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和中國電信怎麽走出這一步?通信行業歷史上的一次突破!

近期,中國電信聯合華為在MWC2018上發布了獨特的商業聯合創新中心(Business Joint Innovation Center,BJIC)。據悉,BJIC將加速運營商產品上線速度,是運營商與設備商在商業合作上的創新,初期聚焦在智慧家庭、雲網融合、物聯網、5G等四大業務方向,目標是提供差異化方案。

華為和中國電信怎麽走出這一步?通信行業歷史上的一次突破!

這次合作是通信行業歷史上的一次突破。到底是什麽促使中國電信和華為走出這一步?這將是一個什麽樣的平台?這樣的合作能否加快電信業擺脫管道角色?

帶著這些問題,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采訪了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高同慶、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中國電信市場部總經理王國權以及中國電信網絡發展部總經理張新等。

運營商被管道化:雙方均不想看到

據了解,電信與華為合建BJIC的目的是加速產品上線速度,實現商業成功。但是這種想法可能此前很多人想過,為何中國電信與華為率先走出這一步?

華為和中國電信怎麽走出這一步?通信行業歷史上的一次突破!

“雙方合作打造BJIC是水到渠成的事。”高同慶從兩方面分析並告訴記者。一方面中國電信之所以選擇和華為合作,是因為雙方合作了約30年。在這30年中,華為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優秀公司,中國電信也在客戶和合作夥伴支持下不斷成長和進步,多年的合作構建了雙方此次打造BJIC的基礎。

另一方面雙方打造BJIC的最大驅動力是追求新合作模式,快速提供服務。高同慶說,因為原來雙方都習慣於“華為造,電信買”。在這個流程模式下,中國電信要快速服務客戶,會遇到種種問題。現在希望雙方一起造,把雙方的能力結合起來,形成面向客戶的整體賦能能力。當把這個能力通過BJIC封裝後,雙方的資源都能夠及時投進來,形成強大力量,面向市場時,能比過去響應得更敏捷,以便快速服務客戶。

“全球電信運營商正逐漸被管道化,對業務的掌控力減弱,這肯定不是中國電信和華為希望看到的。”汪濤說,華為從2006年開始就和全球運營商成立了30多個聯合創新中心,但現在電信運營商與電信設備商面臨的挑戰比十幾年前更大。如何打破管道化這個困境,是雙方均在探索的。BJIC是解決問題的很好嘗試。

華為和中國電信怎麽走出這一步?通信行業歷史上的一次突破!

高同慶和汪濤均表示,BJIC比其過去其他聯合創新中心,多了一個“B”,即商業。就是說,BJIC不只是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中心,還要進行聯合商業模式創新,最終實現商業成功。

天翼雲帶來啟示:萬馬齊喑時的呐喊

幾年前,公有雲被當成運營商一項重要創新業務。但現在,在互聯網企業的公有雲衝擊下,全球運營商大多放棄公有雲,整個電信行業似乎在公有雲領域萬馬齊喑。王國權說,現在全球很多運營商,尤其是美國運營商,在進入公有雲方面其實比中國要早,但是2017年很多運營商退出了。

但是中國電信與華為打造的天翼雲卻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2016年7月,雙方更是發布天翼雲3.0,實現雲網融合、安全保障和全面定製化服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天翼雲3.0把握住了雲2.0時代的機會,在政企市場大放異彩。

目前天翼雲為了將公有雲作為B2B業務的統一平台和入口,通過與華為聯合創新,不斷提升公有雲業務能力,結合中國電信政企專線網絡優勢和線下服務優勢,實現跨越式增長,2017第四季度的月複合增長率超過35%。

天翼雲的成功標誌著中國電信在反向前行、逆向前行的情況下實現突破,是與華為聯合創新模式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探索一條對雙方都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挑戰的路。天翼雲這條路對我們今天的聯合創新有很多借鑒。”汪濤說。

“中國電信與華為在天翼雲方面的合作模式是產業界的一個創舉。”王國權補充說,天翼雲的探索擴展到了BJIC。

殺出一條路:與互聯網爭業務上線速度?

其實,當前運營商的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都受到了互聯網企業的衝擊。一些OTT軟體正逐步替代運營商的話音簡訊業務。而在公有雲方面,互聯網雲也以快速上線、靈活定製和價格低廉等優勢,搶佔不少市場。在智慧家庭和物聯網方面,互聯網企業也表現出強大熱情。

甚至有人認為,運營商投入巨資建設的龐大LTE網絡,未能讓運營商獲得巨大盈利,而是讓互聯網公司成為最大受益者。鄔賀銓院士曾說過,賣設備不如做服務,做服務不如做互聯網。

當然,無論做設備的華為,還是做服務的中國電信,都會不甘於現狀。此次BJIC的推出,是不是要與互聯網企業爭奪新業務發展話語權?

對此,汪濤表示,中國運營商建設了龐大LTE網,在全球領先,但最大的受益者不能說是互聯網公司,而是整個社會。OTT利用移動互聯網這種更為便捷的平台,發展出了很多“互聯網+”業務,使得整個社會變得比原來效率更高,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

“互聯網業務的迭代速度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希望用BJIC這種模式加速我們電信產業的響應速度,尤其是業務層面需求的快速響應。這也為運營商與設備商的合作探索出一條新的模式。”汪濤肯定了OTT的貢獻,但也提出運營商與設備商希望更新自身能力的願望。

此前,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曾說過,運營商是扁擔,一頭挑著通信資訊製造業,一頭挑著互聯網應用,有效帶動和支撐了扁擔兩頭髮展壯大。在未來數字經濟發展中,運營商同樣扮演“扁擔”角色。

中國電信將進一步放大“扁擔”效應。負責網絡的張新表示,現在技術發展快到讓人目不暇接,如果運營商網絡每次技術創新都要換一個專用設備,那是不可能適應環境發展的。在產業發展中,中國電信依然希望在網絡建設上將自己放在第一梯隊,在技術、能力、品質上持續保證處於第一梯隊。

這就需要BJIC這樣的聯合創新。據悉,在全光網合作上,中國電信與華為在長江中下遊區域共同開通全球首張商用全光骨乾網,具備多項巨大優勢。

中國電信也希望在未來數字生態中構建自身優勢。高同慶告訴記者,現在是一個大協同、大合作、大共贏、大共享的時代,靠一家企業打造差異化產品很難。而中國電信與華為成立BJIC將打造差異化的產品,走出一條特色路。比如現在中國電信和華為打造的影片3.0,就是差異化的服務,受到了消費者歡迎。

一個聚智的平台:人力和資源投入無上限

當前各方均認為,整個行業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大量垂直行業將開展數字化轉型。BJIC的創新如何吸納更多不同產業力量?“BJIC具有開放共享特點,就意味著大量的行業或者生態圈的合作夥伴會出現,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個聚智的平台。”高同慶說。

據悉,雙方均在垂直行業有不少拓展,積累了不少垂直行業發展經驗和夥伴,這些資源將在BJIC平台共享。一個積極的信號是,雙方在BJIC方面的合作投入沒有設定上限。

汪濤表示,雙方對BJIC未來在智慧家庭、雲網融合、物聯網和5G等方面的投入,沒設上限,“我們現在把每個創新作為項目來管理,根據實際需要投入人力。因為這裡面的主要解決方案也是我們未來幾年最重要的戰略方向。”

據了解,在這些戰略方向上,標準化的產品創新會納入到標準化的投資中。但在BJIC平台所需要的差異化解決方案方面,雙方會按照項目創新管理投入資源。為了保證合作的順利開展,雙方共同成立了一個團隊,選擇了強有力的主管執行管理任務。

記者觀察:BJIC能否改變行業格局?

目前,中國運營商面臨行業內外的競爭、同質化競爭以及被管道化的危險,還承擔著國家重任,所以運營商希望改變傳統的業務上線模式,通過網絡、運營、業務等的重構,像互聯網企業一樣快速響應用戶的新需求。

借助BJIC,中國電信解決了研發能力和部分資金的問題,解決了過去集采設標準,要照顧“最弱”供應商的問題。雙方的合作將在未來改變某些細分領域的市場格局。

當然,這些合作業務要實現持續快速增長還面臨不少挑戰,如雙方企業員工的磨合、投入與產出的合理分配、持續投入與合作制度長久延續、市場上屢次出現的價格戰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依靠雙方管理層的智慧和執行力。

儘管未來業務存在的不確定性很多,雙方合作面臨的挑戰不小,但雙方合作創新的勇氣可嘉。因為,這個世界惟一不變的是變化,擁抱變化才是長久之道。

華為和中國電信怎麽走出這一步?通信行業歷史上的一次突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