G還是AI,均處於發展的初級探索階段,要真正實現5G醫療,專家指出,至少還需要5-10年的積澱。

遠程醫療中醫更適合

“針有可能要再深一點點”“羅阿姨聽我的,腿順時針轉圈。一、二、三。好,反一個方向……”這是上海市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以下簡稱上海嶽陽醫院)與遵義市習水縣中醫院(以下簡稱習水醫院)在遠程會診視頻中的一個片段。記者看到,習水醫院的患者羅阿姨坐在視頻的畫面正中間,抬起的右手臂被站在一旁的醫生進行針灸,右腿則按照發出指令的一個聲音指示在地面上畫圈,而如此清晰的畫面和聲音竟然來自相隔1866公里的上海嶽陽醫院。

4月15日,嶽陽醫院與中國電信、華為公司合作,借助的先進網絡技術,與定點幫扶對象習水醫院進行了一場推拿會診。視頻這端的醫生通過遠端醫生的指導,為面前的患者進行診治。無論相隔千萬裡,實現這一場景只需配置一架AR眼鏡、一個iPad並下載一個通信與協作產品HiLeia即可。呈現在眼前的視頻不僅清晰,就連病歷、檢查報告等信息也能實時呈現在視頻另一邊醫生的眼前。

“得益於5G的大帶寬、低時延、高速率的特點,未來5G遠程診療將解決傳統遠程醫療中的痛點,拉進兩地空間的距離,”嶽陽醫院副院長梅國江表示,“此前,如果需要遠程診療,大多都需要專家親自前往目的地進行救治。這不僅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物力,兩地奔波的專家也非常疲憊。按照目前現有的網絡條件來看,4G網絡呈現出的畫面質量不佳,還有延時卡頓,會讓視頻診療大打折扣。5G時代,醫生手把手進行遠程指導,不僅節省了成本還為醫院提升了醫生的診療能力。”

在梅國江看來,“5G+AR”可以很好地實現中醫適宜技術遠程推廣、遠程醫療指導、遠程醫療培訓等場景,尤其適用於以中醫藥為特色的醫院,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療法。“一場推拿會診結束,不僅患者可以親自感受到‘手到病除’的效果,也能讓醫者‘觸手可及’”。梅國江道。

急診醫療,爭奪搶救黃金時間

除了遠程診療,5G醫療中另一個切入點是急診醫療。

據了解,醫院的痛點體現在方方面面。急診醫療便是其中之一。以上海市某醫院的急診為例,儘管醫院的急救早已接入了120 急救系統,但依舊有不少病患從系統之外被接進來。比如,一位急救患者通過電話撥打120急救被送到醫院,因為急救車的系統與醫院相連,所以醫院可以第一時間獲取隨車醫生為其做相關檢查的生命信息。但也有120系統區域之外的病患。此時,這些病患如果與醫院距離較遠,急救信息也未與醫院相連,便需要通過現場救治的醫護人員通過手機微信實時傳輸病人的救治情況。

基於這一痛點,國內不少醫院在這方面展開5G急診醫療的部署。日前,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研發的全國首個5G應急救援系統已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急救中心投入使用。與以往的應急救援系統不同,該系統以急救車為載體,配合5G網絡、人工智能、AR、VR和無人機等應用,極大縮短搶救時間,為病人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

中移(成都)產業研究院行業應用中心負責人陳慶勇表示,“5G急救車需要攻破的一大難點,就是要同步傳輸大量高清的醫療影像等數據。特別是超聲波檢查影像是動態、超高清數據,如果在傳輸過程中出現畫面卡頓或丟失,有可能造成誤診、漏診。”憑借5G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急診患者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上車即入院”,為醫生帶來了更多的搶救時間。

最佳夥伴:AI和VR

想要實現5G醫療,僅有5G還不夠,配置相應的智能硬體是“標配”。

在上海嶽陽醫院與習水醫院進行遠程診療過程中一項設備引人注目——AR眼鏡。通過AR眼鏡,上海嶽陽醫院的醫生不僅可以直觀地看到病人的狀態、與病人互動,還能借助AR智能終端為習水醫生的診治做出精準的標注。

據了解,該設備來自擴增實境(AR)產品與服務提供商亮風台。亮風台的AR通訊與協作產品HiLeia是一套軟體系統,支持多方用戶共享第一視角畫面,其中首創凍屏指導功能,讓遠程用戶暫停通信畫面,實時標注可以直接在畫面中“指”出位置等信息,並將結果同步展現在現場用戶的視野。在嶽陽醫院與習水醫院的遠程診療現場,上海的醫生通過智能終端看到了習水醫院醫生頭戴AR眼鏡看見的第一視角,並對患者的針灸推拿部位進行了標注。通過5G網絡,這一過程快速呈現在了習水醫院醫生的眼前,該醫生再按照指示進行操作,繼而完成了為患者的“坐位調膝法”治療。

實際上,在5G醫療的各類場景中,AR智能眼鏡及AR通信與協作產品HiLeia僅是一個縮影。目前,不少科技公司在該領域展開了布局。以深睿醫療為例,該公司醫療產品Dr.Wise醫學輔助診斷系統目前被應用於肺癌早期篩查、乳腺癌早期篩查等方面。

目前,深睿醫療的肺癌篩查項目已在上海市胸科醫院進行試點。在醫院放射科的一間辦公室,《IT時報》記者看到,在電腦系統中輸入患者的特定號碼,左側兩台設備便清晰地顯示出患者CT片中的詳細信息。“檢查項目:胸部CT平掃圖像三維重建。可疑病灶7個,右肺下葉/內基底段長短徑32.8×31.0mm,惡性概率89%……”點擊圖像上的某個部位,該區域的詳細信息則會清晰地顯示在螢幕右下角。點擊圖文報告,經醫生判斷後,一張AI肺葉篩查報告單便立即生成。

“這一AI輔助診斷工具可以提高30%以上的效率,多用於初診和體檢方面CT肺結節的篩查。”上海市胸科醫院放射科主任葉劍定說道。若拿人機的篩查速度做對比,起初醫生與機器的篩查時間不相上下,但隨著篩查時間變長,對醫生而言不僅耗時還耗眼,篩查大量的CT影響之後人會疲勞,效率也會隨之下降。但機器則可以分秒不歇地繼續篩查,目前,機器檢出率高達90%以上,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醫生的工作強度。

另眼看5G

優質數據太少,產品落地至少需5-10年

在網上搜索關鍵詞“5G醫療”,各地醫院的5G醫療應用正在相繼落地。媒體報導,在廣東佛山市中醫院、市一醫院的5G應用為骨科機器人手術遠程視頻指導、線上視頻問診;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正在推進5G人工智能機器人、醫聯體AR遠程醫療;在江蘇,江蘇省人民醫院通過移動5G網絡實時傳送的高清視頻畫面,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本部開展遠程指導;在其浦口分院的手術室,還為一名早期肺癌女性患者成功開展了左上肺聯合亞段切除術……實際上,無論是5G醫療還是AI醫療,目前都處於初級階段,其中政策的推動和產業的積澱是關鍵。

在葉劍定看來,5G醫療也好,AI輔助診療工具也罷,尚處於初級階段。“AI的深度學習,需要大量的優質數據。這些優質數據來源於AI工具首次篩查及醫生對其數據的二次審核。但通常出現在醫院的實際情況是,由於醫生的數量、精力有限,想要實現對機器的訓練則十分困難。再加上AI醫療設備或工具的開發對開發人員有著兼具醫學背景和技術背景的要求,AI輔助診療等工具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但想要有真正實用的產品落地,目前看來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葉劍定說道。不僅如此,想要真正實現5G醫療、AI醫療,還需相關政策的跟進和完善。

編輯:挨踢妹

圖片:壹圖網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