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裝劇那麽多,為啥偏偏不拍這三個朝代?

本文來源於 收藏馬未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古裝劇是大眾化的電視劇題材,不論是史實改編還是架空背景,只要是製作精良,情節合理,歷史線索嚴謹的劇,都能收獲良好的口碑。

但在這之中,晉到南北朝,五代十國,元朝三個時期的故事卻很少有編劇和導演垂青,這是為什麽呢?

魏晉南北朝

如果不是對這段歷史有一些興趣的人,甚至很少有人能說出魏晉南北朝的所有王權和更替順序。

除了本身這段時期的政權就很複雜以外,《三國演義》的出名我想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部誕生自元末明初的小說,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大多數人了解三國故事,都是從《三國演義》而非真正的正史《三國志》裡來的。

提起晉,許多人習慣在前面加個“魏”字,一方面是因為文化上傳承接續,而另一方面似乎也以中國人的儒學思維,提醒著讀到“魏晉”這個詞的人,叛主是一件不可遺忘的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被用以形容野心非常明顯。其實,真正改魏為晉的皇帝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然而自司馬炎之後,晉朝就再沒出過什麽靠譜的皇帝,這些人裡知名度最高的晉惠帝司馬衷,留下一句“何不食肉糜”的千古“金句”,遺臭千年,不知道司馬懿泉下有知會怎麽想?

法國歷史上,路易十六的瑪麗王妃也有“為什麽不吃蛋糕”的“金句”。我尋思著你倆才應該是一對?

皇權羸弱必然導致地方割據和外族入侵。幾場大戰讓中原皇權被少數民族欺負得不能自理,晉朝的這段歷史長久以來就一直被史學家羞於提起,現在自然也沒什麽料好拍成電視劇的了。

不過,雖然皇帝不爭氣,但這個時期的大咖卻不少——王導、王羲之、王獻之、謝玄、謝道韞、謝靈運、“竹林七賢”都是這個時期的人,他們全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星。至於他們的人生好不好拍,我想就見仁見智了。

五代十國

論“透明度”,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並駕齊驅。有人曾經如此總結五代十國——“你方唱罷我登場”。七十餘年的時間看似短暫,其政權更換的速度可一點都不怠慢。

唐滅亡以後,先出現了梁、唐、晉、漢、周這五朝,此後又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及北漢等十幾個獨立小政權,各有野心的地方勢力,將中國的土地按照文化和民族割裂得如此支離破碎,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上一次這樣還是春秋時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自古有盛世修史的傳統,作為亂世的五代十國,本來保留下來的記錄就不多,歷代史學家又認為這一時期屬於夷狄篡漢,出於“正統論”的頑固思想,不願意對五代十國著墨過多,再加上前承唐後接宋兩個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自然使這七十多年成了中國歷史中的“小透明”。

如今說起五代十國什麽最知名,大概只有收錄進義務教育課本裡,南唐後主李煜的那曲亡國之音《虞美人》了。

蒙元帝國

元朝,中國歷史上領土面積最為廣袤的時期,然而在文藝作品裡留給人們的印象卻好像始終是“反派角色”——經常負責襯托張無忌、朱元璋等人的颯爽英姿。打到歐洲無敵手的孛兒隻斤家落得這步田地,說到底還是沒有足夠重視漢文化的影響力。

隻信馬蹄下踏出領土的蒙古人,對中原漢人“之乎者也”的儒生不屑一顧。在元朝統治時期,甚至對職業三六九等有“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

明朝建立以後,憋了一肚子火的史學家們雖然勉為其難地承認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分,但對它的歷史大都是“一星差評”。加上蒙古人對修史文化的輕視,自然沒有留下太多官方的文字記載。那如果想拍這個時期的電視劇,想必在考證正史方面會遇到很多難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講述明清時期的影視劇佔據了現在古裝板塊的半壁江山,除了市場用需求選擇題材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兩個時代離今天更近,也更加安定繁榮,留下的史料記載詳實、充足。否則,“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的古裝劇,估計也不會有人欣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