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沙大橋今天通車!中國首座5G覆蓋特大橋來了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劉豔

通訊員 盧慶雷 許穎

4月2日不到九點,

從事物流行業的彭先生

早早來到橋下守候,

得知南沙大橋今早開通,

他有點迫不及待了。

家住東莞,工作在中山,

每天在虎門大橋動輒半小時的擁堵,

讓他苦不堪言。

這次他預估只要十幾分鐘就能過橋。

南沙大橋全長12.89公里,雙向八車道,起於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終點與東莞市沙田鎮相接,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坭洲水道後,穿越虎門港。

像彭先生一樣,搓著手等大橋開通的大有人在。

準備通行南沙大橋的司機,早早地等待上橋。

南沙大橋位於虎門大橋上遊10公里處,後者1997年通車,是橫跨珠江口的第一條過江通道。據測算,通車後由廣州南部至東莞車程可縮短10公里,用時可快半個鐘頭。

這無疑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通了一條“新動脈”,極大緩解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沙田數萬名通過廣州南站北上的居民,乃至東莞沿海片、中心城區等周邊數十萬人都將受惠。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沙大橋異塵餘生範圍內,還有廣州大學城、深圳雲計算中心、東莞散裂中子源等重要創新載體,其通車,將大大降低各創新平台間的通勤成本,促進各方創新合作。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投用的“超級工程”和“民生工程”,南沙大橋身上有很多個第一:

南沙大橋由“雙子橋”組成,分別是主跨1200米的大沙水道橋和主跨1688米的坭洲水道橋,其中,坭洲水道橋1688米的跨度位居鋼箱梁懸索橋世界第一,90米錨碇地下連續牆基礎直徑為世界第一,260米主塔高度為國內懸索橋第一,散索鞍單件重達180噸,為國內最大鑄鋼件,國內首座5G信號覆蓋的特大橋梁……

FAC量米下鍋做飯

鋼箱梁橋面鋪裝是大橋建設的重點——這是國內單體熱拌環氧鋪裝面積(13萬平方米)最大、施工難度最複雜、最具有挑戰性的工程項目。

“大橋的交通量將十分繁重,預測可能很快達到設計交通量,重車混入率也會明顯高於多數高速公路的比例。在全國高速公路中,這麽大的交通量不超過1%。並且大橋地處濕熱高溫地區,廣州全年降雨量多達180天。因此,鋼箱梁橋面鋪裝必須具有足夠的耐久性和抗滑性能,才能確保巨大交通流量下的交通安全。”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張肖寧教授介紹道。

張肖寧帶領團隊參與了鋼橋鋪裝難題的技術突破。他們採用了富瀝青含量瀝青混凝土(FAC)設計方法進行混合料級配設計,在國內首次大面積使用熱拌式環氧瀝青+FAC鋼橋面鋪裝。FAC由其歷經20年所首創的,已在國內多項工程中應用。“FAC最大的特點‘量米下鍋做飯’,即根據工程現有材料進行配比,發揮材料的最佳性能。”張肖寧打趣道。

確定好初步的施工方案,張肖寧組織團隊,歷時一年多,經過數十種材料比選與試驗評價,最終形成以粗集料為骨架、細集料與瀝青膠漿填充骨架孔隙的技術方案。

“鋼橋面最怕滲水。鋼箱梁一旦遇水,就會鏽蝕,結構安全將受到影響。”張肖寧說,要把抗滑和防水本來就矛盾的兩種性能同時實現,每一個施工流程都必須精準控制。他們先後在場區、匝道、主橋進行了9次橋面鋪裝首件工程,通過控制出料、壓實溫度,攤鋪機攤鋪速度等,最終實現橋面不滲水也不透水,通過表面徑流把水橫向排走。

無人機紅外成像+

“雷達”觀天本領

大橋使用若乾年後,決定其小修小補還是“開膛破肚”,與橋面早期病害風險控制密切相關。

南沙大橋有4個車道。“按照傳統工藝,鋪完一條車道再鋪另一條,兩道之間必然會產生不可愈合的施工接縫。這樣在高溫、雨水等反覆作用下容易開裂。”最終,張肖寧團隊採用“全幅攤鋪”工藝。兩台攤鋪機一台在前,一台相隔15米緊隨其後,同時施工,接縫處的熱瀝青在冷卻前極好融合到一起,解決了接縫問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鋪裝層鼓包及脫層是導致鋼橋面鋪裝早期病害產生的重要因素,過去只能採用準確率極低的人工判識方法判斷。這次,團隊出動無人機採用其自主開發的紅外成像技術進行排查,一下子就捕捉到40多個,及時進行修複。

橋面鋪裝,攤鋪機的工作時長和速度精確到分秒,不能有絲毫偏差。為避免施工過程受惡劣氣象影響,團隊中的馬林博士練就了用“雷達”觀天本領。

瀝青出料更加棘手。溫度過高,材料太稀壓不住;溫度不夠或放置過久,材料變硬壓不動。“我們乾脆每隔5分鐘就測黏度變化,最後找到了出料溫度需控制在180攝氏度的理想溫度。”張肖寧感歎道,“殿堂裡的理論再好,也要能應用到工程裡才行。”

30天提前全線開通通信服務

兩座超千米的特大跨度懸索橋同時建設在世界尚屬首次,但這座全線高架橋梁結構的大橋,能安裝通信設備的位置僅有橋塔、龍門架和路燈杆。

為保證既不影響大橋的宏偉壯觀,又能信號滿格,中國鐵塔廣東省分公司與三家電信運營商、廣東利通組團共建共享,他們充分利用橋塔、龍門架、路燈杆、機房、管道、電力等大橋自有資源,在主橋橋塔柱體設置通信基地台進行主線覆蓋、在路燈杆設置小基地台的方式進行補充覆蓋,在提前完成4G、5G等通信建設任務的同時,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與大橋整體融合。

據中國鐵塔廣東省公司介紹,相比於三家電信企業“自建”,這樣的共建共享模式為電信運營商節省約58%的總投資。

雖然隻用了短短30天就提前為南沙大橋全線開通了通信服務,但是施工過程並不簡單。

南沙大橋橋面距地面高度約50米,中間處超過70米,橋面風力長期處於6級以上,大部分施工作業在龍門架和橋塔高處的有限空間,橋梁覆蓋項目建設對安全要求特別嚴格,對通信施工人員挑戰極大。

在大橋橋塔上安裝天線等設備,既要滿足三家運營商覆蓋要求,也要保證結構牢固抗台風、方便設備維護,還要不能破壞橋梁外觀的整體和諧。

在絕不能破壞橋梁主體結構的前提下,南沙大橋通信保障工程創新使用了在橋塔側梁壁安裝天線及布放線纜的方式建設宏站。

這樣的方法首先要在距離橋面20多米的高空鑽2.5米深的線孔,讓主設備安裝及線纜布放都在橋塔內部空間完成,然後再將線纜引出與外部天線連接,以確保外露線纜最少,整體工藝乾淨整潔。

很難嗎?

中國鐵塔廣東省公司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實施難度極大!一個孔平均耗時1天。”

3D大片 | 60秒讀懂南沙大橋前世今生

來源:科技日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朱麗

審核:王小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