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約車“安全與便利”都是公眾需求

社論

民眾對網約車的需求其實是魚與熊掌得兼,既便利又安全。

在滴滴整改第一夜,擁有1.5萬輛計程車的成都卻讓市民在深夜出行遭遇了計程車難尷尬。據媒體報導,深夜,在九眼橋附近聚集了一大批打不到車的人,計程車開始不再打表,轉而喊價;有人還給熟識的黑車司機打電話,“我幫你找個活兒……”。無望之後,一些市民改為接受高價拚車。不僅成都,全國多個大城市的繁華地段亦出現了此種狀況。

有網友因此戲謔道,“恭喜你們,重新回到計程車難、司機繞路甚至不打表的年代!”其實,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夜班族等“夜貓子”,因為他們在經過一天的工作勞累後又陷入計程車難的煩憂之中。在經歷過網約車平台帶來的計程車便捷之後再回到計程車難時代,這會是民眾難以接受的現實。

所以,在這一波輿情中,我們也看到了真實的民意訴求——民眾既希望網約車安全,也需要網約車帶來的便利。很少有人願意退回到只有計程車的時代。

對網約車平台的整改,目的是要讓網約車平台有能力做到“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但整改的目的當然還是要保障市民的出行便利。否則光有安全,卻無便利之宜,整改便失去了其應有之義。民眾對網約車的需求其實是魚與熊掌得兼,既便利又安全。

如此看來,整改還需相關部門和網約車平台全力以赴,快馬加鞭,盡快還市民以安全基礎上的出行便利。這需要網約車平台擔起責任,不可心存僥幸,同時,也需要相關監管部門通力合作,搭建共同的安全出行網絡平台。因為出行安全本身就是一種公共服務,而相關部門的監管同樣也應該服務於民眾出行便利這個大前提。

當此之時,無論是網約車平台還是監管部門,都應該反思的問題是,怎樣讓一種新經濟、新模式最大化地服務於公共利益?無論是網約車企業此前對安全的忽視,對地方查緝違法運營車輛的消極抵製,還是一些地方政府對網約車政策的各種苛刻要求,都非正常狀態。這種監管與被監管對象之間持續多年的混亂與緊張關係,在很多行業都是罕見的。

在網約車領域,最怕的就是企業與相關政府部門之間信任稀薄,而最終為此買單的卻是公眾。

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相關監管部門再怎樣要求網約車企業展開安全大檢查,都不為過,而企業也理應痛改前非,為公眾安全負責。故而,相關方需要以問題為引導,以民眾利益至上為原則,協同並進解決問題,同時,也需要超脫於當下的具體問題,而構建健康的行業運營和監管生態。

網約車行業的治理應該遠離意氣用事,超越固有的利益格局。如果各方都能本著公眾利益最大的原則,相信各監管部門和網約車平台則能夠共同找到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