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不知道的“楊家將”創世祖:後梁大將楊師厚

但凡聽過評書的,恐怕沒有不知道楊家將的。越是在尚武精神被閹割的年代裡,人們越是渴望英雄,就像越是貪官橫行的年代,人們越是渴望青天一樣。飽經五代十國戰禍後建立起的宋朝就像個自廢武功的豪客,有的是錢,缺的是拳,這也打不過,那也想求和,最終將白花花的銀子便宜了別人。

在那個慫人多於雄人的年代裡,無助的人們格外稀罕那些碩果僅存的武將,甚至不顧文官集團的打壓,拚命為武將續命,進而搞出來若乾個“家將”,如楊家將、呼家將、嶽家將等,其中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就是楊家將,居然讓好事之人整出了十代人,前後有名的英雄達到了80多人,這讓那些為了讓武將世家榮耀不過四代的文官大佬們情何以堪?

在楊家將的故事中,第一代創世祖就是楊師厚,這位從唐末到梁末赫赫有名的武將,曾經令梁末帝戰戰兢兢,卻又不得不好吃好喝好伺侯的軍界大佬,居然被楊家拉來做了祖師爺。楊師厚死而有知,如果真有楊家將這樣的後人,豈不樂翻了天?可惜,老楊同志儘管生前威風八面,死後卻後繼乏人。想想也是,像他這樣的人,如果有後的話,不讓皇帝掐死,豈不對不起皇帝這麽多年的抑鬱?

一句話,我老楊不需要靠著什麽楊家將出名,楊家將若能沾上我的光,算他運氣,老子做的事,比楊家將牛多了!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位老楊同志的光輝事跡。

楊師厚剛一自報家門就卡了殼。為嘛?老楊同志居然不知道生於何年,而且沒有字號,這種情況可能是當時史官的失誤,不過也足以說明,老楊同志出身基本屬於貧下中農,絕對是農民伯伯中最有戰鬥力的那個階層。而且老楊同志比較實在,哪怕自己已經位高權重,也沒有隨便給自己報個出生年月,不知道就不知道唄,有啥子了不起?

至於字號,那是文人們玩的調調,在唐末五代武將稱雄的年月,沒那麽多人附庸風雅,沒有就沒有唄,有啥子要緊(也有說他叫楊會,字師厚的)?不過,楊師厚去世的年代還是很清楚的,是在915年,這一年可以作為朱梁和李唐戰爭的分界線,在楊師厚死後,李存勖明顯撈過界。還有就是楊師厚同志是潁州斤溝(今安徽省太和縣倪邱鎮斤溝集)人。淮上人家驍勇善戰的特性讓楊師厚繼承得杠杠的,他起先就是靠勇武善射出名的。

就在楊師厚掙扎在貧困線上的時候,黃巢義軍轉戰南北,兵鋒直指長安。楊師厚的內心波濤洶湧,不願窮苦終身的他決心在亂世中找尋一條光明之路,毅然加入了李罕之的隊伍。這位李罕之是五代時期一位傑出的變臉專家和刮地皮能手,他先後投靠過黃巢、李克用、朱溫,妥妥的三姓家奴,而且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煙火斷絕,因為曾攻下不肯降服的摩雲寨,故被稱為李摩雲。這麽一個壞事做絕的家夥顯然和呂布有一拚,但他從來沒搞過自立,只是仗著自己有實力去依附更強者,竟然在亂世中得到善終。老天爺還真沒開眼,或者說當時天下太亂了,老天爺真得管不過來!

不過跟著李罕之這樣的主子,最終只會惡貫滿盈,絕對不會摩雲而上的。幸好楊師厚沒有從一而終,他只是在很小的時候跟著李罕之,屬於童子軍。軍中其他兄弟只知道看長官眼色行事,他卻從李罕之那裡學到很多本事,比如要想在亂世求生(李罕之雖惡,但能夠在眾多強人手底下善終,也是有本事的),一是要有實力,二是不要亂出頭,這無疑為他後來的人生軌跡作了預演。

李罕之是個好老師,卻不是個好伯樂,守著楊師厚這樣的千里駒,他竟然無動於衷,隻當楊師厚是個一勇之夫。這或許就是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吧,楊師厚跟著李罕之的時間不算短,以至於李罕之早就習慣無視楊師厚的存在了。

李克用

有一段時間,李罕之和李克用打得火熱,為了討好這個沙陀大佬,李罕之借李克用遭遇上源之難,親兵損失慘重之機,特意選了帳下百名精壯之士獻給李克用作備胎。本來以為跟著李罕之能混出個名頭的楊師厚立馬委屈了,自己練就了一身好本領,現在卻如物品般被送給了別人,這豈不意味著自己的人生要從頭再來。偏偏李克用這個獨眼龍帳下本就猛士如雲,再加上他本能地器重沙陀人,所以,楊師厚根本就入不了新老闆的法眼,充其量就如未得意時的韓信,只能當個執戟郎。

楊師厚是個有理想的好同志,當然不樂意在李克用的手下蹉跎歲月,於是,他毅然當了逃兵(據說,他當時犯了罪,其實,我想楊師厚即便不犯罪,也不會再屈居沙陀人的陣營了)。這時的楊師厚經過兩次遇人不淑之後,迅速成長起來,他決定要好好選一個老闆,絕不能有奶便是娘,雖然能吃飽一時,但最終會挨餓一生。這次,他選定了自己畢生為之效命的真主,就是同樣造反起家的朱溫朱全忠。

果然,朱溫同志自從和李克用在上源驛鬧掰後,對於凡是從李克用陣營裡叛逃出來的人都非常器重。他第一眼就看出這個楊師厚有前途,於是讓他當了宣武軍的押衙,先在自己身邊觀察一段時間,果然沒問題,是個好苗子,然後就讓他當了曹州刺史,一步登天嘍。想一想,做人的差距怎這麽大咧?頭兩天還是替長官堵槍眼的大頭兵,今天就是一方大吏,如何不讓楊同志對新老闆感恩戴德,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思呢?恐怕,這也是楊師厚畢其一生忠於朱梁的初衷吧。所以,楊師厚真的是個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好同志。

接下來,楊師厚同志就要用實際行動報答朱老闆的過蒙拔擢了。

902年,楊師厚開始跟隨朱溫加入到搶奪中央控制權的戰鬥之中。當時,朱溫遭遇了李茂貞的強力阻撓,野心同樣不小的李茂貞是當時的西北王(岐王),曾經逼迫唐昭宗殺了一串宰相,氣勢一點兒不比朱溫差,隻不過朱溫有了楊師厚,而楊師厚很給力,秒殺了李茂貞的西北勁卒,順利地將唐昭宗搶到手,使朱溫可以美美地當一回曹阿瞞了。楊師厚的初戰非常完美。

第二年,割據青州的平盧節度使王師范不滿朱溫對唐室的霸凌,起兵反叛。王師范聯合割據淮南的楊行密,擊殺朱溫派去平叛的朱友寧(朱溫二哥朱存之子,朱家二代中少有的將才)。這讓朱溫異常傷心和惱火(後來,他不肯放過歸順多年的王師范,將其全家屠滅,借口就是為自己的愛侄報仇)。朱溫決定派楊師厚去PK王師范和楊行密。楊師厚審時度勢,決定對王、楊二人分而擊之。他先是迎頭痛擊楊行密部將王景仁率領的兩萬援軍,逼得臨陣必身先士卒的王景仁(朱溫曾感歎“若能得此人為將,天下不難平”)只能斷尾求生,靠著副將帶著五百親兵全部戰死才得以逃脫。楊師厚因功被授予齊州刺史。

接著,楊師厚進攻王師范,他先揚言要向東攻取密州,卻故意將輜重留在後方基地臨朐。果不其然,王師范看到楊師厚的大軍轉向密州,以為有機可乘,就準備強攻臨朐搶奪輜重,完成一次教科書式的勝利。哪知道,這一去正中楊師厚的下懷,楊軍伏兵四起,王師范偷雞不著蝕把米,士卒被殺萬餘人,就連他的弟弟王師克也當了俘虜。第二天,楊師厚再次殲滅來援的萊州兵5000人,三戰三捷,沒人再敢增援青州了。楊師厚這才移軍青州城下。王師范見大勢已去,只得請求投降。自此,山東大部並入朱溫的勢力範圍,為其篡唐自立增添了底牌。楊師厚憑著這一戰功,加授檢校司徒、武寧節度使,並在不久後榮升行營馬步都指揮使,正式成為朱溫帳下重將。

905年8月,著名藏書家、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也許是書看多了,對行將就木的大唐心存好感,自然對朱溫的跋扈心生不滿,就與朱溫同志的二號冤家楊行密勾搭在一起,甚至還與蜀中的王建結為姻親,準備組團維護大唐最後的尊嚴。朱溫對這種不合時宜的落後份子,一直是以嚴打為手段的,而且此時朱溫勢頭正猛,不會坐等趙匡凝團夥鬧事。朱溫再次祭出自己的愛將楊師厚,讓他統軍先行,自己則率領大軍在後押陣。

楊師厚同志可是個善於領會長官意圖的好同志,不用長官出手,自己就帶著前軍一路殺過去,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將襄、唐、鄧、複、郢、隨、均、房等八州收入囊中。等到一路打醬油的朱溫帶著大軍進至漢江北岸,楊師厚又奉令從陰谷口(今湖北襄陽西北漢江畔)搶修浮橋,渡過漢水。還沉浸在固守待援美夢中的趙匡凝,脖子都望酸了,也沒等來救兵,等來的只是楊師厚的大軍。沒辦法,這位與宋太祖名諱犯衝的節帥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匆忙率兵2萬列陣於漢水岸邊迎戰,卻被挾勝而至的楊師厚輕鬆擊敗,只得退出襄陽,逃奔江陵。幾日後,楊師厚又攻入江陵,眾叛親離的趙大帥只好率領碩果僅存的殘兵敗將投奔作壁上觀的楊行密去訖。自此,荊襄之地盡歸朱溫。此戰第一功臣楊師厚擢授襄州節度使。

在朱溫篡唐前,楊師厚憑著漂亮的三大征,贏得了朱溫的信任與重用,由一個不起眼的奔命小卒躍升成為舉足輕重的節帥,成功實現了草根逆襲,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上天還是公平的,特別是在亂世之中,階級固化的壁壘不斷被衝破,給那些有理想和能力的人打開了上升通道,往往會創造出讓人怎舌的奇跡(說到這兒,朱溫一定會有意見的,俺創造的奇跡更大咧,怎不說說俺,筆者只好抱歉地說,稱帝者免談,這是將系文章)。

907年,朱溫稱帝的第一年,大封功臣,自然少不了楊師厚的好處,師厚被授予山南東道節度使,加檢校太保、同平章事。第二年,加檢校太傅。第三年,直接封弘農郡王,兼潞州行營都招討使。任何朝代異姓封王都是不容易的,足見朱溫對楊師厚同志的好感並沒有隨著歲月而磨損。

不久,忠武節度使劉知俊背叛後梁,投靠朱溫同志的另一個老冤家,岐王李茂貞,還引軍佔據了長安。雖然,此時的長安是廢墟一片,但架不住它的政治意義大啊。朱溫同志立國不久,就丟了長安,龍威有損啊。

魏州

朱溫同志不是個好相與,眼裡容不下這些不曉事的蝦兵蟹將。於是,楊師厚奉命督師進討。此時,朱溫不再壓陣,而是全權委任楊師厚,足見楊在朱溫心中的份量。

剛進潼關,楊師厚就活捉了劉知俊的弟弟劉知浣,獻給朱溫當開胃小甜點。聽到楊師厚殺來消息的劉知俊,雖然曾在朱溫麾下闖出過“劉開道”的名號,但他深知楊師厚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自己對上楊師厚,充其量是再給他多上個拚盤,沒戲,三十六計,還是走人吧。想到這,他也顧不上救弟弟了,直接就向西逃往鳳翔,和李茂貞做難兄難弟去了。楊師厚繼續進擊,直至長安城下。據守城中的是劉知俊的手下叛軍。楊師厚根本不從正面攻城,畢竟長安城大池深,攻取不易,楊師厚率領奇兵靠著南山急行,從西門攻入,殺了城中賊將一個措手不及,最終不費吹灰之力就輕取長安。朱溫大喜,詔令加封楊師厚為檢校太尉。此時的楊師厚頭頂上戴滿了三公的帽子,簡直可以當個官帽批發商。

此後,楊師厚雖然帽子越來越多,但打仗的硬功從沒放下,而是一如既往地吊打朱溫的敵人,包括那個令朱溫羨慕的李亞子。

開道劉造反時投靠的李茂貞背後還有個大老闆,那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李存勖(李亞子)。這位李克用嫡系繼承人在戰場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自己的父親,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聽說朱溫窩裡反啦,立刻就率周德威、丁會、符存審等引兵南下。為了策應劉知俊,晉軍強攻晉州。楊師厚聞訊後,一客不煩二主,立馬率軍馳援,迅速突破晉軍控扼的蒙坑險地,乾淨利落地解了晉州之圍。李亞子也沒咒念了,只好無功而返。朱溫沒有啥好賞賜的,就授楊師厚為陝州節度使、西路行營招討使,成為朱家天下的西部屏障。

後梁地圖

911年正月,楊師厚曾經的對手王景仁在轉變身份加入朱溫集團後,沒有給朱溫帶來預期的收獲,卻在柏鄉被史建瑭打敗。晉軍乘勝包圍了邢州,進而掠奪魏博,兵鋒直指黎陽,儼然有打過黃河去,誓死滅朱梁的氣勢。朱溫吃不消了,只得調楊師厚緊急轉場鎮守衛州。有了軍神楊令公的加持,梁軍士氣大振,將魏博前線守得鐵桶一般,晉軍撈不到便宜,只得悻悻而退,楊師厚趁機追襲,渡過漳河,順勢解了邢州之圍,一向不太喜歡晉人的邢州軍民又一次見到王師北定,無不為楊師厚喝彩。楊師厚就此改任滑州節度使,重又回到對抗李亞子的第一線。

此後,晉王李存勖在對抗楊師厚無果的情況下,決定先北後南,將攻擊重心放在燕地。朱溫聞訊後,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集中大軍北上,逼迫晉軍決戰。朱溫命令楊師厚率領大軍進攻棗強,在此楊師厚遇上了頑強抵抗,竟然十多天都攻不下來。這讓年老多病的朱溫第一次對楊師厚的忠誠產生了懷疑,這不是楊師厚的風格啊,是不是看我老了要變心啊?帝王心術總是如此狐疑。所謂成為蕭何,敗也蕭何,帝王因為比別人心思複雜所以想得多看得遠,才能成就大事,可是他們的七竊玲瓏心一旦想偏,往往後果不堪設想。朱溫一世英雄,臨老也不能免俗,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大將來。

朱溫屢次派人督責,搞得楊師厚很狼狽,也難免腹誹(俺是打巧仗的,非要將攻城的呆仗讓我打,這不是難為我嘛)。不過,作為朱溫破格提拔的將領,他還是很賣力地日夜攻擊,終於攻破棗強。這次攻城戰雖然勝利了,但卻因為楊師厚被朱溫罵慘了,不免惱羞成怒,隨即將憤怒轉移到棗強軍民身上,下令屠城。楊師厚雖然曾是李罕之的學生,但在其征戰生涯中像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屠城似乎還是少見的,看來真是讓朱溫給罵慘了!可惜了英勇的棗強人民。

隨後發生的事情,筆者在史建瑭一文中有過描述,在此就不重複呢。朱溫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不覺對楊師厚起了殺心,他怕自己命不久矣,自己的後代本事不濟,難心壓服這頭戰狼。可是,他找不到殺楊的借口,只得命他屯兵魏州,離梁都越遠越好。楊師厚在魏州這段時間對魏博強軍越發著迷,總想著搞到手。

不久,縱橫亂世的朱溫同志悲摧地死在自己和營妓所生的兒子手上了。說老實話,如果朱溫真的下定決心除掉楊師厚,楊師厚恐怕真的在劫難逃,可惜,突然死亡讓朱溫沒來得及施展手段,也沒有交待自己的接班人怎樣除去楊師厚。這就注定了他的後人將生活在楊師厚的羽翼下,任憑心理陰影面積不斷擴大。

大名府

當朱友珪忙著弑父篡位的時侯,對朱梁同樣不感興趣的魏州城內也不太平。都指揮使潘晏圖謀作亂。他想得挺好,可惜忘了楊師厚同志就在魏州坐鎮啊。有人向楊師厚告發,楊師厚當機立斷,分兵捕捉潘晏等人,抓住後就地正法。過了兩天,又有指揮使趙賓夜晚領著部下穿好鎧甲,等著天亮後作亂(這幫家夥造反也不抓緊,不知道自己的對手不好惹,難道都有夜盲症嗎?為啥非等天亮再動手)。楊師厚聞訊後立刻率領衙兵前去捕捉,趙賓不能舉事,只得越牆而逃。楊師厚派騎兵追到肥鄉,抓獲趙賓亂黨一百多人,押回城後在府門前斬首示眾,白白做了楊師厚立威的靶子。朱友珪聽說此事後,任楊師厚為魏博節度使(即天雄軍節度使)、檢校侍中。楊師厚終於得嘗所願。

不久,李存勖又帶著越來越聽話的鎮人侵入魏州北界,想試試楊師厚同志是否還是傳說中的那麽凶。對此,楊師厚當然不會認慫,立刻帶兵迎敵,在唐店一帶擊敗晉軍,順便帶回五千多顆首級和一些都將級的俘虜,以雄辯的事實告訴李亞子,你楊大爺還是你楊大爺,別以為梁朝出了內亂,你就覺得有機可趁,只要有老子在,你最好消停一點兒。

不僅李存勖怕楊師厚,朱友珪這位新皇上任也怕啊。楊師厚手握河朔重兵,而且還是最不服從中央的魏博精兵,萬一有點什麽小九九的話,後果不堪設想。越想越睡不香的朱友珪索性不想了,決定把楊師厚召到京城問一問。

皇帝要問大將問題,這裡面講究很多,大將回答問題的方法也很多,不過結局往往不妙,一般都會掛彩的。偏偏楊師厚例外。

楊師厚接到聖旨,二話不說就啟程了。聽說楊師厚就要到了,朱友珪不驚暗喜,可是,當他登上城頭一看,立刻心就涼了,為什麽呢?因為楊師厚可不是一個人來的,在他背後是讓人膽寒的河朔精兵,人數不下一萬啊。自己要是真的對楊師厚下手的話,這些人會坐視不理嗎?自己城中雖然也有兵將,可這些人會和自己一條心嗎?朱溫雖然殘暴,可畢竟是一代豪傑,追隨他的人比追隨自己的人多多了,而且,楊師厚有功於國,在軍中威名素著,自己憑什麽殺他啊,一旦操作不當,引起軍隊嘩變,恐怕自己就要步老爹的後塵呢。自己好不容易當上皇帝,還沒過夠癮呢。但凡陰謀家,都是很會算計的,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眼前的形勢,很快換上了一張人畜無害的臉,對老幹部楊師厚噓寒問暖,大加褒獎,然後禮送回藩,然後各自快活,本來還想借口楊師厚在魏博橫征暴斂將其拿下的話只得憋回肚裡。

這一對好君臣本來可以相安無事的,偏偏朱友珪這個皇帝當得太不稱旨,沒幾天就搞得天怒人怨。即使這樣,也可以相安無事的。可偏偏又有個皇位的競爭者冒出來搞事。這個人就是朱溫和他的摯愛張皇后所生的皇三子朱友貞(朱溫同志也純情過,那就是張惠在世的時候,一旦張惠去世,其她的女人,包括她的兒媳隻不過是發泄的工具)。

朱友貞見朱友珪越來越離譜,覺得彼可取而待之,就問計於自己的姐夫趙岩。趙岩不假思索地說:“這件事的成敗,要看招討使楊師厚的意思,只要他向禁軍傳一句話,我們的事立刻可以成功。”於是朱友貞派遣心腹秘密去見楊師厚。一向果決的楊師厚卻有些猶豫未決,對屬下說:“當郢王(朱友珪)弑君反叛時,我沒有立即討伐。現在君臣的名份已經定了,無故改變主意,人家會怎樣說我呢?”(這種事從古至今都是大事,謀劃起來不可以謹慎,要不然是當不好帶頭大哥的,楊師厚有些猶豫可以理解)。他的屬下到是很乾脆:“友珪弑君父,還曾想對您不利,絕對是天下的大惡人,均王(朱友貞)討賊是正義的,這件事很容易成功。一旦均王消滅反賊,那時您該怎麽辦呢?”很明顯,付出才有回報,哪怕你握有兵權也一樣。楊師厚恍然大悟,於是派大將王舜賢到洛陽,找朱溫的外甥袁象先商議此事,同時,又派朱漢賓屯兵滑州接應。當然,讓禁軍放水這種小紙條也是少不了的。一切都很順利,朱三殺了朱二,朱家天下沒變,楊師厚的官帽要變了。

朱友貞沒敢去洛陽即位,不知是怕洛陽禁軍中有二哥的余黨,還是怕楊師厚在洛陽的根基太深。他在東京汴梁即帝位,也就是從這時起,汴梁才成為五代至北宋的首善之都。

上台後,朱友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晉封楊師厚為鄴王,並加封檢校太師、中書令,此時,我們可以尊稱楊師厚為楊令公了(令公最初是對中書令的雅稱,後來才轉化為對高級武將的稱呼)。更有甚者,朱友貞每次下詔都不直呼楊師厚的大名,而以官爵稱呼他,並且事無巨細,必先與其商量,儼然把楊師厚當成了太上皇。

楊師厚也有些飄飄然,徹底忘記了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開始縱情地享受人生了。他手下的魏博軍人本來就不是文明之師,這下也更加驕狂放肆。此前鎮人在柏鄉之戰取勝後,屢次侵擾魏境。楊師厚總想著報仇,可是一時抽不開身,現在有時間了,就親領大軍直抵鎮州城下,焚燒掃蕩街市房舍,然後又掠劫周邊城市,直到搶累了才回去。此後一段時間,楊師厚和魏博軍人好像又回到了追隨王罕之時期一樣,甚至比那時還好,因為他可以要麽向朝廷索要,要麽出去搶掠,至於是要是搶主要由心情決定,這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

可惜這種好日子,沒過多久,915年3月的一天,春光明媚,本來可以帶著手下豪搶一次的楊師厚卻再也沒有機會咆哮戰場了,至於死因,很遺憾,不詳,書上隻說“卒於任上”, 後梁一代軍神就這樣無聲謝幕了。不管他生前如何囂張,但他始終恪盡職守、忠於後梁,為朱家鎮守河朔,使晉軍不敢南下半步,單此一點,他就當得起朱氏的鋼鐵長城。朱友貞雖然在楊師厚生前沒有做出自毀長城的蠢事,但在楊師厚死後卻迭發昏招,自尋死路。

楊師厚死訊傳入東京,朱友貞下令輟朝三日以示哀悼,同時追贈其為太師。可是,在朝堂之上一臉愁容的朱友貞一旦回到后宮,立刻喜笑顏開,召來趙岩等人擺酒慶賀,壓在心頭的巨石總算去掉了,能不高興嗎?從這一點來看,他比他的二哥還是高明些,至少是演技派的,知道什麽時候唱什麽戲。

朱友貞不知道的是,對於楊師厚的死最高興的其實是李存勖。不過,他對自己這個最難對付的敵人卻表達了應有的敬意,而不是虛情假意的追贈和肆無忌憚狂歡。之後,就是李存勖的大軍飲馬黃河、兵發東京的大戲正式上演了。從這一點來看,朱友貞笑得早了點兒。

楊師厚之所以令主子害怕,令敵人卻步,靠得除了自己超凡的軍事謀略之外,就是自己手中的牙兵“銀槍效節都”,就在楊師厚正式入主魏博之後,他從強悍的河朔精兵中招募了牙軍數千人,以自己的方式加強軍事訓練,將其打造成五代時期最有戰鬥力的軍隊“銀槍效節都”。可惜,由於朱友貞的短視,非要拆散魏博藩鎮,銀槍效節軍轉身投靠了李存勖,成為李軍的頭號勁旅。不得不說,有楊師厚的日子雖然心苦點兒,但命不苦。有鑒於此,將楊師厚當成楊家將的先祖還是有道理的,他們都是既打仗、又忠誠的純粹軍人,無論什麽時候都值得尊敬。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