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 | 奧迪車主真的更容易得白血病嗎?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查證者:胡遠東 | 醫學博士

最近很多媒體都轉發了網文《他們都買了奧迪車,他們都得了白血病》,由於事件涉及對象是中年、中產這個掌握社會輿論主導權的群體,因此反響和爭議都很多,筆者根據網文給出的信息和2017年的一份對奧迪Q5的車內空氣質量測評報告進行了一些數據推演和解讀,希望有助於讀者理解此次事件。

一、奧迪車車主得白血病的風險更高嗎?

要證明“奧迪車主更容易得白血病”,我們需要將奧迪車主的白血病發病率與人群平均水準進行比較。首先來看奧迪車主這個群體,網文中給出了6名奧迪車主罹患腫瘤的信息,其中5人為白血病,1人為肺癌。5名白血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0.2歲,3人購買的車型為奧迪Q5,2人購買的是奧迪A4,車輛出廠的時間為2013-2015年,從各種渠道估算,這三年奧迪Q5、A4兩款車在中國市場總銷量約為67萬輛,我們以“一車一人”這種同等病例數下發病率最高(分母最小)的方式進行計算,可知在“2013-2015年內購買了奧迪汽車”這個群體的白血病發病率為5/67萬=0.75/10萬(每10萬人有0.75個新發病例)。

而在國家癌症中心編撰的《2016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2013年中國40-44歲人群淋巴性白血病、髓系白血病和未分類白血病的合計發病率為3.76/10萬,兩相比較可知,奧迪車主的白血病發病率約是同期全國平均水準的1/5。

對於這個與“奧迪車主更容易得白血病”假設背道而馳的結果,至少有三種可能的原因:

(1)奧迪車主的白血病發病率確實低於人群平均水準;

(2)還有大量的奧迪車主患有白血病但沒得到診斷;

(3)還有大量的奧迪車主患有白血病也診斷了,但是未在網文作者收集到的信息之內。

不管原因為何,網文用“5名車主購車後患上白血病”推論出“奧迪車主更容易得白血病”的方式都是不太正確的。

二、從2017年的一份奧迪Q5車內空氣質量測評報告裡我們能讀出什麽?

首先,從該報告中我們可以認為受檢的奧迪Q5汽車確實存在較為普遍的異味問題,因為在主觀感受環節,78.3%的測評員認為奧迪Q5車內氣味重,有43.5%的測評員認為奧迪Q5車內氣味“令人不適、嚴重不適、難以忍受”。

但從“很多人認為奧迪Q5車內有嚴重異味”並不等於“Q5車內含有濃度足以致癌的汙染物”,惡性腫瘤的發生需要有足夠多的染色體突變且未被自身免疫機制清除的細胞,因此與機體在致癌因素中的暴露水準、暴露持續時間都密切相關,並不是車內有甲醛或苯就一定致癌,而是要測定汙染物的濃度、車主用車的總時間等指標。如果與已知可致癌的最低毒理學閾值接近,那麽才有理由懷疑車主患癌是由奧迪汽車引起的。因此客觀檢測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參考標準最嚴、超標率最高的靜態檢測環節中,有21輛車(91.3%)甲醛超標,5輛車(21.7%)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超標,說明如果以檢測標準作為依據,有較高比例的奧迪Q5汽車屬於不合格產品,但報告中只是給出了超標汽車比例,而未給出測得的甲醛、苯等汙染物的絕對值、平均值,無法比較車內的實際汙染物水準與毒理學上已經明確可致癌的汙染物水準之間到底孰高孰低,因此仍然不足以證明“受檢奧迪Q5汽車內含有濃度足以致癌的汙染物”。

測評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測評對象為“消費者自願提出車內空氣質量測評申請”的奧迪汽車,也就是說那些沒有明顯異味、車主覺得沒必要測評的汽車已經被提前剔除了,所以該測評得到的結果實際上是 “車主認為有異味的奧迪汽車中有多少是車內空氣質量不合格的”,而不是“所有奧迪汽車有多少是車內空氣質量不合格的”,顯然前者的比例要比後者高得多,這屬於統計學上的“選擇偏倚”,即選擇測試對象偏好帶來的結果偏差。要回答後面一個問題,需要更加嚴謹地設計好樣本量和抽樣方法,抽取更多的奧迪汽車進行檢驗,本文中不再贅述樣本量計算的詳細過程,對於奧迪車主這個規模以十萬人計的群體,所需的樣本量(即需抽檢的汽車數)應當在數百到一千左右(具體數據取決於檢驗的置信水準與置信區間)。

三、結論

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筆者支持一切消費者維權的行為,因為這是對法律的有效補充,但不得不提醒,維權不僅要程序合法,更要有站得住腳的科學依據,這樣才會避免陷入各持一詞的僵局、才能不落到比誰更有能量、更能煽動公眾情緒的怪圈中去,具體到這個問題,無論網文還是測評報告給出的信息,都尚不足以支撐“奧迪車主更容易得白血病”、“奧迪汽車致癌”這樣的結論,需要更全面的信息、更多的測試和更嚴謹的統計分析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本文編輯:marthaywang

還有更多問題求真假?微信搜索“較真辟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較真妹等著你~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