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安街最老當代建築換新顏,夜景成新“打卡點”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長安俱樂部旁、與北京飯店隔街相望的東長安街6號樓曾掛滿爬山虎、略顯陳舊。這座堪稱“長安街最老當代建築”的六層磚樓,自落成起已靜靜矗立了66個年頭。經過四個多月外觀整體改造升級,東長安街6號近日重新亮相。棕紅色的牆身,微微泛黃的乳白色牆頭,與天安門區域核心建築的紅牆琉璃瓦相得益彰。一到夜晚,新設的燈光靚麗繽紛,成為長安街上、王府井周邊一個新的“打卡點”。

東城區“百街千巷”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濤介紹:“這次改造主要是對建築外觀進行全面整修,同時配合燈光效果,是長安街景觀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外觀整體改造升級後的東長安街6號樓。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歷史:

改造時發現磚全部是“開灤老磚”

北京飯店、民族飯店,各部委大樓……這些聞名於世的建築整齊地排列在長安街兩側。相比這些知名度極高的建築,東長安街6號樓顯得頗為低調。

據介紹,東長安街6號是蘇聯援建項目,1953年便告落成。彼時長安街並非現在模樣,為了交通通暢,長安左右門剛於一年前的1952年拆除,而以人民大會堂為首的十大建築則直到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前都尚未落成。長安街6號風格與十大建築類似,但落成時間早了很多,堪稱“長安街最老當代建築”。

這座建築歷史淵源有多悠久?它所用的磚都是來自洋務運動創辦的磚廠。

記者在改造工程項目部會議室裡,看到一塊6號樓原結構中的“大號”紅磚放在窗台上。這塊磚不僅體積比常見的紅磚大了1/3,重量更是重了一倍左右。磚塊正面寫著“KMA”三個大寫字母,代表的正是中國近現代工業開端——洋務運動中創建的開灤礦務總局的縮寫。

6號樓原結構中的“大號”紅磚正面寫有“KMA”三個大寫字母。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王濤說:“所有的磚都是上世紀50年代出自當時中國最好的磚廠,足見當時6號樓的重要性。”

難度:

建築圖紙無法找到,管道需要重新排查

王濤介紹,由於當時蘇聯援建的相關資料已經無法找到,6號樓的許多基礎信息都無從獲知,這為項目開工建設的各項手續和改造帶來了極大難度。業主方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僅用1個月時間,便協調實現了12個部門相關手續全面落地,為項目快速推進奠定了基礎。

因為缺乏歷史資料,設計方以大樓的實際情況為主進行設計。但是承擔施工任務的北京城建亞泰集團項目經理魏曉明表示,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內部結構不明了、不清晰,又對原來設計方案進行了多次調整。雖然改造看似簡單,但諸多地方需要進行深化設計。

“主大門雨棚就是例子。雨棚是一個往外的挑簷,我們考慮了這座樓的年久程度,怕結構不穩定,又在雨棚的上面加了四道斜拉,保證了穩固程度。”魏曉明說。

魏曉明解釋道,這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這座樓是磚木結構的,牆體裡邊都沒有鋼筋,都是用一些橫豎的木條加上一些稻草來維持牆體的穩固。

改造方案中還設計了中央空調系統,6台主機要放置在屋頂上,每台重量超過800斤。“老樓的資料缺失,不確定樓頂能否承受這樣的重量。我們謹慎考慮後,聘請了專業的國家檢測機構對樓體結構進行了承載力測量,最終將主機擺放在樓板的主梁和牆板的受力點上,確保安裝時不對樓體造成影響。”魏曉明說。

此外,施工方還對樓體周邊管道進行排查,發現有燃氣管道。魏曉明說,給6號樓改造升級帶來難度的還有帶戶施工,樓內共有7戶部門辦公,改造中不能影響各部門工作。

經過外觀整體改造升級後的東長安街6號樓。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洗臉”:

除掉爬山虎,重做防水系統

東長街6號樓外牆曾被厚厚的爬山虎包裹,這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有些爬山虎會鑽入空調外掛機內,把螺旋槳給纏死,很容易造成火災。

改造施工面臨的首要任務,便是給老樓“洗臉”。“洗臉其實就是把樓面的爬山虎給扯下來,再對牆面進行打磨,塗刷新的塗料。”魏曉明說。

負責清理牆面的工人說,別看爬山虎輕輕一拽就能拉下一串,但痕跡很難清除。爬山虎還亂鑽,除了往室內爬,鑽進空調裡的那些清理起來非常複雜。項目部使用手持打磨機,將打磨頭更換為鋼絲刷打磨頭,如同“洗臉”一般,把牆面上每一串爬山虎的行走路徑都仔細打磨一遍。整個6號樓僅爬山虎清理就用了8台專用渣土運輸車才完成。

完成清理後,項目部選取了三種不同顏色的外牆塗料。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科科長曹靜介紹,在充分考慮了長安街“宮牆紅”的主色調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特點和與周邊的融入度,選擇了棕紅色牆體與乳白色屋頂的方案,讓建築既有翻新的靚麗,又保留了歷史的厚重感。

6號樓屋頂雖然經過幾次維修,但屋頂的防水體系依然老化嚴重。考慮到長安街施工不允許使用明火作業,這次改造中,項目部對原防水基礎進行清理之後,採用了一種全新的環保防水塗料。這種塗料的施工模式類似於做千層餅,塗覆了防水砂漿、底層塗料、一層專業無紡布之後,再塗兩層塗料,再加一層無紡布,再塗刷兩層塗料,整道工序下來僅塗料就刷了8次,最終要刷出3.5毫米厚的均勻防水層。為保證屋面的防水安全,就連屋頂的外挑簷和女兒牆都進行了塗刷。

創新:

燈具隱身,夜裡“見亮不見燈”

作為長安街夜間景觀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6號樓外觀改造升級中的亮點之一便是燈光。夜間開啟照明後,屋頂的燈帶、空調室外機罩的燈管、立柱的豎向照明等燈光將整個6號樓的輪廓照射得分外清晰,立體感十足,棕紅色的外立面與燈光的反差,更加凸顯了6號樓的高端大氣。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牆上其實看不到燈。

“見亮不見燈”是怎麽做到的?魏曉明揭秘,所有的燈具都被隱藏了起來。有的安裝在窗台的下沿,有的則隱藏在屋簷,力求燈光隻照亮建築物本身,而不會產生發散光,避免了對周邊環境造成光汙染。

這其實對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牆面平不平,就怕側光照。有一部分牆面在裝上燈後,發現並不平整,我們又全部重新粉刷了一遍。”魏曉明說。

“長安街邊的建築,光是亮燈模式就至少有三種。”魏曉明表示,平日、節日和重大節日,都有著不同的亮燈模式。以東長安街 6號為例,平日,一般隻點亮建築物外圍的輪廓燈;而一旦到了重大節日,夜景照明燈就會全部打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