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指數基金快速發展 被動投資大有可為

今年以來,指數基金繼續快速發展。據Wind統計,今年前8個月新發行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累計35隻,接近去年全年的發行數量,且其中不乏首募規模超50億元的爆款產品,市場熱度可見一斑,同時也顯示了ETF市場上除了寬基指數ETF外,行業及主題指數ETF也在快速擴容,被動投資產品線不斷豐富。

在海外資本市場中,被動投資基金已歷經數十年持續快速發展並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數據顯示,2018年末,在美國股票投資基金市場中,股票指數型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等被動跟蹤指數投資基金的資產佔比約48.7%。預計到今年末,美股被動投資基金的資產佔比將首次超過50%,這也將成為美國投資基金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從海外經驗看,大規模指數基金具有較高的市場深度與寬度,這對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有諸多好處。首先,能夠帶來二級市場交易的活躍,便於投資者買賣即時成交;其次,可以容納大額資金的申購和贖回,不會形成大的價格衝擊;第三,有助於投資者機構化程度迅速提升,指數市值權重高的大盤股機構化尤其明顯。此外,從投資效益角度看,海外資本市場數十年表現證明了被動投資的有效性,長期內主動管理的投資組合在扣除費用之後平均收益率未能超過市場標準指數。

對比之下,我國A股市場被動投資基金起步較晚,雖然目前發展勢頭良好,但尚處於初級階段。截至2018年末,我國被動指數型和ETF基金規模佔權益類基金比重僅為24.5%。目前,仍有一些因素對我國被動投資管理基金發展構成一定製約。例如,從理論角度看,個人投資者採用被動投資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基於有效市場理論。有研究表明,目前A股市場有效性依然不足,弱有效市場中價格信號無法充分反映基本面信息。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被動指數投資會經常面臨大幅回撤,風險調整的收益率不具備明顯優勢,不利於形成被動投資偏好。未來,隨著A股制度層面不斷優化,A股有效性有望逐步提升。

另外,A股投資者結構上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但個人投資者往往容易高估自身投資能力,認為自己能戰勝市場,忽視被動投資的作用。個人投資者佔比過高,也顯示出養老金等長期穩定資金對股票投資基金參與度依然不足,這類資金往往是配置指數基金、被動投資的主力軍。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已經頒布相關金融、稅收政策,對長期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行為予以充分鼓勵和支持。

結合海外市場發展經驗,預計未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不斷完善,被動投資工具不斷豐富和投資者結構與投資理念不斷優化,以指數基金為代表的被動投資將持續高速發展。 (作者系渤海華美股權基金投資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