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樣讓菩提心的種子發芽?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是誰惹惱了你》29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怎樣讓菩提心的種子發芽?

雖然任何人都可以聞思修同步進行,但也要看其是否具備傳承,是否得到善知識的引導。聞思修同步進行,是在至少具備傳承和善知識引導的前提下所提出的要求。否則,很容易墮落成“法油子”。

懂得修行的標準非常重要。要想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進步,唯一要看的就是我執有沒有減少。如果我們學法越多、修行越久,我執越大,那就拜託你不要再修法了,請把佛珠放下,出去吃喝玩樂、遊山玩水吧,這樣也許更實在一些。

皈依數年,仍不能生起虔誠心,應當念誦百字明咒來懺悔業障;

學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離心,應當觀修四共加行來斷除貪欲;

認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心,應當修持自他交換來降伏自私;

禪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見,應當持誦《心經》和《金剛經》,並實修大手印的殊勝智慧來摧毀無明執著。

學佛應該像往牛奶裡倒水,牛奶與水融為一體,永遠無法分開。如果佛法融入了我們的內心,合二為一,在我們死亡之際,佛法便會產生作用。即使死後,佛法也不會離開我們的心,並且不斷地利益著我們,這才是佛法加持真正的意義所在。加持絕非把鈴杵置於頭頂,或用佛珠摸摸頭頂那麽簡單。

當我們往水裡倒油時,油會漂在水面上,不會與水相溶。油永遠是油,水永遠是水,油永遠不會具有水的作用。同樣,如果心沒有與佛法相應,不管我們修行了多少年、念了多少咒、修了多少法、去了多少個聖地朝聖,佛法對我們不會有絲毫的益處。

我經常聽弟子說,覺得世間的事情沒有意義,這其實是學佛的一種障礙。有沒有意義看我們為誰做,為什麽做。為自己做則沒有意義,為眾生和他人做就很有意義,就會成為一種修行。如果什麽都為自己考慮,那麽佛法也會變成世間的東西。

作為一名佛弟子,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見地等佛法的很多殊勝的事我們暫時做不到,孝敬長輩、做一個善良的人、幫別人做飯等世間的很多接地氣的事我們又不願意做,那我們到底做一些什麽呢?

不論國家民族,不論男女老幼,也不僅限於人類,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福田。我們幫助一個眾生,就積累了一次福德。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觀念,就會發現日常生活裡積累福德的機會太多太多,一切世間俗務都可以不違背佛法。

自他平等的修持是要能夠慢慢體會到別人的感受,體會到別人需要快樂,體會到別人也不願感受痛苦,這樣的話你才會考慮到別人,去關懷別人。

現在我們自己已經開始學佛,也懂得了佛法的珍貴,以及佛法對於人生的重大意義,但是我們的父母不一定相信佛法。那麽,他們的來生就沒有方向,也可能要墮入惡道。如此一想,我們自然就會對父母產生悲憫之心。有了這悲憫之心,我們心中菩提心的種子就開始發芽了。

修行人一定要把佛法中提及的“因果不虛”和“無常”的理念銘記在心,並養成習慣,尤為重要的是要具備無私奉獻和利益他人的理念與精神,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沒有離開這些理念的話,也就是保持正念,那麽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修行。

如果僅僅追求持咒的數量是不夠的,還要在虔誠心的基礎上,調整心態、保持正念、專注持咒,這樣才會進一步改善內在的素質和淨化心靈。比如念觀音菩薩心咒,就能起到念得越多嗔恨越少,念得越久慈悲越大的作用。如果我們能達到這樣的成效,那就真的做到佛經中所說“證一分功德,斷一分煩惱”的境界了。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