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隻長須鯨的重生:看一隻長須鯨是如何做成骨骼標本的

長須鯨

2019年6月25日,由深圳博物館與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識骨尋守——透過骨骼窺視生物的深化》展覽正式開幕,展覽中最震憾的是位於大廳中央一具長達13米長的長須鯨骨骼標本,栩栩如生,仿佛在大海中遨遊。

如此龐然大物的長須鯨

如何被製作成骨骼標本的呢

發現

長須鯨屍體

2014年5月5日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三沙鎮,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發現壹隻由當地漁民拖回的長須鯨屍體,體長13.5米,重約7噸。

經執法大隊法醫現場確認該鯨魚已無生還跡象,根據相關部門處理意見,最終決定交由福建當地一家生物標本公司福州森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製作成海洋生物標本,用於日後的教學科研使用。

長須鯨骨骼標本

製作過程

發現長須鯨擱淺當日,福州森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立即安排12人技術人員,前往長須鯨擱淺發生地——霞浦縣三沙鎮某海邊。

到達現場後,恰逢農歷初七漲潮期間,相關技術人員及執法大隊人員在現場等候至凌晨0點12分退潮後,連夜進行現場解剖工作。鯨魚的軀體太龐大了,只能採用埋藏法進行前期的處理。因此在將這隻擱淺的長須鯨經過解剖處理後,馬上被運送到指定地點——福建省福州市青口鎮,對長須鯨處理過的骨骼進行選址掩埋,並做好標記及保護措施,計劃掩埋時長1年。

2015年5月7日,福州森藝派遣相關技術人員驅車到達掩埋區域,歷時10小時清挖工作,將鯨魚的全部骨骼回收,並運輸至公司製作廠區,進行下一步骨骼清理。

1骨骼前期清潔工作

1. 對各骨骼部件,進行高壓水槍的沖洗。

2. 對各骨骼部件,進行蒸汽鍋爐的蒸煮。

3. 對沖洗及蒸煮後的骨骼進行下一步的脫脂處理——酒精浸泡,本過程脫脂處理需要4個月。

2長須鯨骨骼的脫脂工序

長須鯨體積較大,在脫脂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且鯨魚骨骼內的油脂量比其他物種相對的多,所以採用綜合性脫脂法:

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重複操作,使標本呈現自然美觀,色澤鮮豔,並能長期保存。

上述重復工序,需三到四次,大概歷時90天。利用自然光進行曬乾能在前述基礎上繼續發揮漂白的作用,對最終呈現的效果更加理想。

3長須鯨骨骼裝架

1、設計製作整具骨骼的支撐鐵件

根據長須鯨在大自然環境生活的狀態下,設計骨架的形態。頭骨是整具骨骼最重的骨骼,需要找好骨骼的重心點,要考慮安裝的方便性和各部份骨骼的固定方式,以及整體的美觀性。

【現場製作施工】

2、骨骼安裝固定

將預先焊接好的的角鋼槽、立柱及底座連接好,形成骨骼的支撐架,然後將整具骨骼依次安放於相應的支撐架上。

成品的長須鯨骨骼標本

還要進行最後的自然晾乾

這樣經過長達23個月的製作與安裝,這隻擱淺死亡的長須鯨在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又重新“站”起來了,向人們展示自己曾經的雄姿。

2017年北京自然博物館征集到這具長須鯨骨骼標本,編號236966,永久收藏,用作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及教育。

長須鯨骨骼標本搭建視頻

作者 | 北京自然博物館 曾朝輝

感謝福州森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資料和圖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