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懂得知足!

作者:琳琳柒十二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搬運必究

1、知“錯”方能知足

我13年從濟南回到了家鄉,一個連縣城都不如的五線小城。

放棄了那邊的好待遇,高工資。回來經營著一個只夠解決溫飽的小超市。

起初,心裡並不知足,想著還要去拚一把。可突然間,父親生病,將一切計劃打亂。

那段時間,每天都陪著父親化驗,點滴,檢查,看著他一天天憔悴,也看著他一天天恢復。

父親嘴上說著不怕死,卻戒掉了三十多年的煙酒,戒掉了大魚大肉。

他說:“有些東西想得到,就必須有所捨棄,該戒就戒了吧,現在啥事沒有,還挺知足的。”

我父親明白了,常性便可常樂,知錯方能知足。

我也慶幸著,那一刻,他們需要我時,幸好我在。

前一段時間,表哥想讓我和他去外地發展,我拒絕了。

如今我的夢想,不再是衣錦還鄉,人前顯貴。而是享受現在,能多陪在父母身邊,看著孩子健康長大,這樣就知足了。

很多時候,人們總想著為了將來拚命賺錢、努力奮鬥,卻忘記了過猶不及,忘記了知足常樂。

到頭來,失去現在的擁有,卻感慨過去的窮愁。

其實,知足並不是向生活妥協,而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擔當。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這便是知足。

2、知足的人,最好命

看過這麽一個故事。

劉禹錫被貶至和州為官。當地知縣,對他毫不客氣,讓他擇城南面江而居。

劉禹錫不僅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寫下了:“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話語貼在門前。

知縣惱羞成怒,又讓他搬到城北,位於德勝河邊。房間小了一半,附近僅剩垂柳依依。他見景生情,於是又寫道:“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還是悠然自得,滿不在乎。又把他移至城中一間小鬥室。可劉禹錫依舊很滿足,還寫下了千古明篇《陋室銘》,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其實,知足無非八個字: 順其自然, 隨遇而安。劉禹錫悟透了這八個字,才會有如此通透豁達。

季羨林老先生也是經歷一生曲折,才明白知足常樂的。正如他在書中所寫:

“我經過山重水複,也經過柳暗花明;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我曾到閻王爺那裡去報到,沒有被接納。終於曲曲折折,顛顛簸簸,坎坎坷坷,磕磕碰碰,走到了今天。”

他連續三辭“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稱號,自嘲道:“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他的豁達,令人歎服;他的知足,讓人神往。

《道德經》曾說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是一種心態,亦是一種智慧。它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抱怨的少。

知足的人,從心不從欲。而快樂,也就常伴他們身邊。

3、真正的智慧:多一份知足,少一分貪念

楊絳先生曾在《一百歲感言》裡說: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它能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

人總是忽視眼前擁有,而關心未來不得,回憶也總是伴隨著遺憾。而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不捨得舍去,不知道滿足。

其實,讓你勞累的,不是前方的道路,而是疲憊不知停歇的心;讓你痛苦的,不是生活的打擊,而是深不見底的欲壑。

知足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不求上進,更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沉。而是對生活,對自身的一種思考。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意思是,一個知道滿足的人,會常常感到滿足,終身不會做屈辱自己的事;一個適可而止的人,會常常克制自己的欲望,終身不會做讓自己可恥的事。

真正的智慧,便是如此。不求外物,內心豐足,“布衣桑飯,可樂終身”。若真正做到,生活便會多一份從容,多一分達觀。

人生是五味成雜的。有酸甜,就會有苦辣,有得失,便會有好壞,有陰雲密布,便會有萬裡晴空。

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多一份知足,少一分貪念。心若平靜,生活便不起漣漪;心若安寧,人生就輕鬆寫意。

哪怕明日陰雨漸涼,也要享受今日暖陽。

活在當下,便是最好的知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