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把化石燃料用完了會怎樣?小型先進農業社會或出現

現在很多全球性的問題都和化石燃料扯上關係,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還是環境。

化石燃料很可能不會耗盡,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在我們之前就存在,在我們死後也會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永遠使用它們,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失去他們。

我們已經獲取了唾手可得的地表煤炭,最易開採的石油儲量也已經消耗殆盡。不過現在只要采礦技術允許,我們依然能夠獲得化石燃料。

這絕對會是個危險的信號,因為我們越依賴化石燃料,我們就越沒法把資金投入到其他資源開發領域。

以水力壓裂法為例,這是一項相對較新的技術,通過在高壓下將水注入頁岩,釋放頁岩內部的天然氣,我們可以獲得以前無法獲得的天然氣資源。

雖然這種做法極大地增加了天然氣儲量,使天然氣價格保持在較低水準,但它也促使未來的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化石燃料。

水力壓裂法同時還伴隨著環境成本。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是不可回收的。它甚至對地下水和地震都有影響。

現在我們假設化石燃料快要消耗殆盡,或者說全球經濟和人口增長已經將需求推升至技術無法再跟上的地步。

以煤炭和石油為燃料的發電廠關閉,電力實行定量供應,每升汽油的價格相當於一輛汽車。這會怎麽樣?

我們可能很難找到其他能源取代!

想象一下,我們可以用可再生能源來填補能源缺口,或許是件好事,畢竟這不太會汙染環境。

截止2017年,雖然全球再生能源發電佔電力總量的26.5%,但是,如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是相對低產出高成本的能源。

它們沒法取代化石燃料,如果化石燃料供應出現災難性下降,各國政府更有可能轉向廉價、高效的核能。

目前全球有400多座核電站在運行,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近11%。雖然中國核能發電進展較快,已經躍居全球第三位,但是2017年核能發電佔發電總量僅為3.9%(只能查詢2017年數據,和世界水準還是有點距離)。

如果我們假設核電站可以提供100%的電力,而且單個核電站的發電量保持不變,我們就必須新建大約4000座核電站,才能達到目前的能源消耗水準。

在我們未來的設想中,人口增長可能會使這一數字增加到5000座核電站。

核電站可以為我們提供電力,但它們不能解決我們所有的能源問題。

首先,我們的主要交通系統使用化石燃料。這包括貨運、鐵路和海運。如果沒有柴油,大規模的國際貿易幾乎就會停止。

雖然通勤交通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轉變為電動鐵路或電動汽車,但可再生能源無法為巨大的集裝箱船提供動力。

國際貿易將逐漸停止,外國商品將變得異常昂貴或無法獲得。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經濟(基本全球都一樣)將陷入嚴重的經濟蕭條。

你可能不了解,每座核電站都需要5到8年的時間才能建成,這是個巨大的時間成本。不幸的是,我們可能還需要4000多座核發電站來滿足世界電力需求。

雖然核電站的造價是個商業秘密,但估計在50億到60億美元之間。我們保守估計建設成本為50億美元,那麽滿足世界能源需求將需要20多兆美元。

隨著經濟的崩潰,大多數國家都窮得連一座發電站都建不起來。而那些已經嚴重依賴核能的國家,不僅可以利用和出售他們的專業技術來建造更多的核電站,還可以把自己的產出賣給鄰國。

即使大力發展核電,全球經濟也會崩潰。雖然很難預測工業時代末期的結果,但有兩個地方我們可以做出一些猜測:食物和環境

2018年中國糧食產量6.58億噸,而糧食進口量為1.085億噸。雖然不會有很多人挨餓,但切斷全球貿易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

冬天不再有來自墨西哥的西紅柿。阿根廷的蘋果在春天沒有了。大部分的糧食生產將不得不在當地進行。

我們賴以包裝和保存食物的塑料(這些材料來源石油),將會因為太貴而無法用於運輸貨物,而電力短缺可能會使冰箱變得太貴而無法運行。

人們將搬到離食物來源更近的農村地區居住,大城市的人口將會減少。廢棄的城市地區將被自然開墾或變成急需的農田。

不過環境會好轉,燃燒化石燃料會造成大量的環境破壞,如果我們沒有破壞氣候,那麽隨之而來的碳排放下降將會阻止氣候變化。

這也會帶來間接的好處:隨著捕魚業的關閉,魚類數量將會反彈。采礦造成的水汙染將會停止,如果不能從石油中生產出不可生物降解的產品,垃圾生產將基本上停止。

小型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機將成為每個人的標準必需品。

失去化石燃料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其結果可能是一個規模更小、技術更先進的農業社會的出現,這好像不是很糟糕。

如果化石燃料用完了,你覺得會怎麽呢,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