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潮》:你在鏡子裡看到你媽了嗎?

每個女人都會有在鏡子裡看到自己母親的那一天。《春潮》則在此基礎上多揭示了一種可能性:不光在自己身上,或許某一天,你還會在你女兒的身上看到你媽的影子。

《春潮》拍的是一家三代女人的病態關係,而郝蕾扮演的中年一代體現出了最多的病征。她陰鬱且有自毀傾向,寧願做單親母親也不願走入正常的婚姻。她還對母親有一種病態的反叛,譬如會在母親在家排練節目時暗暗弄爆廚房水管,讓母親的聚會不得不提前收場。

相比起來,金燕玲扮演的姥姥和曲雋希扮演的外孫女似乎都健康得多。姥姥雖然過往婚姻不幸,但喪夫後卻積極地把一段黃昏戀經營到開花結果。外孫女似乎也繼承了姥姥那種自信強乾的個性,當她和自己的母親在一起時,你甚至分不清這母女倆究竟誰更成熟。

但隨著故事緩緩展開,你才會發現原來病得更重的卻是那對祖孫倆。她們看似無恙正是因為她們從沒意識到自己病了,而郝蕾扮演的郭建波之所以絕望正是因為她是這個家裡唯一看清這個真相的人。

《春潮》的好,在於它拍傷害,卻不去拍傷害本身,它只是把每個人受到傷害後的反應展示給你看。郭建波的母親受的是時代和命運的傷害,而她受傷後的本能是將傷害加倍地傳遞給自己的女兒。郭建波是覺醒的一代,她想要中止這種傳遞,卻發現或許為時已晚——她的女兒比同齡人更成熟也更偽善,正是因為她接受著來自母親和外婆的雙重傷害。即使盡力避免,郭建波實際上也成為了另一個傷害者。

相比起郭建波母親不斷用自我表達來強化自身行為的合理性,郭建波一直表現得很沉默。她真正開口之時也是全片最受爭議之處——在母親突然病倒後,她在病房的窗前面對虛無進行的7分鐘獨白。這段以書面語呈現的自白表面看滿足了觀眾壓抑良久的情感宣泄需求,實際上卻傳遞出一種更徹底的絕望氣息:因為很顯然,郭建波從未指望能在母親清醒時與她進行真正的溝通。

《春潮》的拍法更注重展示病征而非剖析病因。而且,最終它選擇了不開藥方。或者說,編劇兼導演楊荔鈉根本就沒找到藥方。這或許才是《春潮》真正區別於其他原生家庭題材作品的根本。楊荔鈉用細膩和寫意掩蓋了《春潮》實際上如解剖刀般鋒利的本質,並不動聲色地把過去影視劇裡最愛的大結局——人與人之間只要有愛就能和解——徹底歸入了偽命題。

但這並不代表《春潮》就沒意義。相反,它提醒我們從對親密關係的病態依賴中解脫出來。真正束縛你的從來都不是關係本身,而你也從來只是你自己。

編輯:多諾

本塘原創,抄襲必究,公眾號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