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線 | 複星人工智能落子杏脈科技

騰訊《一線》 卜祥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浪潮到來之時,投資起家的複星集團成立了一個孵化平台,相關的項目和公司應運而生。後來成為杏脈科技CTO的房劬,2017年來到複星的時候作為技術專家,為金融,零售,保險等多行業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服務。

後來健康成為房劬和杏脈團隊所選擇的賽道。複星在健康領域背景是其中一個原因;健康行業所能夠帶來的影響是另一個決定因素,房劬認為“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領域”,希望在這個廣闊的領域“做出點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潛力很大,選擇也很多,房劬打算從肺結節醫療影像智能診斷領域開始切入。原因有兩點:第一,肺結節相較於其他醫學問題而言是一種相對單純的病理改變,表征與病理幾乎呈現了完全正相關,適合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來解決的問題。第二,肺結節醫療影像診斷是2017年醫療領域人工智能創業最火,或者說是最擁擠的一個賽道,“我們就要挑一個大家都去的賽道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2017年9月15日,是杏脈科技團隊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天,他們在世界醫療影像(肺結節檢測)LUNA大賽中贏得了全球第一。

對於醫療影像智能診斷這一個門檻極其高的細分領域而言,LUNA呈高開放性,頗像是對研發人員們的技術年度考驗。杏脈所面對的競爭者非常多:參與LUNA的3000多支隊伍裡,既有海內外頂尖的高校團隊,也包括業內知名的阿里iDST、科大訊飛等在人工智能長久耕耘的企業。2017年11月,LUNA的雙榜冠軍最終落到杏脈科技手中。

有。

實際上,杏脈團隊於2017年初才剛開始組建。5月,團隊核心技術人員只有包括如今杏脈科技的CTO房劬在內的兩個人,卻一路從排行榜50多名躍升。到年底,團隊經過一番擴容,仍然不足10人,卻站在了最頂端。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健康

為什麽複星參賽團隊能贏?“因為我們是一個比較綜合的團隊,人臉識別我可以很輕易地獲取幾千萬、甚至幾十億數據。”房劬介紹說,但是醫學場景不同,需要更專業、更多元化的人才。比如數據標注,房劬找來的專業醫生去標注數據,其效果是僅靠一套深度學習算法沒辦法做到的。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專家,房劬2007年就從事人臉識別,以圖搜圖等電腦視覺方向的研發工作。2010年加入百度後,一直從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方向的研究和開發。後來加入攜程,負責整個搜索業務,並從零開始發展人機對話,解決對攜程意義極大的客服需求問題。

“我是做互聯網出身的,我個人認為,互聯網能被人工智能改變且產生巨大價值的太空是有限的,就是搜索、廣告、推薦等。”房劬告訴騰訊《一線》。而這些領域“玩法都已經很清晰了”,人工智能真正能夠創造巨大改變的場景到底應該在哪?房劬認為,“這個賽道,只可能在傳統行業出現”。

健康和醫療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方向。他意識到兩個問題:一,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一切,複星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行業數據和資源可以好好利用。二,眾多公司,如BAT、科大訊飛,還有新興的商湯科技等等,都在布局人工智能醫療,複星要涉足,有機會做出相對優勢。而這些,首先要從人才隊伍搭建做起。

在LUNA競爭賽中初步證明自身後,房劬開始四處找人,搭建團隊。第一個招過來的候選人是卡耐基梅隆畢業的一個學生,說服這類很容易在美國留下來的學生,房劬越洋電話打了三四次,每次三個小時以上,終於打動了對方。

除了深度學習人才,他還找了流體力學、圖論、傳統電腦視覺專家;有從GPS、飛利浦、西門子等過來的一些做電腦視覺醫療影專家;還有從三甲醫院過來的一些主任、副主任等。交叉學科背景的“一個綜合的團隊。”房劬告訴騰訊《一線》。

在複星集團層面,2018年2月13日,杏脈科技從複星內部孵化器正式獨立運營,成為複星國際與複星醫藥全資控股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專注於人工智能醫療影像輔助診斷。何川成為杏脈科技CEO,與房劬搭檔。

內部孵化獨立

獨立後的杏脈科技有了清楚的目標:依托複星在大健康、醫療等領域二十年的深度積累,杏脈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持續創新,打造業內最具實用性的人工智能產品,拓展早篩、疾病預測、醫療康復等應用,智造國民健康生活。

以肺結節CT片子為例,三甲醫院一個醫生一天要看上百病例,一個CT,要看三四百張片子。醫生只能在非常短時間內,比如一分鐘或者兩分鐘之內看完一整個病例,“你想在一分鐘之內看三四百張片子,找出一個3~5毫米結節,很容易漏。”房劬說。日本一些高端體檢機構,一個醫生看一個病例起碼要半小時,到國內醫院只剩下兩分鐘。

如果用人工智能加速進程,輔助醫生,將能提升效率。

在理論、技術、團隊和資本方面都準備好之後,2017年年底,算法團隊之後,迅速搭建產品工程化團隊,2018年4月上線杏脈科技的第一個產品,針對放射科的杏脈銳影。至2018年9月,杏脈科技已初步完成產品、醫學、業務、銷售等團隊的搭建。。

快速發展的公司提供了很多成長機會。房劬最早招來的卡耐基梅隆的學生,承擔了最重要的肺結節良惡性判斷工作。肺結節檢測出來之後,判斷病人得癌症可能性多少?這一步由這位學生負責,帶一個小團隊。

不過,杏脈銳影真正要進入尋常百姓看病的醫院,還要拿到主管部門批準的新型醫療器械證書,如果是肺結節需要有三類證。杏脈科技這個產品已在當前公布的第一批候選名單中。 房劬比較滿意杏脈是“上海唯一的一家。”

房劬還介紹了一款正在研發中的軟硬體一體化設備:一體顯微儀。複星旗下有一家做顯微鏡的公司,專門做數字掃描顯微鏡。有一次房劬去一個會上演講後,對方找到他,提了幾個需求,第一塊是瀏覽病毒分期分型。

孩子得了感冒,拿一個咽試紙刮片,在喉嚨那裡刮一下,塗在膜片上。後面處理時要拿熒光劑撒在上面,讓醫生去看。熒光劑特別傷醫生眼睛,醫生抱怨說每天看這麽多,眼睛都要瞎了,成為一個痛點。

如果用一體顯微儀,通過AI來服務診斷,幫醫生先標注一些潛在可能病灶,最後讓醫生把關,也可以省去醫生很多事。房劬的方案是顯微儀與算法一起綁定,接下來走注冊的過程。最終形成為醫生工作實實在在減負。目前“人工智能顯微鏡一體機”已經啟動投入市場試用。

類似的解決方案和產品,房劬一直在不斷設計、完善當中,儘管還沒有確定商業模式,“但我覺得非常明顯的需求擺在那裡,真正有社會價值的東西肯定會得到認可。”他說。

2018年9月1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杏脈科技推出全體驗式的“未來診室”展台:半弧形的界面,全操作式的平台,每一個觀眾走進去,都能直接體驗從問診,攝片,診斷再到建議的病例診斷過程,這個裝置正是杏脈對於未來智慧醫療的規劃藍圖。

複星內部認為,每一個孵化新型的公司,都足以孕育出千億規模市值的公司,目前看來,杏脈科技被集團寄予厚望。複星國際總裁助理、杏脈科技CEO何川告訴騰訊《一線》“郭總(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給我們一句話,快速做到全球第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