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說她是中國電影第一才女,沒人能反駁

拍電影,一度被認為是男性專屬。

「男女平等」在好萊塢政治正確了這麽多年,但 90 年的奧斯卡歷史,400 多位獲得提名的導演中,只有 5 位女性。

真正得獎的只有 1 個。

反觀華語圈,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信。

40 年香港金像獎歷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多的,其實是位女導演——

許鞍華

13 提 6 中,這個戰績無出其右。

此外,金像獎歷史上贏得「大滿貫」——同時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 5 項重量級獎項——的電影只有兩部:

《女人,四十》和《桃姐》。

都出自許鞍華之手。

在去年的金像獎頒獎禮上,許鞍華笑言:

下次別再提名了,我的心髒受不了。

說她是華語電影中最有才華的女導演,應該沒有任何人能夠反駁。

許鞍華 1975 年入行香港無線電視台,師從「武俠片一代宗師」胡金銓,年紀輕輕便嶄露頭角。

1979 年,其導演處女作《瘋劫》,被認為是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歷史開創性地位與徐克的《蝶變》齊名。

1981 年第一屆香港金像獎,她執導的《胡越的故事》拿到最佳編劇獎;

隔年第二屆,《投奔怒海》更是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五個獎項,

而《投奔怒海》的男主角,正是剛剛從藝員訓練班畢業的劉德華

作為一部電影都還沒拍過的新人,劉德華此前並不被看好,沒想到卻提名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至此一演成名。

《投奔怒海》上映後也是好評如潮,被奉為香港新浪潮的巔峰之作,1500 萬的票房更是刷新了香港文藝片票房紀錄。

20 年後,兩人再度合作電影《桃姐》,再創佳績,一個拿到了最佳導演,一個捧回了金像獎影帝。尤其是桃姐的扮演者葉德嫻,更是一舉拿下威尼斯電影節影后。

香港導演陳嘉上曾說:

香港電影之所以能夠撐著,是因為我們還有王家衛、許鞍華,而不是因為有我和王晶。

許鞍華拍《客途秋恨》的時候,王晶吐槽:

誰要看一個胖女人跟她母親的自傳?

但後來許鞍華拍《天水圍的日與夜》找不到投資,是王晶掏錢助攻。

好一波真香操作

這才有了《吐槽大會》裡的梗,用拍爛片的錢支持好片。

而許鞍華後來在一期《鏘鏘三人行》中也坦言,是《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成功重新給了她信心。

《天水圍》之前的兩部片子,《玉觀音》痛遭批評,《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票房和口碑也都表現平平,這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已經江郎才盡,到了該退休的年紀。

不過事實證明,直到今天,已經 72 歲的許鞍華仍然擁有著極旺盛的創作欲望,而且是越拍越穩。

梁文道評價說,很多導演拍底層生活,都抱著「俯視蒼生」的姿態,很喜歡強調自己的苦難經驗,仿佛拍出了這樣的片子就完成了自己的道德救贖。

但許鞍華不一樣。

《天水圍》或《桃姐》,都幾乎讓人意識不到那是底層,而只是呈現出社會上有這麽些人,如此生活著。

就算是《黃金時代》和《明月幾時有》這樣有著巨集大語境的電影,也依然有著濃鬱的市井氣,聚焦於鮮活而具體的人。

許鞍華對生活的細膩捕捉,讓她能夠在商業與藝術之間都遊刃有余,駕馭各種類型的影片。

對她而已,壓根就不存在所謂「商業」與「藝術」的矛盾,只要處理妥當,兩者完全可以兼融平衡。

她所做的,只不過是好好講故事而已——

這支短片名叫《七裡地》,儘管只有短短 9 分鐘,但陣容相當強大。

除了導演許鞍華外,還有「老戲骨」金士傑、「少女代名詞」春夏擔當主演;

《黃金時代》的攝影師楊濤負責掌鏡,原創獨立音樂人陳粒負責配樂。

以及全國 NO.1 的電影海報設計大師黃海。

薑文的《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及許鞍華的《黃金時代》,各色封面海報均出自他手。

可以說,這完全是在拿院線片的規格拍短片

這是關於一家三代人的平凡故事。

1947 年,金士傑飾演的爺爺闖關東,帶著家人翻山越嶺來到了七裡屯。

落戶扎根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福字貼在了家門。

1983 年,兒子公費留學,但入學報導的時間卻與春節衝突了。

在送孩子的路上,父親給了兒子一個福字,告訴他過年要把福貼在門上,代表著見字如人的團圓。

2019 年春節前夕,春夏飾演的孫女帶著爺爺親手寫的福字和心願回到老家,在門口又貼上了福字。

春夏說:

七裡地是一條路,連接了我的家和遠方。在這條路上,我們三代人來來回回,走了七十年。

從落地生根,到出國拚搏,再重回故土,三代人通過同一個動作,完成了一家人血脈與文化的傳承。

而這其實也是萬萬千千中國三代人的縮影

70年間,中國發生了萬千變化,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衝擊。

有時候,年輕人已經無法理解老一輩對某些東西的堅持。比如家家戶戶要貼福字,比如大年夜要吃團圓飯,這些在他們看來「老土」又「沒意思」。

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動作本身,而沒有看透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

「福」是中華文化和傳統,是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它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形式,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內在連接,沉澱著幾代人的精神羈絆

中國人對福文化的堅持和傳承,正是基於那個最簡單的理由:家。

正如影片中金士傑的那句台詞:

福到了,家就到了

福字,象徵的是我們中國人對家庭的依戀與信仰,是我們心中恆久不變的確定感與安全感,是我們願意守護的那份安分。

所以春夏才會對自己的外國小夥伴說:

這些,說了你也不會懂。

因為只有萬千中國人才會懂

所以,這支短片看似簡單,實則是站在很大的格局上來講一個小家大國的故事。從一個小家,到一整個民族。

微觀地,是聚焦一個小家庭的合家團圓;巨集觀地看,是思考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消失與繼承。有著家國情懷的氣魄與張力。

無論時代、環境如何變遷,對福文化的傳承仍舊千古未變,對中國人來說,無論在哪裡,過年期間,大家團圓就是福,有你有我就是福。

我們現在總聽人說「年味淡了」。

科技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人們溝通變少,感情疏離。一家人圍坐一桌卻各自低頭手機,毫無交流可言。

而支付寶想用科技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重新找回中國人的年味

即便現在不流行寫福貼福了,依然可以用支付寶集五福來傳承福文化這個年俗。

自支付寶集五福活動從 2016 年開始,如今已經第 4 個年頭了。支付寶「集五福」已走過全球 2300 余座城市,每年上億人次參與活動,覆蓋全球數億華人,已成為數字時代中國新年俗。

今年支付寶將繼續傳承延續「集五福」這個文化年俗,為全球華人傾情呈現「有你就是福」的美好真摯情感!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