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獨角獸回A:數量有限、進度可控、流動性壓力不大

  獨角獸回A:數量有限,進度可控,流動性壓力不大

  來源: 證券時報網

  從總理發布會上提到“歡迎互聯網企業回歸A股”到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型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僅僅用時10天,可見監管層對於深化資本市場開放,支持“新經濟”企業登陸A股市場的決心。創新企業上市可CDR(存托憑證)和IPO二選一,中概股回歸路徑逐漸明朗。

  從已公布的試點企業指標門檻來看,符合標準能夠回歸的紅籌“獨角獸”並不多,市場人士預計,若符合標準的中概股陸續回歸,將重塑現有國內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格局,同時,受減持新規約束,以及“穩步有序推進,切實防控風險”監管原則影響,監管層會把握節奏,避免對二級市場流動性衝擊過大,市場流動性承壓概率較小。

  僅少數企業符合試點要求

  根據規則,在試點對象及選取機制方面有明確的說明,包括了七個行業,主要針對少數符合國家戰略、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體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

  在選取標準方面,一是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注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或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具體標準由證監會制定。

  可以看出,中概股要回歸A股,其市值不能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符合此標準的企業只有6家,即百度、阿里、京東、網易、騰訊和中國電信。

  設立了市值和營收標準後,一方面,有回歸意向的企業可以對標政策著手準備相關事宜;另一方面,監管層也可以抓緊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繼續推動試點工作,讓“獨角獸”們回歸進度可控。

  統計顯示,上述6家中概念股合計市值約5.3兆元,對應A股“電腦+電子元器件+通信”三個板塊合計市值1.3倍左右。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楊靈修認為,若陸續回歸,將重塑現有國內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格局,A股電腦和通信行業的2018E市盈率分別在36倍和43倍左右,而中概股的代表公司,如阿里巴巴(2018年市盈率34倍)、百度(23倍)及網易(16倍)等的回歸,將對相關板塊估值起到錨定效應。另外,政策影響下,預計A股相關板塊龍頭和非龍頭公司會加快分化。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認為,新經濟在整體經濟中的佔比逐年提高,但新經濟企業在A股中佔比較少,此次改革一些獨角獸企業回國內上市,勢必會改變A股現有的市值結構,新經濟板塊的佔比會大大提升。

  楊德龍提醒,這些“獨角獸”回歸之後,可能會形成比較強的“吸金效應”,大量的資金向優勢的龍頭企業集中。他同時指出,投資新經濟的公司和傳統行業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第一,要選擇絕對的龍頭,因為新興行業往往存在“贏者通吃”的情況。第二,要用公司的成長性判斷公司價值。可能一些代表新經濟的公司,現有業務還無法產生較多的利潤,但未來的業績會大概率釋放出來。估值方法上,也不能局限於用市盈率或者市淨率的方法,還要綜合運用多種估值方式。

  對於“最近一年營收不低於30億元、估值不低於200億元的試點企業可在A股市場IPO”,記者從證監會相關人士處獲悉,在首單新經濟CDR和A股IPO落地前,證監會還將制定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企業估值如何確定,具體的遴選機制和審核機制如何安排,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等,因此,現在尚無法預測可能首批進入IPO序列的獨角獸名單。

  另外,上述相關人士表示,證監會還將對新經濟試點公司的發行監管、持續監管、上市規則、交易規則、專家谘詢委員會的工作機制等內容都需要作出制度化安排。

  市場化流動性承壓概率較小

  此次改革的亮點包括多項,其中成立科技創新產業化谘詢委員會、試點企業募集的資金可以人民幣形式或購匯匯出境外、明確規定“同股不同權”和VIE架構公司允許發行CDR最為關鍵。

  其中,科技創新產業化谘詢委員會的成員由各行業的權威專家、知名企業家、資深投資專家等組成,將按照試點企業選取標準,綜合考慮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研發投入、新產品產出、創新能力、技術壁壘、團隊競爭力、行業地位、社會影響、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成長性、預估市值等因素,對申請企業是否納入試點範圍作出初步判斷。

  言下之意,科技創新產業化谘詢委員會把關獨角獸,區分“真偽”創新型企業,只有經過委員會“掂量”才能確實是否符合新規則最終走相應審核序列,證監會以此為重要依據,來確定是否受理審核企業發行上市申請。

  同時,明確募資資金能以人民幣或購匯匯出境外和確定“同股不同權”和VIE架構公司發行CDR,既解決了此前市場擔憂的募集資金將被限制用於內地,以及之前中概股在A股借殼/IPO上市必須從美股私有化退市並拆除VIE結構,整個過程牽涉多方利益,過程繁瑣、耗時冗長、財務成本壓力巨大且風險較高等弊病。

  短期來看,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表示,由於市場預期的首批試點企業CDR可能不會於一年內全部推出,預計CDR和獨角獸IPO在啟動後三個月內的初期規模不會太大,因此對市場資金的分流影響並不大,CDR對科技股的初期影響在於重估現有龍頭。

  楊靈修也表示A股流動性預期不會明顯惡化。“假設上述6家公司均通過發行CDR回歸,並以2.5%-5.0%的流通市值為例,對應融資需求為1315億-2631億元,鑒於A股市場2016及2017年融資總額分別為2.1兆及1.7兆,且受減持新歸約束,增發募資規模已明顯縮小,市場流動性承壓概率較小。”他指出,試點原則包括“穩步有序推進,切實防控風險”,監管層會把握節奏,避免對二級市場流動性衝擊過大。

  按照海外經驗,已上市公司的發行DR佔普通股份額的比重一般為2%-10%,考慮到BATJ市值巨大,較少比例的CDR發行即可實現較多融資金額,因此預計相對發行比例可能不會太高。

  中長期來看,楊靈修指出,在打擊投機等強監管措施引導下,中國A股體制機制日益健全,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行為愈發理性,價值投資等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6月份A股將正式被納入MSCI,這將給中國證券及資本市場發展帶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更值得期待的是,通過完善制度,培育和完善中國融資環境,提升中國資本市場水準,可以將一批優秀新興企業留在中國國內上市。

  此外,此次改革還修改了兩個首發辦法,明確經證監會認定的試點企業在境內發行上市,可以不適用發行條件關於盈利指標相關要求,目的主要是為了給獨角獸企業IPO鋪路。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