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名家王立忠咳嗽辨治十法(二)

王立忠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 50 余年,學識淵博,醫術精湛,機圓法活,知常達變,擅治內科疑難雜症,專長腦病。

咳嗽是臨床上常見病證之一,本文辨證治療咳嗽,主要是肺臟感受外邪及其他臟腑功能失調而累及肺臟,其病因病機錯綜複雜。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針對不同的病症,擬定咳嗽辨治十法,僅供參考。

5.健脾燥濕、化痰止咳法

多由於飲食生冷、脾胃不和、健運失常所致。因脾胃居中焦,有運化水谷、吸收營養和升清降濁等功能,脾運不健,清陽不升無以養肺金,水濕內停,上漬於肺,肺肅降失常,症見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意。痰飲停留,胃失和降,氣機不利,則胸腔滿悶,清陽被痰濕困阻,脾氣不足,身體睏倦,舌苔白膩,脈濡滑,圴為痰濕內停所致。

方選二陳湯(《和劑局方》,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加減變化。此方廣泛用於各種痰證。

若脾不健運,痰濕犯肺之咳嗽,兼有胸腔滿悶,嘔吐噁心者,可酌加杏仁、厚樸,以收止咳下氣和中之效。若咳嗽氣逆,痰多胸痞,食滯,舌苔白膩,脈滑,可選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具有順氣降逆、化痰消食之功。

加減:熱痰加桑白皮、石膏、黃芩;寒痰加乾薑、白前;吐痰不利加瓜蔞仁、海浮石;脾虛神倦加黨參、白朮、炙甘草、大棗。

6.清肺潤燥止咳法

多因時處秋令,感受燥邪,耗傷肺津,肺衛失和,或風濕之邪化燥傷津及肺所致。症見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鼻燥,咽乾,甚則胸痛,痰中帶血,或聲音嘶啞,或形寒,身熱,大便乾結,小便少,舌尖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

方選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桑葉、杏仁、枇杷葉、阿膠、麥冬、胡麻仁、黨參、甘草、生石膏)。凡燥熱傷肺,熱象顯著即可使用。余用此方將其中黨參改用北沙參,善滋陰潤肺,又能清解肺熱,常用於燥咳,與麥門冬、百合、花粉、玉竹、桑葉等葯同用;若治燥邪化火者,可與知母、川貝母、天門冬、生石膏等同用,其療效尤著。桑葉配枇杷葉,具有清肺潤燥,止咳降逆作用;桑葉配麥冬具有清肺潤燥作用;蟬蛻配烏梅具有清熱生津作用,是治音啞之良藥。

7.清熱化痰止咳法

多由於痰熱壅肺,肺失肅降,症見咳嗽,吐痰黃稠,胸膈痞悶,且口燥咽乾,舌紅苔少,脈細數。

方用自擬方清熱宣肺化痰湯(黃芩10 g、杏仁10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殼10 g、知母10 g、川貝母10 g、全瓜蔞12 g、枇杷葉60 g、桑白皮10 g、連翹15 g、甘草8 g)。全方具有清熱宣肺、化痰止咳之功。

隨症加減:痰黃如膿腥臭,酌加魚腥草、生薏苡仁、冬瓜仁;痰熱鬱蒸而灼傷肺津,酌加北沙參、天花粉、麥冬;大便乾燥者加大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