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都國際攝影節的起源

| 凡 | 是 | 攝 | 影|

多年以前,法國攝影家露西爾·麗博芝想要以愛爾蘭裔日本作家小泉八雲的短篇故事集《怪談》為題材創作一個作品,於是她找到了日本照明家中西祐介,商量一起合作創作作品。

在這個作品的創作期間,日本發生了311東日本大地震。二人在探尋《怪談》中所描繪的那個世界的同時,也一起感受到了對大自然的恐懼,深刻體會到大自然所擁有的那種無法超越的強大威力。

與此同時,他們也目睹了日本政府在危機中的一些作為,大量的信息受到了管控,政府與媒體、企業聯手將民眾蒙在鼓裡。這樣的政治舉措也讓他們深深地感到不安。

他表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的時候,我切實地感覺到,如果所有的重心全都集中在東京的話那是非常危險的。這讓我非常自覺地意識到這個國家究竟發生了什麽、世界上發生了什麽,信息操作遭到控制和掩蓋等情況。並且明白,必須對這個現狀做點什麽,必須要擁有我們自己的媒體。”

之後,他們在各種紛繁複雜的思緒中完成了那組作品。同年在巴黎發表。那個期間,他們一起去了法國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

“阿爾勒這個小小的城市裡聚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相關人士。我第一次來到這裡,真的是非常震驚。然而,卻幾乎看不到日本人的身影”,這是中西祐介當時的感受。接下來,他就開始思考:“這裡凝結了攝影的‘當下’,如此重要的一個場合,為什麽沒有日本人呢?明明國外的人也都對日本很感興趣,想知道日本究竟是什麽樣子,日本現在有什麽樣的攝影家,但是卻因為沒有日本人在,所以這樣的信息就無法傳入阿爾勒。日本是一個照相機大國,理應對攝影文化的發展有所承擔,可是這樣的狀況對日本而言究竟對不對呢?我強烈地感覺到,應該在日本也建立一個這樣的平台,讓它成為文化的土壤以及信息交流的場所。所以,我覺得日本也應該舉辦一個像阿爾勒攝影節那樣的攝影節”。

後來,他們倆一起創作的作品在京都展出,他們忽然想到,“可以在這個城市裡做一個像阿爾勒攝影節一樣的東西”。於是這兩位原本與京都毫無關係的人,開始在京都深入考察,發現這個地方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也有獨特的經濟系統在運行,而且這裡也存在著傳播前衛文化的一個面向。這便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東日本大地震之後,他們決定離開東京。這時候,京都就成為了最合適的選擇。他們認為“日本明明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如果沒有機會讓他們受到關注,那就太可惜了,我們希望在日本做一件像阿爾勒攝影節那樣對攝影界有深刻意義的事情。2011年我們從東京搬到京都,就越發堅定了這個念頭。攝影能夠超越語言的壁壘,直接傳達出強大的信息,是一種絕佳的媒介。”

然而,在進一步推進的過程中,他們就很快遇到了各種阻力。京都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與傳統文化,這也鑄就了京都保守的一面。剛開始的時候,很少有人願意接受他們的想法。甚至有很多人都勸他們打消這個念頭。告訴他們,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這樣的遭遇也讓中西祐介深刻的感到“京都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城市”。

“不過,我注意到京都有京都的規矩,京都人非常重視歷史與品質”,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決定一定要做一個高質量的攝影節,既要遵守京都的傳統,又要始終保持前衛性,並不斷進行革新。

另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攝影節為日本培養一種新的攝影藝術生態,那就是攝影家能夠靠銷售自己的攝影作品養活自己。然而在日本,所謂靠攝影吃飯,主要是指商業攝影,而非藝術攝影。絕大多數的攝影家無法靠賣作品養活自己。在日本是沒有普通人花錢買照片的文化。而在歐洲,不論藝術家有沒有名氣,在自己買得起的條件下,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作品,人們就會買下,放在家中欣賞。這種購買藝術品的行為,是能夠為藝術家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他們認為,應該讓日本像歐洲那樣形成一種良性的消費循環系統。而要實現這個目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為了讓這種循環在日本也成為一種標準,首先要讓人們通過攝影節明白攝影的價值與可能性。在這個基礎上,人們才會明白‘照片是一種買回去好好欣賞的東西’,才會讓攝影的價值與人們的生活聯繫起來。這當然是需要花時間的,而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因此,首先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讓攝影節在京都這座城市獲得成功”。

2012年他們開始著手籌備攝影節的相關事宜,舉辦的時間就定在2013年。於是他們就在完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開始籌備。幸運的是他們擁有非常豐富的人脈網絡,因此,很多藝術家就非常爽快地答應參加那個沒有任何歷史的攝影節。

他們騎著自行車在京都到處尋找可能做展覽的場地,只要他們覺得可行,就直接進門拜訪,商量談判。對於一些平時絕對不可能外借的場地,他們也是靠鍥而不捨地溝通交流,最終獲得了許可。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讓整個攝影節的內容變得充實豐滿。

而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資金。為了保證攝影節的獨立性,他們堅持不接受來自政府的任何資金。在這種情況下,為他們提供支持的是世界級的知名品牌,如今年的主要讚助商是寶馬、香奈兒。這些一般不會對本公司以外的活動提供讚助的豪華品牌被京都國際攝影節的策劃內容以及中西祐介、露西爾二人的熱情所打動,從而采取了特殊措施。

“在世界級品牌正式成為讚助商的時候,距離攝影節的舉行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因為這個緣故,其他企業也伸出了援手,於攝影節的籌備以很快的速度向前推進。還是必須要拿出真心實意才能夠打動他們。這讓我強烈地感受到,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各種策劃方案的世界裡,如果沒有足夠的認真勁,就絕對無法打動人”。

就這樣,京都國際攝影節就在二人的不斷努力下,一點一點地開始推進。為了保證展覽的質量,他們不僅重視展覽的作品質量,在布展上也下足了功夫。由於很多展覽空間本身就是名勝古跡、世界文化遺產,因此必須充分保證建築物本身的安全,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空間的特性。而每個空間都各有特色,具有不同的條件,因此,不可能輕而易舉地用普通的方式進行展示。他們與當地的建築師、設計師、工匠等專業人士一起,結合每一個空間的特點,根據展示作品的內容,做出最合適、最有效、最安全的展呈設計。

可即便如此,要想獲得京都人的認同和讚許仍然是非常困難的。不過,京都人也並非無視這個突如其來的、具有國際化色彩的攝影節,而是用最大的警惕在觀察、審視他們。終於到了第五屆的時候,“來看展覽的人一下子大幅度增加,從那個時候開始,京都人開始真正接受了這個攝影節。”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對於中西祐介、露西爾而言,京都國際攝影節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展示攝影作品的地方,而是向世界發聲的媒介,是一個與人建立良性關係的紐帶。因此,京都國際攝影節每年都會加入很多關注社會性狀況的項目。讓很多日本教育機關、媒體都很少會關注的事情,通過這個攝影節,表現出來,讓人們通過這個機會來思考相應的社會問題。力求一點一點地去改變每一個人的意識和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讓一個攝影節不止於攝影節而是一個激發思想、促進發展的平台。

本文由杭州徠單享Club特邀播出

END

本文作者:林葉

譯者、寫作者。主要從事視覺文化的研究與翻譯工作,譯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藝術的起源》、《現象》、《日本攝影50年》、《私攝影論》,選譯《日本藝術攝影史》。文章發表於瑞象視點、騰訊·谷雨、澎湃、《藝術當代》、ARTFORUM、《中國攝影》、《攝影之友》等媒體。

—【凡是攝影】—

| 帶你進入攝影大師的世界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