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好“綠色文章” 推動綠色發展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的發表,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制度安排,總結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環保、林業等各相關部門的配合,那麽西藏林業系統這幾年采取了哪些環保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西藏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宗嘎。

青藏高原

“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林業系統堅持‘兩山論’,把改善生態作為根本方向,把做強產業作為強大活力,把保護資源和維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基本任務,把改革創新作為關鍵動力,把依法治林作為可靠保障,精心謀劃、主動作為,為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西藏建設,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貢獻。”宗嘎開門見山地說。

宗嘎介紹說,近年來,西藏始終把做好頂層設計作為第一要務,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得到健全:先後頒布了《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辦法》等十幾部法規;初步建立了自然保護地體系,截至目前,西藏林業系統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處,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8處,全區8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建立;確立了生態補償制度,2014年以來,西藏先後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投入資金1.5億元,試點區域初步實現了濕地保護與改善群眾生活水準雙贏局面。

“我們還把生態保育作為重要抓手,著力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現在已取得顯著成效。”宗嘎告訴記者,一是生態退化得到有效控制。西藏實現森林面積和蓄積持續“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逆轉”,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在西藏越冬的黑頸鶴約8000隻,佔全球黑頸鶴數量的80%左右;藏羚羊已由原來的5-7萬隻,恢復到目前的20萬隻以上;野犛牛也已達到1萬頭;國際上曾認為早已滅絕的西藏馬鹿,1995年在西藏桑日被重新發現,現已達300多隻。三是重點生態工程初見成效,以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為依托,推進森林防火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防沙治沙、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林業棚戶區改造、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林業良種基地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的建設,提升了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宗嘎表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西藏林業產業逐步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修複和建設為主轉變,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向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轉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種苗生產、核桃等特色經濟林種植、林下資源采集已成為第一產業的新亮點,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助民增收效益顯著;設施林業發展潛力顯現;生態旅遊影響力不斷增強,珠峰、雅魯藏布大峽谷等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巴松錯、然烏湖等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國內外遊客的首選目的地,2017年,林業總產值達32.16億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