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江流域早期國家的城市文明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城,內城面積就有近300萬平方米,有4個故宮那麽大。通過第二展廳良渚古城的沙盤模型,可以直觀地看到古城的向心式三重結構布局,最中心的是莫角山宮殿區,是整個古城的核心區;宮殿區外面是內城和外城,與後世都城“宮城、皇城、郭城”的三重結構體系十分類似,是區分社會等級、凸顯權力中心的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理念的源頭,揭示出長江流域早期國家城市文明所創造的規劃特徵,對中國古代禮製社會都城規劃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圖為良渚古城城址格局示意圖。良渚博物院供圖

良渚古城外圍建有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統,水利系統位於古城西北,由谷口高壩、平原低壩、山前長堤與自然丘陵圍合而成。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分布圖。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供圖 轉自新華網

壩體充分利用自然山體,多選擇在谷口依山而建,減少了建築土方量,節約了勞動力,縮短了施工周期,體現出良渚先民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防範水患和控制水能的智慧和能力。天目山充沛的雨水在夏季極易形成山洪,良渚高壩、低壩一高一低的兩道防護體系,有效保護良渚古城及周邊稻田不受洪水直接衝擊。防洪的同時,能夠在山谷高地和平原低地內進行蓄水。大量水資源的存蓄,形成連接多個山谷的水運網絡,起到調節河道水位的作用,為古城的水運交通和日常用水提供保障。

2020年11月,秋塢水壩遺址。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供圖 盛淑彥/ 攝

水利系統是良渚古城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乃至世界迄今發現最早的堤壩系統之一,良渚古城水利系統體現了中國早期水利工程的科學性,在工程的規模、設計與建造技術方面展現出世界同期罕見的科學水準,展現出五千多年前中華文明、乃至東亞地區史前稻作文明發展的極高成就,堪稱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范例。

建造規模宏大的良渚古城是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據估算,營建良渚古城的宮殿、城牆和水壩所需土石方總量達1000餘萬方,是一項超級史前工程,要有效地組織和調度如此龐大的社會勞動和物質資源,沒有國家形態的權力和能力很難實現。良渚古城的營建和使用,體現出良渚社會已經具有權力中心、政治中心。

來源:求是網

策劃:何雯雯

製作:湯寶蘭

審核:閆玉清

監製:李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