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調經止血按摩哪裡好?試試這個穴位

作為女性,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生理期的煩惱。特別是體質不好的女性,有的還會出現經期異常的情況,比如崩漏。崩漏是中醫對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發生嚴重失常等病證的一種病名,崩是指發病時急驟出血,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為「崩」;漏是病勢緩,出血量少,淋漓不絕者,兩者統稱為崩漏,崩與漏的區別在於嚴重不同。是婦科常見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女性的身體健康。

中醫對崩漏的認識和治療歷代以來均為重視,而且不斷深化。其中中醫經典《內經·素問·陰陽別論》所認為:「陰虛陽搏謂之崩。」的認識為後世醫家探索其治療方法或日常保健提供了基本的依據。清代《傅青主女科》又據此機理提出治療氣虛血崩昏暗的「固本止崩湯」和治血瘀致崩的「逐瘀止血湯」,均為後世常用。

由於崩漏的成因較多,如果從養生角度考慮,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呢?很多養生家結合人體經絡中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通過按摩相關的穴位來達到調理的目的。其中有一個穴位叫中都穴。

中都穴是足厥陰肝經的郤穴。所謂郤,意即孔隙。由於此穴位於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其內後側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的中支。中即中間,都即聚會,此穴在小腿內側中間,為足厥陰經氣深聚之處,故名中都。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都,都市之意,比喻為匯聚。意指肝經的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這些物質為肝經下方蠡溝穴傳來的氣血及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聚集而成一個水濕氣場,形同一個肝經氣血的集散之地。

為什麼按此穴可以調經止血呢,還得從經絡學中的沖脈說起。沖脈與任脈起於胞中,並行而上。《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可見,古人早已知曉沖脈盛時月經來。經絡中,又被稱為沖脈是十二經血之海,而肝經從大趾背毫毛部(大敦穴)開始,路線途經下體,從腹側女子胞,穿脾經過帶脈,與沖脈並行而上,至乳下。所經部位均是女性重要的生理部分,並與沖脈有相交,聯繫十分密切。小編認為,沖脈為河、為海,而肝經則如溪流如湖泊,沿途的女子胞、下體等重要生理器官就象河流的水閘,崩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月事失常,血的疏泄無度就好象河流發洪水一樣,如果調節洪水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堤壩崩潰,泛濫成災。而出現調節失度的問題,有可能是河道遭到破壞導致水位上漲,也有可能是天然湖泊遭到破,收納儲水,排泄分流的功能喪失所導致。顯然這就是收不住,控制不住的原因。而調節的力量則來自於與肝經的陽氣,調節的交果還受肝經沿途的女子胞、下體等重要生理器官強弱的影響。如陽氣充盈,自然循行則肝的疏泄功能正常,陽氣太過或太弱則疏泄失度。

因此,按摩肝經的有關穴位可以加強肝經陽氣的循行,使得從蠡溝穴循行上來的氣血及水濕之氣在這裡匯聚後再一次熱化,加強氣血上行的力量,這個力量繼續循行上去下體及女子胞位置時就會產生托舉作用,以便正常發揮疏泄功能。經方家倪海廈在論述肝經穴位時指出,肝經的很多穴道都具有治療婦科問題的作用,中都穴並不例外。究其原因,均與肝不但藏血,還管人體氣血疏泄的功能有關。

現代針灸認為中都穴按摩或下針中都穴有降濁升清、舒肝理氣,調經止血、理下焦、止崩漏的作用。並應用於肝腎、少腹等疾患,如疝氣、遺精、崩漏、產後惡露不盡等。按摩中都穴用於調經止血時,時常配配血海穴、三陰交穴治月經過多和崩漏、產後惡露不絕,也可以艾灸此穴。一般採用直射灸,炷灸3~5壯,灸條灸5~10分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