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流量有擔當,年度國民綜藝《極限挑戰》助農為樂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朝明

當下的電視熒屏,一些綜藝節目通過“嫁接公益”,開辟了一條通向正能量的通道。

6月30日(周日)21點檔,東方衛視播出了《極限挑戰》第五季第八期節目,孫紅雷回歸節目,與黃磊、羅志祥、張藝興、王迅、迪麗熱巴、嶽雲鵬、賈乃亮一起“變身”農產品銷售員,在烏鎮的水上集市,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產品銷售比拚。

作為一檔勵志國民綜藝,《極限挑戰》以大眾更易接受、更易傳播的綜藝形式,為推廣長江流域的扶貧農產品貢獻一份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助農扶貧過程中的樂趣與愛心;同時,節目在觀眾心中也播撒出公益的種子,傳播社會正能量,塑造了真善美的價值觀。

助農扶貧,綜藝從小事、實事做起

脫貧攻堅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艱巨任務,要求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掉隊。在此願景下的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它的最大特點是運用社會力量參與到助農扶貧過程中。

作為國家戰略大計,長江經濟帶橫跨大半個中國,勾畫出中國經濟新篇章,助農扶貧問題,也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內容。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五季契合時代發展脈搏,整季節目主題為“長江行”,在展現長江流域生態風景與人文歷史的多元化之美的同時,節目內容也將更多視角轉向公益扶貧領域。

長江流域有很多農產品,這些農產品代表著當地的特色與文化,本期節目《極限挑戰》“極挑團”來到烏鎮,受到長江流域農戶代表們的委託,幫忙銷售各地的農產品,支持扶貧工作。

節目中,來自長江流域的農戶代表們在烏鎮的碼頭上,現場招聘“極挑團”為銷售員,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而說起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的日喀則市,除了境內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外,還有一個別稱叫做“世界青稞之鄉”,節目中,日喀則農產品銷售代表希望通過節目銷售青稞產品,助力產業扶貧,惠及更多農戶。

“肉,鮮嫩、肥美、有營養;如果你還在考慮逢年過節送朋友什麽樣的大禮,如果你還希望健康陪伴著你,那麽,你有幸碰到了我,不如來點土特產,草原原生態,青海犛牛肉。”——“極挑團”成員賈乃亮的這段“售賣”廣告語讓人心動。節目中,青海犛牛肉農產品銷售代表介紹了青海犛牛肉風采與魅力,極具高原特色與營養價值。

重慶萬州地處長江流域,盛產的紅茶天然有機無汙染,但由於交通不發達,產品較難銷售出去,節目中來自重慶萬州紅茶銷售代表希望委託“極挑團”成員成為紅茶銷售員,幫他們打開銷路。“來自偏遠山區的無汙染紅茶,請大家獻出愛心……”節目中黃磊等化身為重慶萬州有機紅茶銷售員,使出渾身解數現場幫助萬州紅茶“叫賣”。

此外還有湖北恩施的土豆以及來自長江流域的特色農產品野生黑木耳、蜂蜜、橙子等,這些農產品已經成為當地經濟旅遊發展的一張名片,在“極挑團”成員的積極“吆喝”下,可謂是C位出道,頗具人氣,通過《極限挑戰》的窗口,提升特色農產品知名度,這不僅是幫助貧困地區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也是明星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節目的社會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我們的使命感更強了。”正如《極限挑戰》第五季總導演施嘉寧在採訪時所說,基於全季“長江行”主題的貫穿式切入,第五季《極限挑戰》每一期節目帶上了更多貼近現實生活、更具煙火氣息的表達方式,傳遞出更多溫暖的力量。

好玩不變,

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踐行公益

“好玩不變;劇情化綜藝的框架不變;觀眾對MC的情感投射不變。”施嘉寧在解碼本季節目的變與不變時表示,《極限挑戰》是一個戶外的喜劇節目,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給觀眾帶來解壓的效果,所以好玩是第一位;本季節目延續了區別於其他戶外真人秀最大特點,即遊戲劇情式綜藝。

此外,施嘉寧還表示,觀眾看《極限挑戰》,最終看的還是人物,前幾季粉絲對幾位主要MC都產生了情感投射,這一季新人進來後,同樣將人的因素放大,讓觀眾慢慢喜歡上新來的MC,又不會違背《極限挑戰》原有的風格。

從本期《極限挑戰》節目設置中,可以看出公益精神已經成為節目的筋骨,並在遊戲環節中得以踐行。不過,做生意並沒有那麽簡單,除了外部因素,還要面臨真實的市場競爭,“極挑團”成員首先要接受銷售素養的考驗,比如思維方式、反應速度、身體素質、表達能力等,通過一定的考核之後才可以上崗。

在通過各項考核後,“極挑團”成員才成為一名農產品銷售員,在烏鎮的水上集市展開農產品銷售大比拚。為了讓這些愛心助農產品賣得多,品牌傳播的更廣,以籌集更多的扶貧基金,“極挑團”兵分三路,展開“花式”叫賣,他們紛紛各顯神通,即興發揮,助農為樂,歡樂不斷。

比如羅志祥和迪麗熱巴直接拿著喇叭,在船上吆喝叫賣“各位父老鄉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土豆渾身都是寶,如果再把蜂蜜配,那才是人間最美味;土豆、蜂蜜加青稞,味道好的沒法說……”王迅即興發揮的廣告詞,吸引著當地群眾購買熱情。

最後,通過大家的積極努力,各自推銷的農產品一掃而光,足見“極挑團”成員的親力親為以及實打實的“帶貨”能力。而隨著節目的播出,這些特色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將傳播的更廣,就像青海犛牛肉農產品銷售代表所說:“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這些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可以說,每期的《極限挑戰》與生活密切聯繫,既做到了真正“接地氣”,又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難得可貴的是,“極挑團”成員為助力愛心扶貧事業所做出的努力,這些都讓節目本身的品質與內涵更上一個台階。同時,又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了更好的傳播效果,真正做到了“有意思、有意義、有情懷”,讓電視節目真正發揮出相應的社會責任。

與愛同行,

拓寬綜藝節目的價值邊界

“為公益事業做出你們的貢獻。”賈乃亮的這句“吆喝”語直抵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這就是與愛同行的力量。而有效的傳播離不開喜聞樂見的形式,綜藝融入公益讓更多的觀眾關注公益,踐行快樂公益的理念。

這期節目貴在“真而不秀”。最真實的,往往最能觸及心靈。“極挑團”成員來到鬧市街頭,使出渾身解數銷售農產品,他們一起劃船、臨時組織廣告語、浮動銷售價格、與群眾討價還價……這一刻,他們都是真實的個體,真情的流露,用親身經歷贏得觀眾。

無論是扶貧還是圓夢,又或者是倡導,都能在綜藝的娛樂中讓我們感知公益的理念與意義,感受溫暖的傳遞,讓正能量的意義與歡樂的觀感體驗並存。

《極限挑戰》作為一檔勵志國民綜藝,長時間積累的閱聽人基數大、主體多元、年齡層次豐富,更為關鍵的是相比於物質扶貧,節目的最高境界在於影響人心,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助農扶貧,營造全社會人人做公益的氛圍,為精準扶貧夯實價值觀層面的基礎。

可以說,東方衛視《極限挑戰》將助農扶貧注入節目,拓寬了綜藝節目的價值邊界,在傳遞和引導社會正能量的新時代發揮節目與平台影響力。“極限挑戰,這就是愛。”正如黃磊在節目最後分享時所說:“我們所做僅僅是一點事情,但是我們要相信,做這件事情可能會改變身邊的人,甚至是改變我們自己,願中國更富強,願人民更富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