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如果有這幾種行為,說明是和父母疏遠了,別再錯當成「懂事」

在很多父母的心目中,懂事幾乎就是好孩子的代名詞,代表了孝順、成熟、體貼、高情商……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從小就聽話懂事,只因為懂事的孩子很省心,懂事的孩子讓大人喜歡。這樣的話,父母們就可以專註於做自己的事,不會受到孩子打擾,而且看到孩子因為懂事受到親戚朋友的誇獎,父母也會覺得自豪。其實從小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童年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以至於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十分疏遠。他們的父母疲於為孩子填補物質上的空缺,卻忽視了陪伴的重要性,而孩子實質上要的不是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是父母真誠的陪伴。

很多孩子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他們內心受到很大負面影響,小小年紀沒有了孩子該有的純真幸福,而是過於的獨立懂事。一個本該天真快樂的孩子過於懂事了,一定是平日裡缺少父母的陪伴,漸漸的他們會從心底裡與父母慢慢疏遠,以至於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流,遇到困難自己解決,這樣的行為或許在父母眼中看似非常懂事,其實無形中親子關係已經變淡了!所以當孩子出現下面幾種看似非常懂事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要讓孩子和自己的關係漸行漸遠。

1.孩子不會再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助,是懂事嗎?

父母是孩子從小最依賴,最信任的人,孩子平時遇到任何困難、受到任何委屈的時候,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就是尋求自己的爸媽來獲得安慰和幫助。可現實卻是很多父母忙於自己的工作,總覺得孩子的事無關痛癢,甚至還會覺得孩子是在給自己添亂。孩子面對父母們這樣的態度,內心肯定會非常失望委屈,久而久之,孩子在最需要父母時得不到陪伴與幫助,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困難,都會因不想讓爸爸媽媽操心、不想給他們添麻煩,而全部自己承擔。孩子獨立的解決遇到的問題,不再勞煩父母親,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的孩子最讓父母省心。其實這並不代表孩子變得懂事,而是長久的缺乏陪伴和備受忽視造成的親子之間越來越疏遠。

2、孩子越來越安靜,是懂事嗎?

有些父母對孩子一些孤僻行為很煩心,他們發現孩子喜歡一個人躲在房裡,從不打擾大人。回到家也是一個人默默的在房間裡看書,變得越來越安靜。其實孩子表面上看似文靜懂事,其實他們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如果孩子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得不到應有的陪伴。他們把心裡所有「委屈」和「不快樂」都靠自己排解,漸漸的會因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而變得排斥別人,喜歡一個人安靜的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不想和任何外界事物有交集。或許在父母眼裡這是孩子懂事乖巧的表現,其實他們不明白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已經岌岌可危了!

3、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話越來越少,是懂事嗎?

在孩子剛開始牙牙學語時,他們非常需要來自父母的語言,這樣才能讓孩子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學到更多的辭彙,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很多父母忙於工作,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交談、給孩子讀書。當孩子渴望交流,渴望表達時,就會變得話嘮。此時父母卻容易表現得不耐煩。慢慢的當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不理睬不交流,也就不會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下去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冷淡。等到孩子成長到青春期缺少溝通只會帶來的更大的隱患。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被孩子看似懂事的表現迷惑,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他們更需要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說到這,那麼你家的孩子又是怎樣的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