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退市!負債182億的“養豬第一股”半小時定生死

“養豬第一股”的命運,在半小時之內就被決定了,資本無情,看呆18萬股民。

8月1日,雛鷹牧業(即“*ST雛鷹”,002477.SZ)開盤跌停,高達340多萬手賣單封頂,無一人接盤。最終,股價當天收報於0.69元,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格低於1元/股的面值,踩破了“面值退市”紅線。

當晚雛鷹牧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自8月2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個交易日內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

繼2018年中弘股份之後,雛鷹牧業極有可能成為A股第二隻面值退市股,而為了避免這一命運,雛鷹牧業的“多頭”們也曾進行過頑強抵抗。

“生死半小時”

決定雛鷹牧業A股命運的“多空對決”,發生在7月29日收盤前半小時。當時,已被逼入“絕境”的雛鷹牧業曾爭取到一線生機。

據29日當天的分時圖顯示,雛鷹牧業的股價歷經大半天的掙扎,於下午13:40之後被按在了跌停板上。而就在大多數人以為雛鷹牧業將就此收場之際,14:30左右,其股價開始直線拉升。

幾分鐘內,雛鷹牧業的股價便從跌停一路上漲至0.87元/股,反彈超過7%。如果以這個價格收盤,雛鷹牧業在之後三天就還有機會逃出生天。

但是,這個希望也隻維持了短短幾分鐘,隨後在巨大的拋壓之下,股價震蕩下跌。

14:48,股價重新被打回跌停板。隨後多頭試圖再度反擊,但明顯“心有余力不足”,最終仍被按在跌停板上,收盤於0.81元/股。收盤時“賣1”仍有32萬手封在頭頂,可見壓力之大。

交易數據顯示,7月29日全天雛鷹牧業成交額2.4億元,換手率15%,均為兩個月來的最大值。而這一天也是公司連續第17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按照ST股票漲跌停5%的限制,即便此後雛鷹牧業每天都漲停,以0.81元/股的價格都已無法在三天之內返回1元以上。

而就在此次前的幾個交易日,雛鷹牧業多頭一方也曾試圖拉升股價。

7月24、25日兩天,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但隨即在26日遭到空頭“突襲”。當天分時圖顯示,雛鷹牧業股價當天上午一直被封在漲停板,直到13:20賣方突然發力,交易量急劇放大,股價快速下行最終跌停。當天的成交額為2.21億元,換手率為12.58%,僅次於隨後一個交易日即7月29日的“決戰”。

在雛鷹牧業最後幾個交易日中,多空雙方激烈“搏殺”的背後,若隱若現遊資的身影。比如7月30日的龍虎榜顯示,西藏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綠景路證券營業部等均榜上有名。

各方遊資於雛鷹牧業上演了一場“多空搏殺大戲”,而雛鷹牧業最終也沒能將自己的股價拖出安全區。伴隨著越來越近的退市,其債務問題也已迫在眉睫。

債務危機如何解決?

據雛鷹牧業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公司總資產196.4億元,總負債182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47.4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2.68%。目前公司已逾期債務超40億元。

7月28日,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的公告中雛鷹牧業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公司現金流緊張,公司貸款、貨款等未能按期償還支付。

對於如何解決債務危機,雛鷹牧業在回復公告中表示:以公司存貨償付債權人本息,目前已交割的貨物1.37億元;開展債務重組,目前已與部分債權人簽訂框架協議,尚未簽訂正式協議,尚未有實質性進展;將公司部分未利用豬舍等固定資產租賃給第三方,短期內可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未來,公司仍將會結合市場情況,積極與各債權人探討合適的債務解決方案,緩解公司債務危機。

不得不提的是:在這份公告結尾,雛鷹牧業竟然將日期寫錯,2019年被寫成了2018年,忙中出錯,可見一斑。

此前,為解決債務危機,6月12日下午,雛鷹牧業債權人曾在鄭州召開會議,參會方除公司管理層外,還包括金融局相關領導和主要債權機構。會上,雛鷹牧業董事長侯建芳在對公司的經營情況做了相關介紹後,公布了擬定的債轉股方案。隨後中介機構介紹了這次債轉股的後續安排,最後債權人對此進行了討論。

據《新京報》報導,截至7月23日達成參與意向的債權人已增至29家,涉及金額增加至約78億元。

對於債轉股方案,侯建芳曾對外表示,三分之二的債權人已經認同這個方案,並已達成協議簽約,正在穩步推進。“債權人和債務人都積極的情況下,就容易往前推了。”在他看來,一旦債轉股成功,雛鷹牧業就可以重獲新生。

但據上述公告顯示,債務重組目前“尚未有實質性進展”,情況似乎難言樂觀。而隨著雛鷹牧業退市幾成定局,難免雪上加霜。

“超級豬周期”與“養豬第一股”

當初,雛鷹牧業以“養豬第一股”的身份登陸A股,也曾風光無限。2016年,雛鷹牧業的淨利潤高達8.33億元,扣非後5.93億元。而進入2018年,這家公司卻巨虧38億元,當時就驚呆了持有其股票的18萬股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雛鷹牧業真實的經營情況變化可以從其負債率上發現了一些端倪。自2012年起,其負債率便開始從23.81%一路飆升至50%以上。2016年後,其負債率再度逐年升高,從近60%一路飆升至今90%。

而伴隨雛鷹牧業負債率的逐年走高,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在悄然變化。近年財報顯示,雛鷹牧業的主營業務中,畜類養殖佔比只有50%左右;而糧食貿易佔了40%左右,且這部分毛利率僅2%左右。而除此之外,真正賺錢的則是其互聯網、類金融板塊。

(雛鷹牧業2018年年報數據)

比如在2018年,雛鷹牧業的互聯網、類金融板塊的毛利率就高達95.44%。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毛利普遍在30%左右,雛鷹牧業一家靠養豬聞名的公司,卻可以做出如此“傲人”的成績,小債不禁有些怎舌。

但是,即便互金板塊已如此“給力”,2018年雛鷹牧業的業績仍是巨虧38億。至於巨虧的原因,公司給出的理由是“由於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公司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

由此,“餓死生豬”的奇葩事件傳遍A股,將雛鷹牧業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3月19日,雛鷹農牧因涉嫌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其債務問題愈演愈烈。

如今,債務、官司纏身的雛鷹牧業經歷過一番掙扎,終於倒在了“生死半小時”的多空“搏殺”之下。未來,雛鷹牧業將極有可能從A股漸行漸遠,對18萬股民以及更多的投資者來說,它有哪些教訓值得警醒?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