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史上的流行色:那些一時流行白色的朝代與事件

作者:史遇春

白色是凶服的顏色,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所謂凶服,就是喪服,孝衣。

白為凶服之色,先看《戰國策·魏策》裡的文字: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所謂縞素,解釋一下:原本,縞與素都是白色的生絹,這裡引申為白色,即指喪服。

也就是說,最早在戰國時,白色可能就是凶服的顏色了。

後來,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裡,也有類似的記載:

“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

《史記》是漢代的文字,根據司馬遷的記述,可以確定,在漢朝建立之前,就已經以白色為凶服的顏色了。

既然是凶服的顏色,那麽,白色成為一時的流行色,似乎是不可想象、不大可能的事。

但是,在歷史上,白色又的的確確流行過,而且,白色流行時,還伴隨有一些古人認為的、不可捉摸的事情發生。

話說,在晉代,一度時期,婦人之間,曾經流行過在頭上插戴白花的現象。

據《晉書》列傳第二《成恭杜皇后傳》記載:

東晉成帝司馬衍(公元325年~年342年在位)時,三吳之地的女子全都在頭上簪戴白花,一時成風,遠遠看去,就像是素柰一般。

所謂素柰,也就是白色的茉莉花

徐珂《清稗類鈔•植物類》雲:“茉莉為常綠灌木……北土曰柰。”

大約,其時,女子頭戴白色茉莉花,或是服喪之儀。

當時,還曾傳言,之所以女子間一時流行頭簪白花,其實是因為天上的織女死了,於是,大家都是在不自覺地為天上的織女服喪。

三吳女子頭簪白花盛行一段時間之後,晉成帝司馬衍的成恭杜皇后便死了。

當時人迷信,認為女子頭簪白花,就是杜皇后將歿之兆。

杜皇后死時年僅二十一歲。

這位杜皇后,即杜陵陽,京兆(今陝西西安)人,杜預孫女,杜乂之女。晉成帝因為杜陵陽家累世都德高望重,鹹康二年(公元336年),他便禮拜其為皇后,即日入宮。

據載,杜氏年少時便有姿色,但是,長大後還是沒有長出牙齒。當時,那些前來杜家求婚的人,在得知杜氏沒有牙齒時,其求婚之事便都立刻中止了。後來,等到晉成帝向杜家納彩完成,當夜,杜氏便生出滿口齊整的牙齒。

杜氏被拜為皇后之後,朝廷還避諱,改宣城陵陽縣為廣陽縣。

鹹康七年(公元341年)農歷三月,杜皇后崩,在位六年,無子。

杜皇后死後,外官五日一臨喪,內官每天早上一臨喪。待杜皇后下葬完畢,內、外官的臨喪才結束。

另外,據《萬歷野獲編》的作者明人沈德符說,南朝的天子,閑居時,全都戴白色冠帽。

所謂南朝,也就是東晉以後,漢族先後於長江以南建立了宋、齊、梁、陳四朝,且均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為“南朝”。

南朝天子戴白,可由宋明帝劉彧(公元466年~公元472年在位)之事知曉。

據載,宋廢帝景和元年(公元466年),劉子業欲出京南遊,並決定在出發前殺害三王,即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祐、湘東王劉彧。出發當晚,劉子業到華林園遊玩。劉休仁、劉休祐隨從前往,劉彧則被留在秘書省。阮佃夫勾結宮中侍臣壽寂之,衝入華林園,弑殺劉子業。劉休仁已提前獲知消息,立即奔入秘書省,奉迎劉彧入宮即位。當時,事出倉促,劉彧進入西堂時,仍然戴著烏紗帽,鞋子還跑丟了一隻。劉休仁讓人給劉彧換上白紗帽(即天子閑居所戴),並擁其登上禦座,召見文武百官,接受歡呼禮拜。

後來,到了明代,明武宗朱厚照時,也曾風行白色。

朱厚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凱旋入京,當時隊伍的旗幟,全都以白色為崇尚。

據載,被擒獲的叛逆者,如凡是跟從朱宸濠叛亂的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大小官員,以至於前吏部尚書陸完、左都督朱寧、等人,都被剔除衣服,裸著身體,雙手反綁在背後,頭上還插著白旗。

那些叛亂者伏法之後,頭顱被割下來,懸掛在高杆之上,也是用白旗標寫了他們的姓名。

那個時候,白旗從東安門貫穿大內而出,數十裡之間,綿延如白雪成陣。

當時,一些有見識的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其時,正直農歷年末,已經快要到除夕了。

第二年,正月十五前後,朱厚照吐血病倒;農歷三月,即晏駕於豹房之中,時年三十一歲。

(全文結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