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讓孩子考上清華北大,我規劃好了他中學六年的作息表

“小升初”正在成為高考的前哨戰。高考已經溢出高中三年,延伸到孩子的低齡階段,處在一線城市的家長們,賭上自己的精力和金錢,傾盡所能為孩子謀劃,將整個家庭改造成了適應教育模式的戰爭機器。“小升初”白熱化,背後是一個個疲憊的家庭。

@阿亮 38歲 香港 大學研究員

為了孩子能穩妥地進入名校,我拚盡全力

在朋友和家人眼中,我是個慢性子的人,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卻無法佛系。

香港的教育戰線,幾乎可以說是從孩子還在子宮裡就開始了。

在香港,孩子如果是9月以後出生,得跟第二年的孩子一起入學。這簡直是輸在起跑線。香港三四月份氣候宜人,也不太忙,是生產的黃金時間。懷老大時,我們一家算準日子,從前一年四月開始備孕,最後終於趕在六月“中獎”,預產期在第二年3月底。

3月31日當晚十一點鍾,妻子的肚子還沒有動靜,我們有些坐不住,和護士合力,用力去推她的肚子。幸運的是,孩子最終趕在4月1日零點前出生。

在香港,貴族家庭的小孩和小商販家的小孩差別大了。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好學校,跟有錢人家的小孩做朋友。

孩子上幼兒園時,我和妻子就削尖腦袋。由於香港的幼兒園大多只上半天課,家裡需要有人專門照看小孩,妻子是公司文員,不能輕易離開工位,我就放棄了一家公司報酬豐厚的工作,在一所大學做研究員,薪酬不高,在香港甚至算是底層的薪資。妻子工作忙,帶娃的重擔算是落到我頭上。

幼升小的時候,大兒子上了我們片區一所不錯的小學。當時有一些教會學校,孩子如果是信徒,上學會容易的多,看到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教會學校帶著孩子受洗,我對這種操作不屑一顧。大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我跟院系的一位教授閑聊,教授提醒我,要準備小升中了,“語數外史地生的輔導班,要趕緊去排隊上起來”。教授有一個女兒,我們每次碰到一起,總要聊孩子。他是過來人,很有經驗,聽了這話,我開始緊張。

香港中學是六年製,初中高中通常在一個學校,小升中,堪比內地的中考。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政府統一進行的“學位分配”。學位分三輪派發,第一輪派出30%的學位,學生們可以全港自由選。第二輪,按學區抽簽,按照小學成績將學生分為三檔,學區內的中學也分成三檔。前1/3檔的學生會被隨機分配到學區內前1/3的學校。

研究完香港小升初的考試規則,為保證兒子能衝進前1/3的A檔名校,甚至幸運的話,可以衝刺第一輪自主擇校學位,我們給孩子報了全科輔導班。每天下課補一科,周六補全天,加上學校課業,孩子每天大約十一二點才能睡覺。

高強度的補課花銷巨大,每周要花掉兩千塊,這上的還是平價補習班。

不過,這跟教授比起來不算什麽。為了孩子上學,他特地選擇了香港中西區的房子,除了是學區房,性價很低。她妻子懷孕後就離職了,一直把孩子帶到小學,照料女兒穿梭於各種輔導班,鋼琴,油畫,芭蕾,英語,數學……他女兒凡有比賽必參加,數學、美術、鋼琴……就算得不到獎,也會有參與證書,優秀獎之類的安慰獎,全國性的比賽還可以加分。

學習、比賽任務繁重,教授的女兒不堪重負。有一次他向我抱怨:“我女兒問問題的時候,都是說,你告訴我答案。我不要你給我解題,我要先把答案寫上去交作業。”說著連連搖頭。

在教授的引領下,我也開始關注香港和內地大大小小的比賽,帶老大去參加。一開始,我們只想讓大兒子上個片區的好學校。可小孩子之間也會攀比,大家都還是想上名校,我們開始擔心如果上不到名校,老大會好自卑。

大兒子成績很好,又有比賽證書,足夠名校的要求。我們就給他從A檔輔導,轉到了保名校的金牌輔導班。對孩子的要求,從前10%的成績,變成保證各科要接近滿分,至少要在本校排名前十。

上了金牌輔導班後,老大五年級開始,都要半夜一兩點才能睡。周六周日都在上課,一個月要花掉一萬塊補課。

同事說我這兩年肉眼可見地疲憊了。房貸、一家人的大小開銷,大多靠妻子來支撐,輔導孩子的事情就交給我。早上要早起送他們上學,晚上還要接送他們去輔導班,晚上幫他們輔導功課。大人拚命,孩子也拚命。

要說最拚命的舉動,還是老大五年級時,我讓他受洗了。名校要麽基督教,要麽天主教,孩子已經挺優秀的,再多墊墊腳,保證萬無一失。

好在大兒子在第一輪自主擇校時,面試順利。奮戰三年後,被名校聖保羅錄取了,一切仍在繼續。開學時,升入小學高年級的小兒子也要正式進入準備小升初的備戰階段。

@芬姐 34歲 廣州 全職媽媽

離高考還有9年,我已經感受到前置的壓力

我的大女兒今年9月份升5年級。早在3年級結束的暑假,我就開始為她的小升初做準備。

我小時候,高考是決定命運的獨木橋,爸媽嚴格把好高考這年。現在這種準備已經前置,因為我覺得好的教育有慣性,從上好小學、好初中到重點高中,一年都不能松懈。

廣州小朋友升初中,大部分採用學區劃片的方式。片區裡有好的初中,家長一般不會太緊張,但如果有教學質量差的學校,家長就會怕小朋友派位到那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了 “逃離”這些學校,家長們會幫孩子升入辦學質量好的民辦初中。因此,讀各種課外班、參加各種比賽不可避免,都是為了面試民辦初中時,能交出優異成績和體面簡歷。

我們所在的片區,有一家教學口碑很好的公立學校。可是,公立學校生源參差不齊,學生能力不同,難免按資質分班。大女兒學習成績不好,我們怕她被分進通俗說的“差班”裡,所以還是想努力訓練女兒進民辦初中,做兩手準備。我打聽過,心儀的那所學校,往年會讓學生交簡歷,面談後才考慮是否錄取。所以我很早就開始打造孩子的“簡歷”。

起初,我送孩子去學跳芭蕾舞,這是我從小就想學的。如果女兒邊學邊考級,面試時拿出證書和優雅的才藝,一定能為她加分。但她不喜歡芭蕾,上課心不在焉,於是在她勉強考了2級證書後,我放棄了。出於相同的原因,象棋班也給她停掉。現在只剩網球、繪畫、鋼琴、歌唱班,我喜歡的剔掉,留下她喜歡的,學起來不累。

現在,我和丈夫每月30%的收入花在她的課外學習上。等第二個寶寶長大,60%的家庭收入得投入其中,經濟壓力可想而知。沒有孩子之前,我也是個喜歡打扮的女孩。現在不是了,好幾次我看上衣服或包包,踟躕許久,最終作罷。留著錢給孩子報班吧,這句話總突然蹦出來。

簡歷中,家長的表現也很重要,這是一位民辦初中的老師偷偷告訴我的。有的學校提倡教育中“家校合一”,會將家長與學校配合度納入參考,評估家長願意花多大精力參與親子互動、配合糾正孩子不良習慣。

那之後,我更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配合班級家委會。比如端午節,我們準備物料,到學校教學生做粽子,這樣的活動逢年過節都會有。進入家委會不難,志願參加,只是很多家長嫌麻煩,覺得是免費付出,往往推脫掉。我平時有工作,但每次得知有活動,就會提前處理好工作,一次不落地參加。

做了這麽多,最終體現到簡歷裡可能只有一句話。漸漸地,我覺得我和孩子的距離被拉近了,很值得。學校每年會評比“優秀家長”,我希望在女兒畢業前,也能拿到那張證書,放進她的簡歷裡,幫到她(害羞地笑)。

我並非要孩子長成具體的人才,只是希望她人生能有更多選擇權,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挑選、派位。她無法擁有我小時候單純玩樂的童年,我很無奈。但如果她不努力,一旦被同齡人甩在身後,我怕她更不會擁有快樂。

@獨立品茶人 40歲 北京 職業不願透露

海澱區的父母,為培養“牛孩”All in

我家在北京海澱,我是碩士學歷,體制內工作。我希望孩子長大了在科學方面有所成就,當一個發明家。為此,孩子除了要在應試方面保持高水準外,還需要維持對各種事物的興趣,二者恰好是矛盾的。

關於應試教育,我曾看過一個漫畫:讓喜鵲,猴子,烏龜,大象,金魚站隊。面試官說:為保證公平,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統一的考試,請爬上那棵樹。我不太認同漫畫裡講的。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不能夠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如果以爬樹的本領去判斷一條魚的能力,那他終其一生都會以為自己是一個笨蛋”。

但在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任何孩子,都繞不過去這種考試。繞不過去,就得攻克它。我想到的辦法是把考試能力當成一種能力來培養,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在科學方面有成就的人,另一方面也能很擅長考試。

我家孩子三年級之前,都屬於素質教育。2、3歲時,我就給他買科學書,至今已經有數百本,帶他去科學館、展覽館,游泳,畫畫,唱歌,擊劍……他感興趣的也都讓他學。三年級以後,這些都停掉了,開始正式準備小升初,孩子的教育也進入應試教育階段。

有人說孩子得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如果家裡條件非常好,能提供給他一個很好的生活,另當別論。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童年真的可以很快樂,那麽他成年之後還能快不快樂,那就不知道了。

我希望孩子能成為普通人家走出的“牛娃”,也堅信,清華北大能不能進,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決定了。四年級的寒假,孩子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學習或考試。

暑假,我幾乎每天陪孩子背兩首詩,20個英語單詞,查閱資料……最後一天,自駕遊之前,還帶著孩子參加了三門考試。

孩子那麽小,也有覺得辛苦的時候:一次升班考試時,本以為孩子應該有較大進步,沒想到考下來大失水準。原來,是因為我答應他考完試之後,下午有半天的自由安排時間。結果導致他考到半途中,走神了,只想著趕緊結束考試。 那天,除了給他講道理以外,我也沒有再批評他。

這是三年奮戰的一個縮影,孩子的學習幾乎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強度。感覺到他疲憊的時候,我們就幫他化解壓力,讓他休息休息再出發。

小升初考試中,兒子最終被人大附中錄取。這也是我最初的目標。保守估計,這三年多來,為準備小升初,給孩子的課外輔導,差不多花費了30多萬。

規劃加上執行,我用三年半時間把兒子送進人大附中,而2019年北京市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的高中排行裡,人大附中領先於其他高中。我曾有過設想:希望用6年時間把兒子送入清北;再引導他用12左右的時間,讀完博士,在30歲左右,成為行業技術人才……

小學最後一個暑假來臨,我花了半天時間,將兒子的暑期安排做了個電子文檔,按照上午、下午、晚上分段,足足列了8頁。還將孩子秋季的課外輔導和整個中學六年的課外輔導時間都計算了一遍:課外班每周多學14個小時,每月四周,中學六年,共多學4032小時。

我相信,結果的不同,就在這多出來的4000多個小時了。

@Alice 26歲 北京 初中教師

為了孩子升學,我的同事努力精進業務調入名校

我是一名初中老師,在北京市一所公認的“名校”初中教書。

小升初的辛酸和瘋狂,家長很少會對老師提及。但我知道,不少老師為了孩子以後可以進名校上學付出了不少努力。

四五年前我剛入行,一天中午和前輩在食堂吃飯時,大家問起其中一位老師:“你們家孩子今年要上初中了,是上片區劃定的學校,還是跟著你上我們學校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些學校裡,老師的子女可以跟著父母入學。現在北京的小學生一般是劃片區入學,父母是老師,相當於多了一個入學選擇。

在這個規則之下,有些能力強的老師,會不斷精進教學質量,為的是自己先調進“名校”工作,孩子以後跟著進名校上學。據我所知,我們學校每年便有一半左右的在職調動,是老師為了孩子上學而做的鋪排。

能有資格調入我們學校的,往往自己就是個能力者。他們中很多人是區級學科帶頭人、骨乾教師,憑借自己的能力為孩子提前爭取了一個好學位。他們的加入,無形中也精進了我們學校的教學水準。

但是,老師自己的待遇不一定能提高,有的人薪資待遇上有所下降。比如我有幾個同事,在原來的學校是教研組長,但來我們學校,只能從普通老師做起,待遇肯定不同。同行裡,還有博士出身的大學老師,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從大學調到小學的。但是為了孩子,眼前的利益有什麽不可以讓渡的呢?

不管是名校還是普通學校,都會有很強的老師,也有教學水準一般般的老師。我現在覺得,以後我有了孩子,還不如就上個離家近的學校,讓孩子每天多睡會,想來還是更加實際點。

@鋁 44歲 上海 銷售員

為給孩子攢積分,我重上6年學,拿到自考本科文憑

兒子四、五年級時,回家告訴我們:老師說讓回家看看父母積分夠不夠,不夠得提前想辦法了。

孩子小學就近念了一所九年一貫製學校,中考是本校直升。但非滬籍的父母如果未攢夠120個積分,孩子也無法繼續上學。中考填報志願,無法報考高中,只能報高職和技校。一些學生家長沒有信心拿滿積分,可能在那時就讓孩子回老家上學了。

我和妻子讓他放心,從他一兩歲時,我們就打聽過了。尤其聽到滿120個積分,孩子可以享受和滬籍學生一樣的待遇,我們早早開始為積分而努力。

2006年,我來到上海打工,現在在上海松江區一家公司做銷售員,沒有上海戶籍,租房至今,生活不易,入學條件高,但是我和妻子一直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在父母身邊成長,孩子的身心發展會更健康,同時,上海的教育環境,也比老家好得多。

積分120分需要幾個條件,比如工作,社保,還有文憑。剛來那會兒,碩士畢業生拿到120個積分輕輕鬆松。但像我這樣高職、高中畢業來上海的打工族,只能先去上夜大,考大專,再通過成人自考拿到大學文憑,慢慢地攢分。

我們計算過,上大專、本科加上拿到畢業證,加在一起最起碼要有6年。也就是說八年級之前一定要把積分攢夠。

大孩子一、二年級時,我和妻子開始上夜大。那會我在公司的採購部工作,到了上課的日子,下了班,就騎電瓶車去十公里之外的學校上課。刮風下雨都沒斷過,正常情況是5點鍾上班,學校6點鍾開課,再心疼錢,也得計程車趕過去。

當時,有的學校是星期一、三、五上課,有的是二、四、六上課,我和妻子會故意錯開時間,這樣也能顧好家和兩個孩子。

我小時候也喜歡讀書,但在我們那時候,讀完高職,高中,基本上都要出去打工,家裡也沒那麽多錢。能重新進入課堂,我覺得學習有趣而有用。再說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立腳,確實需要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升。在班裡,因為表現積極,我還成了班長。

孩子問起積分之前,他也知道我們每周要去上課,但怕給他造成心理壓力,我們也沒有過多地解釋。現在他算是終於理解,父母幾年來也要像他一樣去上學的意義。

後來,我又報名、通過了南昌大學的成人自考,終於攢夠了積分。

兒子八年級時,學校開始統計積分,他身邊有些同學因為沒攢夠積分,不想以後只能讀高職、技校,陸續回了湖北、安徽老家。

經過這事兒後,一向調皮的大兒子懂事了很多,他主動提出自己要補習數學。最後,我們讓他去數學老師家補課,每周末一個半小時,一節課150元,補了一年,相當於花去我兩個月的工資。

他們班上的孩子,有的送去了自稱“衝刺清華北大”的輔導班,一節課是600元到800元,有的孩子補了兩三門,補了好幾年。我一直相信,學習不在於補課,兒子學習也用功,後來也考上了區重點高中。

現在大兒子在上高二,小兒子開學上四年級,他的學校也是九年一貫製教育。

但我和孩子媽媽又開始操心起積分來。在上海,政策幾年一變,積分條件也常變常新。得小心維持著不失業,繼續交社保,同時也需要密切關注著學歷要求。我們剛來時,高職、大專就可以辦理積分,現在必須得大學文憑了。之後,還不知道門檻會豎在哪裡。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努力讓孩子能繼續讀書,我希望他們這一代,能比我們這一代過得好。如果再需要我和妻子去念書,我們也會再去。

-----------------------------------------------------------------------

本期策劃:崔玉敏溫麗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