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快手CSR負責人張帆:短視頻構建公益新場景

5月16日,快手在2019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上首次分享公布了快手獨有的社區生態與新公益之間的連接可能性。

在這個共計超1000家公益組織、全球知名企業、教育機構、媒體等參與的大型公益峰會上,快手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負責人張帆提出了快手強關係短視頻社區能幫助解決公益行業的兩大痛點,並倡導更多公益夥伴加入“快手幸福夥伴計劃”,利用平台流量優勢發揮快手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的社會價值。

在峰會“創益城”展區現場,快手“遇見世界上另一個我”的“黑科技”成為展區最熱門的互動體驗之一。其背後,展現的是快手在大數據處理、人臉識別、特徵檢索方面業界領先的技術實力。

以下為演講內容實錄:

快手:新場景,新生態,新公益

大家好,我是快手企業社會責任項目負責人張帆。很榮幸接受這個邀請,站在這裡跟各位同仁分享快手企業社會責任的一些工作。在座的各位都是互聯網公益的先鋒和先行者,很多夥伴都在不同場景下與不同的互聯網企業合作探索促進公益文化、提升大眾公益行為及意識的有益嘗試。今天是一個絕佳的平台,我也想和各位分享一下,在短視頻社交的新場景下,快手能為我們的公益人、公益行業提供怎樣新的可能性。

新場景:短視頻社交推動現實社區重構

下面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快手。快手是一個記錄和分享生活的短視頻平台,創立於2011年,至今已經在記錄世界的道路上走過8年,是全中國最大的一個生活分享平台。

在快手上,內容載體基本分為三個形式:短視頻、照片和直播。

截至去年底,快手的日活是1.6億,這就意味著每天就有1.6億位老鐵打開快手APP閱讀和分享生活。目前快手已經累積了90億+的原創庫存視頻,平均每天就有1500萬條視頻被老鐵們上傳。

之所以積累如此多的活躍用戶和生產者,跟快手獨有的平等普惠價值觀分不開。快手兩位創始人希望快手端內的注意力像陽光一樣能灑在每個人身上,希望更多普通人能被社會看見,被世界關注。在快手,頭部視頻播放量僅佔全平台的30%,70%的內容是來自公眾視野更容易忽略的普通大多數。之所以在別的平台大多數普通用戶能在快手上如此持續活躍,歸功於我們的算法技術支撐。

快手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把“基尼系數”引入算法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將這個國際上用於避免貧富不均的機制貫徹於整個平台,致力於注意力資源去中心化,讓每個普通人獲得相對均等的被看見的機會。

可以說,快手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重視長尾內容的平台。

新生態:社區場景實現平等對話和社會融合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這樣的短視頻平台,跟公益新生態之間到底有什麽關聯?

是因為基於以上所闡述的普惠價值觀及算法支撐,快手得以挖掘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內容生態。這一新生態顯然與在場很多公益人的願景是一致的——在快手社區場景中,人與人之間實現了更即時的平等對話和更深入的社會融合。

不同於別的互聯網社區,快手希望讓真實生動的社交跨越地域、經濟、語言、教育等的現實界限,在線上實現連接。因此快手結合人們的自然社交過程設計了一套關係漸進式功能體驗。

為什麽說是漸進式的?

比如,你現場注冊一個快手,成為新用戶,那你可以在發現頁或同城頁的短視頻來發現你喜歡的創作者,並通過點擊查看這個創作者的歷史作品來決定是否要關注他。主動權完全在用戶手中。

當你開始關注另一個用戶時候,才會接觸到這個用戶的直播、私信、說說、打賞乃至快手電商、快手課堂等更深入的功能。快手通過這樣漸進式功能,將人與短視頻內容的連接轉化為人與人間的連接,從而讓每個人真正找到他認同的那個群體,社交關係進一步深化。

在這樣的強社交關係社區裡,用戶分布的廣泛與多樣性為進一步發揮平台社會價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大家可以看這份很有趣的數據:

快手用戶的城鄉地域分布與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分布情況都非常一致,可以說是國內最接近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分布情況的互聯網社區,這裡囊括了中國的各類社群,豐富多樣,參差百態。其中就包括我們公益從業者最關注的這些群體。

我們發現,在快手上,像這樣普通的大山農民、到城市打工的工人、鄉村兒童和老年人,這些不在一二線城市、不在主流媒體關注範圍內、相對缺少互聯網話語權的“沉默的大多數”群體能為自我發聲,通過自己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盡可能真實地為自己代言,打破以往的圈層溝通隔閡。

那麽從公益受助人的角度來看,快手平台的價值之一在於能夠幫助這些群體突破以往媒體報導的刻板印象,真正讓公眾面對面去理解“沉默的大多數”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從而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像殘疾群體、病友群體這樣平時“被忽略的少數”群體,他們也可以通過快手展示日常生活,讓人們能突破身體標簽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和性格。比如:

左邊第一位李喜梅是一位患有脆骨病的創業媽媽,這類病友又被稱為“瓷娃娃”。平時我們都覺得這樣的病人弱不禁風。但在快手上,她不僅親身帶著1歲兒子生活,還充滿著創業精神四處奔波,她是一位強大的媽媽,現在已經有了超過200萬粉絲。

第四位抗癌星茹是一位00後,她在患病前是一位舞蹈生,雖然病魔讓她幾乎無法站立,但是也擋不住她內心那個跳舞的夢想。現在快手上有28萬粉絲都在支持她,也被她的樂觀心態所感染。

針對做殘疾、大病等少數群體,公益行業在推動社群融合和友好型社會。快手上的這些群體以及一些已經在探索的公益組織,也正在積極地通過記錄和分享,讓社會大眾看到他們的生活,從而產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鳴,進而思考如何通過采取行動,讓這些群體更有尊嚴、更有陪伴感地生活。

新公益:快手強關係社區中的新公益

那麽,快手這樣一個全新的社區生態對我們公益從業者,具體有什麽啟發呢?

我們在不斷和夥伴們的探索和合作中發現,快手的平台特殊性能幫助解決公益行業的兩大痛點:

第一是如何更精準地去了解所服務的人群,以及吸引對自身項目感興趣的支持者。快手的算法分發能讓公益機構精準地找到你的利益相關方。

第二是公益項目的及時反饋和信息透明。相較於以往的圖文傳播,短視頻可以讓項目反饋的豐富度和可信度有質的提升。

目前已經有一些公益機構在快手平台上探索嘗試。我們來看個例子。

一個叫瑪薇少兒藝術團,它是四川大涼山地區的一個社工機構運營的快手號。瑪薇少兒藝術團的孩子們都是彝族困境兒童,很多都是孤兒,家境貧寒,上不起學。這家社工機構除了通過社會捐贈負擔孩子們的上學費用,還聘請專業老師來教授孩子們彝族民歌和童謠,以幫助孩子心靈成長,塑造他們健康人格。去年9月,在我們的邀請下,這家機構的一位老師運營了快手號,現在已經有將近10萬粉絲。如今,瑪薇少兒藝術團已經成了快手彝族人群中知名的網紅藝術團,有不少遠在他鄉打工的彝族同胞都在關注他們,在評論裡表示為這些孩子而驕傲。此外,他們還把11首原創歌曲上傳到快手曲庫,其中歌曲《瑪薇》已經被3.3萬個快手短視頻使用為配樂。

瑪薇的例子體現了此前提到的快手漸進式功能體驗所帶來的強社交關係。同樣的,公益機構也都能像他們這樣,在快手上利用漸進式功能搭建起自己的強關係公益社群。

在快手這樣的強關係社區裡,公益機構和個人之間的關聯互動都會變得更即時、有效和透明。

一方面,公益機構可通過短視頻記錄公益生活,去直接接觸利益相關方,包括受助對象、潛在捐贈者、志願者等,吸引有相同價值觀的粉絲關注。另一方面,公益機構可以通過策劃直播公益事件,與粉絲產生更深的鏈接,推進公益項目進程同時通過與粉絲的互動,你還能很快地獲得直接的項目反饋,借此優化你的項目內容。再進一步的,可以通過內容更深地影響粉絲行為,甚至利用快手同城去吸引在地志願者,吸引他們直接參與到公益進程中來,發揮強關係公益社群的增量優勢。

快手幸福夥伴:公益傳播的去中心化

快手普惠算法所帶來的去中心化生態,也進一步為公益傳播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或許在場的公益人在傳播時都會有一個困惑,覺得基層執行者、公益傳播部門等通過一些媒體平台進行的傳播很難直接收到反饋。而快手這樣的去中心化社區或許恰好能解決這一困惑。

這樣一個真實、個體多樣化的社區,就非常適合一線公益人用個人快手號去記錄自己的公益工作和生活,進而配合機構快手號,實現公益項目的全記錄,讓公益成為一種公眾看得見的生活方式。

除了像“瑪薇”和“一束光”這樣的自身嘗試以外。我們快手平台也在主動與一些大型公益基金會去做平台內的公益策劃探索。

這是我們之前和壹基金合作的兩個端內活動。

一個是去年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壹基金在它的全國大學生志願者網絡中發起了一個“自製自救神器”活動,讓大學生們用身邊的物品做自救神器。這個快手活動頁面就是活動的短視頻專區。

另一個是關於自閉症兒童的“藍色行動”,是壹基金每年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都要做的品牌傳播項目。今年4月2日,我們做了一個創新,除了明星短視頻、海報倡導以外,我們聯合壹基金邀請了50家自閉症康復機構入駐快手,同時對這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康復機構進行公益傳播力的扶持。

未來我們還希望跟更多大型公益機構去策劃更多的有價值的公益倡導,也希望能夠更多地有專業傳播團隊的公益組織一同探討如何打造新生態下的一線公益人網紅,機構網紅,和項目網紅,讓我們在互聯時代的傳播能夠更加自主、更加立體、以及更加有針對性。

這個計劃也有一個名字,叫快手幸福夥伴計劃,目前也在積極地尋找合作夥伴,共同推進快手本身的員工公益文化建設,發起各類針對公眾的創意倡導活動,和通過更主動的行為去關注快手端內外的弱勢群體。我們也歡迎更多公益機構來體驗快手、嘗試快手。

希望快手平等普惠理念下的互聯網社區能和社會公益生態一起相互助力、共同發展!

我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謝謝大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