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防治

導讀: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是繼發於「上感」後,擴散至氣管,進而波及支氣管黏膜發生炎性損害而發病。上感時往往會同時引發此病,所以它也是兒童時期非常多見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嬰幼兒更為常見,且癥狀較年長兒為重。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臨床徵象特徵

因為嬰幼兒呼吸道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較差;加之嬰幼兒的咳嗽反射弱,氣管和支氣管壁黏膜上的纖毛運動功能差,不能自行排痰;同時嬰幼兒呼吸道分泌的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IgG 及其亞類的量均少,抗感染的能力差而弱,而且黏膜分泌有殺菌功能的溶菌酶、補體、乳鐵蛋白等數量少且活力低,故更易患呼吸道炎症。

臨床徵象特徵

1.「上感」後引起發熱、噴嚏、流清涕、煩躁不安、食慾差等不適症。

2.緊接著發生咳嗽、呼吸不暢:病毒感染者多為乾咳、聲響。細菌感染或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的咳嗽似有痰樣(也叫濕咳),但小兒不會吐出,以致發熱日漸加重;咳嗽時易發生噁心,甚或嘔吐。

3.若治療恢復順利者往往在2 星期左右癥狀日漸減輕或康復;若仍然咳嗽不止並伴痰鳴聲,全身癥狀不減,則應懷疑病情擴散引發肺炎等症。

治療措施

1

西醫藥治療

一般治療:加強護理、多喝溫開水保證尿量達500mL 以上,一是防脫水加重發燒,二是有助排出毒素(包括病毒產生的毒素和發燒產生的代謝廢物),有利於減輕癥狀;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忌食刺激性或寒涼類食物;還可口服維生素C 每日50 ~ 100mL,有一定的輔助解毒作用;維生素B1 每日服10mg 也是有好處的。乾咳者可用霧化吸入,以減輕咳嗽的不適感。注意適當增加飲水量,促進血液循環和排尿量,以充分排出病菌的毒素和代謝的廢物。維持每日尿量在500mL 以上。重視飲食營養的攝入,使患兒的免疫系統不受或少受損傷,有利病情順利恢復。保持患兒臥室空氣清新,但要防冷風侵入,以防咳嗽頻發,還要防炒菜油煙刺激咳嗽加重。每日給患兒口服維生素C 和A,有助增強患兒的解毒功能和減輕呼吸道的損傷。

針對病因的治療:是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可選用針對性強的抗病毒藥,但要預防藥物的不良反應。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可選用敏感性強而無耐藥性且不良反應少的抗生素。

對症治療:高燒者可適當用退熱劑;咳嗽或伴嘔吐者可用霧化吸入劑,分次吸入,以潤滑氣管及支氣管有助減輕咳嗽。呼吸急促或煩躁不安者可間斷吸氧,既有助減輕患兒通氣和換氣的困難,又有助增加動脈血的氧分壓,使患兒能安靜入睡,也有利於患兒大腦及全身細胞代謝的順利運行,還有保證心臟的耗氧需求,減輕或防止心肌損傷。

2

中醫藥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本病乃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邪,侵襲肺系。在六淫外邪中,「風」邪為百病之長。臨床常見者多為風寒束肺證、風熱襲肺證、溫燥傷肺證。

(1)風寒束肺證:急起發病、患兒先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清涕、噴嚏、咽喉癢感、頭痛身痛不適,時有乾咳。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治療法則宜疏風祛寒以殺滅病毒病菌;宣肺止咳排除邪毒。方藥用杏蘇散加減:杏仁1 ~ 2g,蘇葉2 ~ 3g,荊芥2g,防風2g,炙紫菀2 ~ 4g,陳皮1 ~ 2g,炒白芍2 ~ 3g,生甘草0.5 ~ 1g,生薑1 片,乾棗2 個。水煎服,藥液放溫後依小兒年齡大小,每次服15 ~ 50mL 不等。

(2)風熱襲肺證:發熱較明顯,微惡風,鼻流黃涕,咽喉腫痛,咳頻聲嘶啞,舌苔薄黃少津,脈浮數。治療法則宜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方藥用桑菊飲加減:桑葉2 ~ 5g,黃菊花2 ~ 3g,薄荷1 ~ 2g,荊芥1.5 ~ 3g,黃芩2 ~ 4g,銀花4 ~ 6g,杏仁1 ~ 3g,桔梗0.5 ~ 1.5g,鮮蘆根6 ~ 10g,生甘草0.5 ~ 1.0g。水煎微溫服,依年齡大小每次服15 ~ 50mL,每日服3 次。

(3)溫燥傷肺證發熱較高,或形寒身熱,咽乾喉癢,唇鼻乾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大便乾,小便黃,舌尖紅,苔薄黃而燥,脈細數。治療法則宜清肺潤燥,化痰止咳。方藥用桑杏東加減:桑葉3 ~ 6g,杏仁1 ~ 3g,淡豆豉3 ~ 5g,沙參4 ~ 6g,梨皮5 ~ 8g,知母1 ~ 2g,黃芩3 ~ 5g,銀花6g,玄參2 ~ 4g。傷津重者可加麥冬1 ~ 3g,玉竹2 ~ 4g。每日1 劑,水煎服。

綜上述,要想提高治療效果,西藥對症治療見效快,殺細菌的抗生素針對性強;中藥殺病毒作用強且不良反應少,同時也可抑殺細菌和其他致病菌;在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調方面也有好的效果;還能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促進機體免疫系統功能,防止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使患兒病情平穩改善,並保護其他臟器。

預防措施

1. 不去患兒家串門(包括家長和小孩);最好也別讓患兒家長來訪。

2. 儘可能不去人多而雜的公共場所或市場與餐館。

3. 孩子出門或上托嬰機構應戴口罩。

4. 每日口服維生素C 50 ~ 100mg,有增加抗病解毒、對抗有害自由基的功效。

5. 在感冒多發季節口服預防性中藥湯劑:荊芥2g,防風2g,蘇葉2g,炒白芍2g,生甘草0.5g,銀花5g,連翹5g,水煎,每次服30 ~ 50mL,每日服3 次,連服3 ~ 5 天,預防效果較理想。個別孩子不習慣此種藥味的,也可在葯湯中稍加白糖(不要放冰糖)以調味,使孩子能順利接受服用。

登場書籍

《新編育兒全科》

本書把育兒過程分為婚孕前期、妊娠期、出生後及幼兒期四個部分,主要介紹了作者行醫多年積累的經驗與專業理論知識,重點介紹了各個時期的疾病防治相關內容和注意事項。本書對從事婦幼保健醫療工作的專業醫護人員有較好的指導作用,適合準備婚孕的廣大年輕男女閱讀參考。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