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敦煌歲時節令 七夕:願你所得皆所期

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懷春少女們輕提裙邊踏上彩樓,奔逐欄邊對著銀河望眼欲穿,等待牽牛渡銀漢;她們趁著月光穿針乞巧,將五色絲線快速從連排九孔針中貫穿而得巧。

穿針引線,本來就離不開男女姻緣的隱喻,得巧者亦可得愛。說不定,就正好有翩翩少年打這兒經過,帶著一句“今晚月色真美”。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全天星圖》(又稱《敦煌星圖甲本》斯坦因編號為S.3326,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囊括了當時北半球肉眼可見的大部分恆星,是現存記載星數最多(1359顆)、時代最古老的一幅星圖,牛郎、織女星便在其中。

牛郎星為天鷹座α星,織女星為天琴座α星,它們分別是各自星座中最亮的一顆星。

在《全天星圖》上看似近在咫尺的兩顆星,實際相距16光年,中間隔著漫長的銀河,本是一對兒“不得見的街坊”。

只有在七月初七這天,上弦月光遮住了銀河的光彩,原本橫亙其間的銀河瞬間“隱形”,牛郎織女星得以“相逢”。

七夕夜觀星的人,並非完全出於對星象的好奇,卻多源自對浪漫的想象。

有人“拆穿”了這其中的真相——周處《風土記》曰:“七月七日,其夜……守夜者鹹懷私願。”

是夜,牛郎織女相會於天河,天門瞬間打開,隨之洶湧的是興奮和……一點私心。

“七夕佳人喜夜情,各將花果到中庭。為求織女專心座(坐),乞巧樓前直至明。”(敦煌文獻《七夕乞巧詩》)女子們以瓜果獻供院中,欣欣然坐看牽牛織女星的場景,大概便是古代人的轉發錦鯉有好運吧!

七夕不是少女的專利,也不只有牛郎織女星助運。這時候的月亮雖是新月,卻因天門大開而被賦予更玄妙的寓意。

當晚,不管男女老少、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月下祈願。這一天的月亮,尤其對渴求愛情的人兒格外慷慨。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是唐明皇和楊貴妃在七夕夜對愛情的憧憬和承諾,白樂天將其說給天下人。

“蕩子他州去,已經新歲未還歸,堪恨情如水。……乞求待見面,誓不辜[負]伊。”則是敦煌文獻P.2838《曲子拜新月》中,一位在七夕之夜祈願丈夫回心轉意、歸家團聚的怨婦心聲,這種類似瓊瑤劇片段的祈願,月亮一定接收到了許多,也未有分別。

中國人自古將牛郎織女視為重要的愛情符號之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七月初七的相會,勝卻人間無數。但如果秦觀來了敦煌,他那“勝卻人間無數”的概念和認知大概會被刷新。

莫高窟第85窟《報恩經變》中的“樹下撫琴圖”,定格了一個令人駐足的愛情瞬間。

印度波羅奈國太子善友為救濟眾生,入海赴龍宮求取如意寶珠,卻被弟弟惡友刺瞎雙眼,將寶珠也搶奪了去。善友太子流落利師跋國,為王宮看守果園。於果園中撫琴彈奏,成了他唯一排遣情緒的方式。一次偶然,利師跋國公主聽聞琴音,心生愛慕,不顧父王反對,與善友結為夫妻。婚後,善友披露自己的太子身份,雙眼複明,攜公主返回波羅奈國,索回寶珠,變現衣食珠寶救濟眾生。

故事結局固然圓滿,動人的最是樹下撫琴的瞬間,寧靜雋永。

高山流水之所以珍貴,全因為懂得。善友太子也許還沒注意到利師跋公主的出現,公主已經在琴音裡翻閱了他的前半生。

愛情是人類的永恆話題。

愛情當中收獲快樂和回收苦痛的多少總不可預知,但絲毫不影響她永久地成為每個人心中最按耐不住的衝動和最美的期待。她是刀尖上的蜂蜜。

即便相愛全靠運氣

也希望你所得皆為所期

本平台所發布圖文內容除特別注明外,版權歸敦煌研究院。

如需轉載,請聯繫敦煌研究院獲得授權許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