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代女神同台,驚豔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上周末的《聲臨其境》,倪萍請來了董卿為她助陣,這是央視兩代台柱子的同台。

強強聯手,果然精彩。倪萍和董卿的聲音是特別有辨識度的,但她們倆聯手配音《麥兜響當當》真是太絕了!

倪萍配音蠢萌的麥兜惟妙惟肖,還帶了一點恰到好處的港味,簡直是電影原聲!她之前配音《大耳朵圖圖》也上過熱搜,但她的麥兜和圖圖還是不一樣的。

董卿先是配了麥兜的同學Mary,很可愛的蘿莉音,嗲死了。

之後又配音了麥太的婦女更年期之歌,氣勢很足又帶著年華老去的無奈,還跟著片中的麥太一起跳舞。

視頻在這裡,欣賞一下

不方便看視頻的朋友也可以聽一下音頻。

倪萍和董卿這兩代晚會女神,關係很好。

前輩倪萍特別喜歡董卿,人前誇,人後還誇。

董卿開始配音時都沒有用台本;

倪萍立刻開始誇:“一般人不敢!”搞得萬茜壓力暴增。

倪萍更驕傲地說,董卿在上海台發展的時候,自己就很欣賞她,事實證明果然董卿發展得很好,現在還在做幕後。

之前董卿也邀請過倪萍參加自己的《朗讀者》,留下了同台擁抱的瞬間。

倪萍從來是對董卿特別喜歡,各種讚美不含糊。

2006年倪萍錄《藝術人生》,董卿在台下,當時倪萍作為前輩就告訴董卿,不管現在有多困難都要堅持下去,因為她手上握著最難得的機會。

董卿多年後回憶,她經常想起倪萍的鼓勵,支撐著她在央視堅持下來,沒有抱怨。

這次上《聲臨其境》董卿也說,聽說倪萍在誇自己,很興奮,很激動。

她來參加這檔綜藝也是因為倪萍:“能有這樣一次站在姐姐身邊的機會,我就是想用肩並肩站在一起的經歷告訴她,這麽多年,您沒有看錯人。”

你看,兩代央視台柱子之間沒什麽相互看不順眼,反而是惺惺相惜的。

她們倆的精彩表現也讓年輕觀眾很服氣,各種讚美,說她們有才華、很大氣啦,輕輕一出手就震撼全場……等等等等。

“央視台柱子”這個形容詞,曾經給人帶來的聯想是套話多、不夠時尚、擅長煽情。但是娛樂節目過飽和的時候,倪萍和董卿所代表的“傳統審美”以及她們的業務實力,反而顯得又很突出了。

——————————————

有了《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這兩個“清流爆款”,年輕觀眾可能更熟悉董卿。

在《聲臨其境》裡大家對董卿的配音能力也很服氣了。但是,這是董卿第一次上這種競技綜藝節目,也是她第一嘗試配音啊!!

第一次就這麽厲害?

除了《麥兜》裡一人分飾兩角之外,董卿還有一段是獨自配音蘇聯電影《辦公室的故事》裡訓話下屬女局長,一開口感覺就回到了譯製片時期,完全忘記這是董卿的聲音。

看董卿的表情也能感受她的投入!咬牙瞪眼,和平時端莊樣子宛若兩人。

這段配音的情緒也是很多變,有戲劇性的,而這種逐漸克制不住的抓狂、被對方氣到噤聲……

最後委屈得哭出來等情緒都被董卿抓得很準。

經過了《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一系列人文節目,董卿現在是知性優雅美的代名詞了,她的衣品被很多女孩推崇。

“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說的董卿吧,這幾年,董卿做起了製作人,為了節目嘔心瀝血,“長出了很多白頭髮,形容枯槁、不修邊幅,天天披頭散發、素面朝天”。不過呢,沒有精致修飾的董卿的知性美反而越發強大了。

這次錄製《聲臨其境》,跟拍編導對於董卿的嚴謹、刻苦印象深刻,讚不絕口。

董卿在北京就反覆的試配過,到了長沙之後也不斷排練、調整。

知道在開場前還是抓住一切機會在準備。

董卿平日有高強度的工作量,這次她收到倪萍的邀請馬上調整了工作表,專門抽出時間練習.......是對倪萍很重視了。

值得年輕女孩學習的是,刻苦這件事是刻在董卿的DNA裡的。

董卿的父母都是複旦大學的,董卿小學讀了四年就跳級了。

董卿父親是特別刻苦和勤勉的老新聞工作者,對董卿的要求極高,甚至到苛刻的地步。董卿曾委屈地表示,小時候似乎無論怎麽做都不能讓父親滿意。

父親會要求她不要老照鏡子,還讓董卿媽媽不給她做新衣服。

父親說: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父親還要董卿做很多家務活,每天早上讓她去操場上跑上個一千米。

逢寒暑假就讓她去打工,做各種兼職,15歲時有給賓館做清潔工,抬席夢思把她累得哭出來。

(董卿爸爸這個教育方式不提倡!)

母親會給她列各種書單,父親則讓她背各種成語、唐詩。

父母給董卿的影響是極為巨大的,以至於董卿會對自己要求很高,也會做很多準備。

她說自己不是天才,一定是那種以勤奮換取成功的人。

準備節目是方方面面都要顧及,工作量超負荷。

董卿94年入行,進入央視前就在東方衛視有不錯的成就了,拿到了“金話筒獎”。2002,董卿進入央視西部頻道,剛進入央視這兩年她也不是很受重視,在西部頻道主持的《魅力12》收看的人少,落差感很強烈。

晚上工作完一個人回家,在大馬路上達不到車,覺得“冷到心裡去”。

但即使是這樣的逆境,她也堅持去將節目做到最好,後來也真的引起領導注意。

董卿在2004年終於事業有所突破。她的工作越來越多,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年一百多場節目,而她除了準備節目就是在主持節目。

董卿很讓人佩服的一點是,無論何時她都在讀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事業低潮時,董卿在家讀《紅樓夢》和宋詞,考研考去華師大讀古典文學了。工作很多時,她也保持每晚至少一小時閱讀的習慣。2007年,她還攻讀了上戲的MFA藝術碩士學位。2012年,放下工作去了美國留學。

董卿經常熬夜處理工作或是看書,晚上十一點到一點在別人那是“身體排毒時間”,而在董卿這則是“心靈的排毒時間”。

於是我們看到,在《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裡,董卿的詩詞和文化積累跟選手和嘉賓比也是一點不遜色,詩詞說來就來。

第二季的百人團選手盛夢珂發微博說,董卿沒有提詞器,“所有和點評嘉賓、選手、百人團的詩詞互動全部都是張口即來”。

很早就有人讓董卿去嘗試做製作人。但她直到內心真正有表達欲望才動手去做。

《朗讀者》在她看來是為了自己的熱愛而誠心誠意傾盡所有的一檔節目。

她考慮的是做一檔有文化影響力的電視節目,而不在乎流量這些。

為了製作《朗讀者》董卿做了很多準備,在央視的立項可謂暢通無阻,但這反而給她帶來更大壓力,時時刻刻有那種要做到完美的焦慮感。

看她的辛苦程度就知道,把文化節目做到這麽成功,靠的不是運氣,就是埋頭苦乾。

過去大家只是覺得董卿漂亮、聲音好聽,現在則是被她在電視行業裡的綜合能力折服了。

————————

特別欣賞董卿的倪萍,在《聲臨其境》裡的幾次表現則更新了年輕人的認知——原來倪萍這麽厲害!

倪萍配音《大耳朵圖圖》,反差特別大,直接衝上熱搜。

網友評價:倪萍就是胡圖圖本圖。

她的另一段表演是配音經典話劇《萬家燈火》裡的何老太太(宋丹丹),這個角色的聲音需要打造的第一印象是胡同老太太嘮嗑的感覺。

何老太太說著說著就開始講到自己丈夫去世後的困難,帶著哭腔,但哭腔裡還要有京味老太太的那種剛毅,倪萍都做到了,她雖然只是配音,但是不自覺還用表情動作配合聲音,很有感染力。

倪萍是主持人也是演員,她在配音時臉上的表情一樣到位。

倪萍在《聲臨其境》裡的第一次聲音大秀是《還珠格格》,她配的容嬤嬤最有戲,一個強勢老太太的懺悔,但也是忠心仆人對皇后的護短。

至於配美食紀錄片這種事情,對央視主持人來說更是毫無難度了。

主持人王凱形容倪萍是“寬音大嗓”。

張國立這樣評價倪萍:從表演到台詞的處理,(她是)中國女演員最高級別的教科書之一。

而倪萍只要用自己最擅長的強調念一段新年祝福,台下張鐵林就忍不住有點眼泛淚花了。可能也有回憶殺的作用吧,實在是太久沒在電視裡看到倪萍陪觀眾過年了。

張國立說,倪萍和趙忠祥是一種時代的聲音記憶。

倪萍可能是影響最深的一個央視台柱子。因為她處在電視台話語權特別大、異塵餘生面最廣的時候。

每兩周播一次的《綜藝大觀》可能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倪萍獲得的曝光率和認同可想而知。《綜藝大觀》加上春晚,倪萍本人幾乎就是央視的一個符號。

她符合過去最欣賞的那種“端莊大氣”審美,看起來周正、溫柔、賢惠。

她永遠在笑,笑也是她的工作之一。不過現在回看,她笑容是很有感染力的。

《昨天,今天,明天》裡,白雲大媽控訴黑土大爺等著盼著見倪萍。

黑土大爺當著老婆面說:“倪萍就是我夢中情人!”

嗯,這就是倪萍在老一代中國男人心中統治性的審美地位。

人們提到倪萍總是能想起她特別會煽情,但倪萍還有其他面。

她的綜藝感是很好的,可以參與相聲小品不違和。

95年春晚相聲《最差先生》裡,倪萍在中間穿插著給牛群和馮鞏出難題,間或接梗吐槽很自然。

《綜藝大觀》裡她跟馮鞏演過小品《串門》,講段子可流暢了。

以及,她這個小品裡穿得好時髦呀,無袖針織衫配長項鏈,長裙婷婷嫋嫋,臉上架著漸變色墨鏡。

舉手投足很優雅還有一點酷。

1994年,倪萍曾經去台灣參加張菲和費玉清的王牌綜藝《龍兄虎弟》,在台灣綜藝那種嬉笑怒罵的氣氛裡,倪萍不但不尷尬能鎮得住場,還很舒服。

她笑起來很好看。

在台上身段也很出跳,氣質出眾。

倪萍一亮相就用台語跟張菲打招呼,喊他“志明哥”。

打招呼的話是:“台北氣象特別熱,我熱情問候大家像氣象一樣熱。”

她還主動開玩笑說自己有個藝名是“江蕙”,江蕙是台語歌後,底下台灣觀眾就笑了。

張菲很喜歡這樣的梗,立刻說要掌聲鼓勵。

後來張菲誇倪萍哪哪兒都好,人還漂亮。

倪萍又來cue江蕙:“沒有江蕙漂亮吧?”

但是開了玩笑之後立刻拍拍張菲說“對不起對不起開玩笑”,很得體。

又大氣又有綜藝感,去台灣跟張菲費玉清過招氣氛也和諧。

年輕人可能已經不知道了,倪萍最早就是當演員出道的,而且她作為女演員,成就是很不錯的。拿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早年當演員時倪萍也都是女主角。

1998年倪萍和馮鞏一起演的6集電視劇《那五》也挺有名的。

《美麗的大腳》裡倪萍演農村婦女,袁泉演一個到農村當志願者的城裡姑娘,以前6套經常播。倪萍扮農村婦女,跟晚會舞台上的形象完全不一樣。

倪萍和朱媛媛、張延一起演的《浪漫的事》,短短20集特別好看,三姐妹的情感生活,操心的媽媽,家長裡短裡的深情。

倪萍演大姐,她的孩子忽然走丟了,她跟丈夫的感情也就此破裂。《演員的誕生》還把這段摘出來演了一下。

現在不少主持人去演戲觀眾都覺得很出戲,但倪萍演戲不會這樣。她有不少高分影視作品,還都是女主。

倪萍90年代出書《日子》,引發轟動,掀起了名人出書潮。才有了後來小品裡的“名人出書一塌糊塗”“倪萍的書叫《日子》我的書就叫《月子》”。

雖然名人出書越出越爛,《日子》裡也有些煽情段落,但這本書總體感覺很真誠。這本書裡的文字水準拿到現在看,應該可以超越一眾藝人了。

倪萍年輕時私下很時髦的,只是這一面大家很少看到。

倪萍後來漸漸老了、胖了,可能是最不在意自己外形的“昔日女神”。

最近她減肥成功了也有點轟動。

倪萍做節目之餘也出書畫畫。她的《姥姥語錄》再版多次評分很高。

畫畫也辦過畫展。

倪萍曾經在電視領域裡有超強的影響力,但她身上也要有很大爭議。

因為倪萍在電視台最有話語權的時代長期當台柱子,於是本人變成了一個符號。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無法僅將她作為一個主持人和演員來客觀評價。

在反思審美單一的年代裡,倪萍那種感情充沛的煽情成為了批評對象,一種被嘲諷的過時。說一個人太過煽情,講話太過聖母,就可以形容為“跟倪萍似的”。

這種主持風格對倪萍本人的思維方式的確存在影響,在尋親節目《等著我》在某些個案上,倪萍對“勸和”的執念超過了對當事人個人意願的尊重。(但另一方面,她的這檔尋親節目也是做了很多實實在在公益的,有貢獻、有錯誤,都是事實。)

現在韓式綜藝的審美全面佔領電視,幾乎九成以上的節目都在津津樂道於咀嚼明星的細節,把一切漫畫化處理。

人們又開始懷念起倪萍所代表的“正統大台範兒”,大氣、端莊,溫柔裡帶感染力等等。

董卿是在這種範兒上加上了人文氣息,因為整體環境太缺少這些,董卿逆流量而動,反而開創了一種新的節目類型。

審美看似循環往複,也是一窺時代變化的小切口。《綜藝大觀》等節目最初帶給觀眾的是清新的娛樂,時間長了這種傳統晚會被流行文化狠狠衝擊過。但當流行文化將“無聊的樂趣”反覆擴大時,年輕人又回顧起了老牌台柱子的美好。

至少她們有過硬的能力、不會故意迎合所謂的流行和年輕,這是現在罕見的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