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爾蓋茨:中美經濟密不可分 審慎處理分歧十分重要

  對話比爾蓋茨:世界首富最害怕兩件事,一件天災,一件人禍

  來源:經濟觀察報

  李微敖

  他顯得略微有些疲憊,後腦也有些禿頂了。不講話的時候,他坐在椅子上,左轉一下,右轉一下;回答問題的時候,則會專注地看著你,眼睛裡閃動著靈動的光芒。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午間,63歲的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主席比爾·蓋茨(BillGates),在美國西雅圖的蓋茨基金會總部,接受了包括經濟觀察報在內的數位中國媒體從業者的訪問。

  採訪中,他談到了關於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中國在幫助全球最落後地區抗擊疾病、消除極端貧困的作用,以及如何面對未來世界的潛在危機,包括人工智能的發展等諸多話題。

  中美之間審慎處理分歧十分重要

  作為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連續十幾年,蟬聯世界首富的寶座,這使得他廣為世人所知。不過,近年來他似乎更為人稱道的成就是,他與妻子梅琳達·蓋茨,在2000年成立的當前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會——蓋茨基金會。

  這個基金會的出資人為蓋茨夫婦,後來“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也在其中捐出了巨額的資金。目前,蓋茨基金會管理的資金超過400億美元,每年向全世界,尤其是貧困落後國家和地區,捐贈出大約45億美元,用於醫療健康、消除極端貧困等項目的發展,以“致力於消除人類世界的不平等”。

  蓋茨基金會在2007年,於中國北京設立了代表處,亦參與到中國消除極端貧困,改善民眾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幫助中國抗瘧疾藥品生產、疫苗生產等企業,進入到國際市場。

  在訪談前的致辭中,蓋茨說,“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在(抗擊非洲存在的艾滋病、瘧疾和極端貧困)這方面的潛力,希望中國成為我們強大的合作夥伴。中國在科技進步和減少貧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蓋茨基金會也在幫助中國消除極端貧困,這是一個重要的舉措,我們把在中國學到的經驗應用到其他國家,可能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但能夠參與其中已經令我們充滿期待。”

  對於中美關係,促進兩國友好交往,蓋茨亦保持著持續的關注。

  當前中美關係複雜多變、熱點頻仍發、矛盾衝突時有發生,有國際政治觀察者甚至認為,中美之間的“冷戰”已然開始。對此,蓋茨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基金會及他個人在中國的投資,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對於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到的這些問題,蓋茨回答說,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密不可分;同時他認為,“這一密切關係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繼續保持”。

  除去經濟的巨大體量之外,蓋茨談到,“按大多數指標衡量,中國對基礎科學研究的貢獻都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並且,未來無論在數量還是品質上,都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他亦表示:美國和中國有能力共同解決能源、衛生等諸多問題,並促進世界局勢穩定。“合作將帶來巨大的機會,誠然,雙方在中國南海、貿易、朝鮮等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所以,(兩國)如何在合作的同時,審慎處理這些分歧十分重要。”

  蓋茨以能源問題為例:10年前,中國在能源領域還沒有這麽活躍,但現在,或者說至少是目前,中國在能源問題上發揮的長官作用已經超過美國。就我看來,這是一件好事。今後全球大多數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都將來自中國和印度。”

  蓋茨認為,中美雙方都需要采取創新的手段和機制來發展雙邊關係。

  他提到自己擁有的一家營利性機構——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目前正在和中國最重要的央企之一——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一種更為安全的新型核反應堆。“雖然目前還處在發展早期階段,但我對它充滿信心。而且,它結合了美國和中國雙方的獨特能力。我認為這是中美合作的一個典範。”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比爾·蓋茨就是以泰拉能源董事長的身份,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

  在回答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問的最後,蓋茨還介紹說:在美國,他經常與漢克·保爾森、雷·達裡奧、亨利·基辛格這些人保持溝通,共同討論如何維持中美兩國間的友好對話。

  蓋茨提到的漢克·保爾森,即亨利·保爾森(Henry“Hank”MerrittPaulson),曾任美國財政部長,現擔任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等職;雷·達裡奧(RayDalio),則是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的創始人;亨利·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任美國國務卿,更是為中國人所熟悉。

  成功研發艾滋病疫苗

  最早還需8年

  醫療健康領域,尤其是疫苗領域,是蓋茨基金會最為關注,投入資金最多的慈善項目之一。但是有沒有基金會長期持續投資,卻一無所獲的項目?在這種情況下,蓋茨會如何做?

  蓋茨首先就以艾滋病防治舉例,“目前我們還沒有成功研發出艾滋病的疫苗,但有很多不錯的早期研發進展。我認為最早能在8年後研發出疫苗,但也可能是15年後。你可以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沒有成功,全球在艾滋病防控上的進展速度有些慢,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但是我們仍要繼續努力下去。”

  “還有一個讓人有些失望的是,我們曾試圖讓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每天口服一片藥,從而防止感染艾滋病毒感染。這就是艾滋病暴露前預防。我們做了測試表明這種辦法是有效的,但最終發現說服人們每天服藥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現在,我們打算研發出每個月或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的針劑,保護人們免受艾滋病威脅。我們認為這樣的話人們會按時接受注射。在這方面我們遇到了較大的困難。”

  在瘧疾領域,蓋茨談到,雖然目前已經有了第一代疫苗,但這個疫苗對兒童起到的保護時間很短,有效保護期只有6個月,因此應用範圍有限,不適合做大範圍推廣,需要研發第二代瘧疾疫苗。

  葛蘭素史克(GSK)承擔瘧疾疫苗項目的大部分研發工作,而研發費用的大頭,則由蓋茨基金會提供。

  蓋茨也談到,在世界很多落後國家和地區裡,現有的基本衛生保健系統無法有效地為兒童接種疫苗。“我在尼日利亞呆了很長時間。尼日利亞北部地區的疫苗覆蓋率只有20%。而在經濟狀況遠遠不如尼日利亞的坦尚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等國,覆蓋率卻達到了85-90%。建立有效的疫苗交付體系難度很大。”

  在他看來,進展緩慢的領域還包括研發單產及維生素含量更高的作物種子——新種子的研發速度非常非常慢。

  不過,一如既往,這位“堅定的樂觀派”表示,“儘管我們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多進展,比如成立了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GlobalFund)以及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等機構,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等,其中一些進展遠超我們當初的預期。整體而言,我們的全球健康事業進展得非常順利,並將為此一直努力下去。即使遭受挫折,我們也不會輕言放棄。”

  人工智能至少現階段可為人類所用、所控

  那麽是否還有令這位“堅定的樂觀派”感到“相對悲觀”的事情?未來的世界裡,人類還會面臨哪些巨大的危機與挑戰?

  對此,蓋茨回答說,“有兩類情形會讓人感覺悲觀。一種是在我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發不良事件。例如全球突然發生大規模流感疾病,這種情況無法應對。我在過去的演講和文章裡曾經提起過這個可能,即由某種未知病原體引發大規模傳染病。”

  第二類,就是恐怖主義的威脅。他談到,“如果核武器落入恐怖組織手中,後果將十分可怕。如果恐怖組織製造出天花等生物武器,並改變天花病毒的特性,就能將致死率由30%提高到90%。不幸的是,這種技術並非機密。生物技術既能幫助我們研發新藥物,也同樣能夠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至於其他的令人恐懼的事件,“例如小行星撞地球、黃石公園火山噴發等等,除了大規模傳染病和恐怖襲擊外,這些事件的概率極低。人們害怕發生戰爭,對人類生產力毀滅最大的也是戰爭,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世界大戰,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目前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但未來總是難以預料,任何人都不能保證——核武器令人感到害怕,雖然從二戰以來這些毀滅性武器還未被使用過,但它們一直都存在,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新武器被發明出來,甚至出現了人工智能型武器。我剛讀完一本叫《無人軍隊》(ArmyofNone)的書,寫得非常好,裡面就談到了有關自動化武器的對策應該是什麽。”

  作為數十年來全球科技界,尤其是IT世界裡當之無愧的領袖,蓋茨對於人工智能的問題,做出了自己進一步的判斷,“高級人工智能不會很快成為現實;至少在現在,人工智能可以為我們所用”。

  蓋茨認為,人類在面對未來的災難時,還是必須有所準備。這種準備也包括世界各國政府之間的協作。

  他以氣候變化為例,“氣候變化的後果有延遲效應,造成問題的是那些富裕階層,但他們有能力購買冷氣機或者向北遷移,或者用別的方法種植作物。然而,位於赤道上的非洲國家的國民卻要承受最大的損失,雖然它們對氣候變化的貢獻只有2%。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共同討論如何解決這一棘手問題。在我看來,唯一的出路在於加速科技創新。僅憑現有的工具,達到零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本過高,需要讓很多人放棄冷氣機和製冷等現代生活方式。因此除非我們不斷創新,否則就要進行艱難的取捨,這也是我積極推動創新的原因。”

  此外,從短期來看,當今世界面臨著貿易爭端等問題,也導致人們擔心全球協作能否實現。“儘管存在諸多挑戰,但和歷史上任何時代相比,能夠出生在今天這個時代都是一件幸運的事情。而且我相信世界將很可能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中國就是一個非常好例子。試想一下,你是願意出生在1960年,還是2018年的中國?美國也不例外,比如女性、同性戀者今天的處境要比過去好得多,還有包括數字化工具在內的各種工具,都賦予我們巨大的能力。雖然我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但這都是十分偉大的進步。年輕人不僅在使用這些工具,還在想方設法拓展用途。從某種意義上講,即使存在這些挑戰,只要我們通過數字化工具進行合作、分享和協作,就有望實現創新。”

  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也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家,如此結束自己的回答。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