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黛玉、湘雲和惜春都是孤兒,她們誰最可憐呢?

如果在這三位最選一位最可憐的人,毫無疑問,我選惜春。

我們先來說說黛玉,沒錯,黛玉6歲就沒了母親,大概十歲上也沒了父親,但不管怎麽說,對於黛玉這樣早慧的女孩子來說,父母還是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感受過家事業給她的溫暖。當時她母親去世後賈母來接她,她本不想去的,從這一點上來說,黛玉跟父親林如海的感情不錯。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

而且,我們看上面一段話,林如海跟黛玉說話的口氣完全是商量式的,而不是強迫式的,不像古代家長那樣我叫你怎樣你就應該怎樣的口吻。林如海願意專門為黛玉請家教,也說明他對女兒的關愛和呵護。說白了,黛玉就是一個在家受父母寵溺,到了賈府又受到賈母的呵護和寶玉愛護的人。雖然有風刀霜劍,卻隨時也有人對她呵護有加。在三個人中,黛玉這是獨一份。

再來看湘雲,繈褓之間父母違。很小就沒了爹娘,父母或許對她來說一點記憶都沒有,跟著叔叔嬸嬸過活,偶爾在賈母在這住上一段時間,有賈母的呵護,姐妹們的陪伴,也隻不過是短暫而又美好的回憶。更多的時候,她要回到她那個沒有什麽溫度的叔叔嬸嬸家,叔叔嬸嬸在外面無比光鮮,比如說秦可卿死了,史湘雲的嬸嬸來時前面是有人開道的,多麽風光。後來南安太妃也跟史湘雲提到她叔叔,可見她叔叔跟上層關係還不錯。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她的叔叔嬸嬸對她表示出一點點溫暖和關懷的時候。史湘雲到賈府來都要帶著女紅活來做,我想不是作者的閑筆。以史湘雲的性格,不會婆婆媽媽的,也不會像寶釵那樣以女紅針黹為重,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史湘雲並不是可以隨隨便便她想來賈府就可以來的,她臨走的時候說讓去接她,表明了她某種程度上的不自由。她雖是史家的大小姐,但很多事情上都存疑的,所以,史湘雲比黛玉可憐。

我們再來看看惜春。惜春是一個連父母都不知道的人,只知道她是賈珍的胞妹。母親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不是賈敬生的,也存疑。若果真是,為什麽當初介紹的時候不說是賈敬的女兒,偏說是賈珍的胞妹呢?倘若是父女,這父女倆也從來沒有交集。也正是因為如此,惜春從小缺少關愛,所以直接導致了她最後的決絕,第七十四回,抄撿大觀園,她對她的大丫頭入畫的那份絕情,不正是她來人世間這一遭別人對她的絕情的寫照嗎?

可巧這日尤氏來看鳳姐,坐了一回,到園中去又看過李紈。才要望候眾姊妹們去,忽見惜春遣人來請,尤氏遂到了他房中來。惜春便將昨晚之事細細告訴與尤氏,又命將入畫的東西一概要來與尤氏過目。尤氏道:“實是你哥哥賞他哥哥的,隻不該私自傳送,如今官鹽竟成了私鹽了。”因罵入畫“糊塗脂油蒙了心的。”惜春道:“你們管教不嚴,反罵丫頭。這些姊妹,獨我的丫頭這樣沒臉,我如何去見人。昨兒我立逼著鳳姐姐帶了他去,他隻不肯。我想,他原是那邊的人,鳳姐姐不帶他去,也原有理。我今日正要送過去,嫂子來的恰好,快帶了他去。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

一個從來沒有感受過溫暖和愛的孩子,是不懂得去溫暖別人和愛別人的。惜春最終出家,也是她對這世界徹底失望的一種表現。

三個人這樣一對比,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來,黛玉是幸福的,惜春最最可憐。

我是蘇小妮,喜歡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