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腹瀉的真相 兒科醫生告訴你

氣象越來越熱,門診科裡患腹瀉的小病人也日益增多。在這春夏之交,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腹瀉?腹瀉時,又該如何應對?

聽兒科醫生媽媽向你一一介紹。

真相一天熱食物易變質 腸道易遭細菌感染

每年的春夏季,往往是腹瀉的高發季。宜人的氣候、充足的日照,細菌也開始大肆繁衍,稍有不慎很容易讓寶寶感染腹瀉。前兩天,門診科裡就來了這樣一個小病人——1歲的小男孩,已發燒好幾天了,來看病的前一晚突然高燒39℃,拉了1次稀便,但量不多,據家人介紹,便中似乎還有黏液。

我對他做了初步的檢查:嗓子不紅、氣管支氣管肺也都沒有問題。化驗血象WBC12000,中性白細胞70%。因曾有一次稀黏便,遂囑咐留點大便標本做化驗檢查。結果大便化驗結果為WBC15-20/HP,是典型的細菌感染性腹瀉。

孩子一直在家中吃飯,從哪感染的呢?這種腹瀉沒有別的感染來源,只能是病從口入。反覆追問有沒有吃什麼不乾凈的東西,或是前一天剩下的飯菜之類。想了半天,孩子的奶奶終於記起是吃了剩的魚,因為孫子特別愛吃這種魚,一直留給他吃的,剩的放在冰箱,再吃拿出來微波爐熱一下,大人也沒嘗,就全讓孩子吃了。元兇找到了,是剩魚惹的禍。

孩子感染的這次腹瀉是感染性腹瀉中比較重的,表現為腹瀉不重,但發熱明顯,病情比較兇險,需及時治療。

一般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大便次數多,但每次大便的量並不多,有時著急要大便卻只是拉出一點點,大便中可看到像痰液樣的膿凍和果醬樣的成分,即膿血便。這種腹瀉是春夏季最容易發生的。

這是因為進食生冷食物比較多,如果洗不乾凈就會病從口入。而且,氣象熱,各種食物容易變質,有的食物放入冰箱第二天拿出未好好加熱就讓孩子食用,可能成人吃了還沒什麼,而孩子由於胃腸功能不健全,免疫能力不足,易導致細菌感染。

●腸道細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療

如果大便中見到明顯的紅白細胞,明確為細菌感染性腹瀉,最好不服用收斂型止瀉劑,需口服抗生素,嚴重的還需要靜脈點滴抗生素。

不僅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服用必須完成療程要求:家長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將抗生素的療程完成,不要早停葯。臨床中治療腹瀉的抗生素往往療效很快,有的病人服用1~2次癥狀就明顯緩解,此時如擅自停葯,易造成病情反覆或遺留成慢性,家長一定要重視。

在飲食上的要求是:要讓孩子吃稀軟的易消化的食物,菜粥和麵條湯應該是不錯的選擇。要停止進食油膩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魚肉等),不要吃冷飲,清淡飲食要保持大約2~3天。需要強調的是:孩子腹瀉往往恢復很快,而一旦恢復,食慾也隨之恢復,想吃這吃那,家長此時往往忙不迭地滿足。然而,這種做法是極不妥當的,因為孩子的腸胃功能尚未恢復。這個時候的飲食恢復一定要慢,循序漸進。

真相二公共場所病毒多腸道易感染

春夏季雖是細菌性腹瀉的高發季,但病毒性腹瀉也不容小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又稱秋季腹瀉。

有些媽媽以為秋季腹瀉只有在秋季才易罹患,其實不然。因為輪狀病毒感染的規模非常廣泛,非常容易引起嬰幼兒群體性發病,並不是秋季所特有,全年均有散發。那天門診來的小女孩就是如此。孩子因發熱咳嗽到醫院就診,醫院病人很多,候診大廳坐滿了人,折騰一上午看完病,回家後卻開始嘔吐了。家長起先並沒太在意,但後來越吐越厲害,嘔吐稍微緩解又出現腹瀉,送到醫院一化驗大便,發現果然是輪狀病毒感染。

●秋季腹瀉的主要癥狀

輪狀病毒感染的發病往往以嘔吐開始,先是進食後嘔吐,後發展為喝水甚至不進食時也嘔吐,病程的第1~2天開始出現腹瀉。腹瀉初期為稀軟便,很快大便性狀發生變化:大便呈蛋花湯樣;大便中糞質很少,以大量水分為主,此為秋季腹瀉典型特徵之一。大便次數少則3~4次/天,多可達每天十餘次或更多。部分患兒伴有輕中度發熱。由於患兒腹瀉次數多,且每次大便含有大量水分,導致體內水分大量喪失,同時患兒有嘔吐,攝入量明顯不足,因此,秋季腹瀉的患兒最需要面對的就是因嘔吐腹瀉所造成的脫水。

此病1~3歲的嬰幼兒最為多見,癥狀也相對年長兒更重。患病後獲得的免疫力持續時間短,第二年流行時還可發病,但癥狀會有所減輕。

輪狀病毒性腹瀉是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疾病。

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兩個傳染場所是醫院和社區活動中心。前面提到的小女孩就是在醫院感染的:看病時是感冒,看完病成腹瀉了。因為感冒的患兒和腹瀉的患兒在醫院裡是不能被完全隔離的,候診的椅子、化驗室的窗檯、衛生間、收費處都有可能因為被汙染而成為交叉感染的來源。所以,在就診期間,不要讓孩子吃東西,不要東摸西摸;回家後要洗手,換洗看病時穿的衣服。所以,無論什麼季節,都要注意個人衛生,要注意周圍環境中有沒有疾病流行,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吃生冷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外出歸來要洗手、外出服要勤換洗。

●輪狀病毒感染,謹防脫水

秋季腹瀉的治療並不複雜,關鍵是要讓孩子不發生脫水。要及時給腹瀉寶寶補水,使用口服補液鹽最好,因為其中含有一些電解質。讓有嘔吐的孩子喝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先讓孩子將止吐葯喝進去,20~30分鐘以後再喝水。每次量要少,但要多次喝,這點最為重要。如孩子腹瀉重,又有嘔吐,喂不進水,就只能到醫院點滴了。針對腹瀉,可在醫生指導下給病兒服用一些止瀉藥。飲食方面可將所有輔食停掉,隻吃奶類,並可減少哺乳量,還可吃米湯等。

一般5~7天病情逐漸緩解,食慾增加,患兒開始恢復。但有家長說服藥一周多了仍然有腹瀉5~6次/天,這往往是由於家長過於積極給孩子增加食物造成的。恢復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切不可過於著急,尤其是肉類,即使孩子要吃,也要適當限制,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都一星期沒好好吃東西了,也瘦了,要趕快補補,欲速則不達。

真相三飲食不節製腸道易消化不良

雖然細菌性和病毒性腸道感染是春夏季最易引發腹瀉的原因,但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家長們仍要注意。這種腹瀉雖然什麼時候都可能發生,但因春夏季,生冷食物的進食量會有所增加,幼兒的腸胃功能又尚未完善,若同時進食較多油膩的食物或肉類,易發生這類腹瀉。

由於進食過多或不當而引起的腹瀉,通常大便量很大,有時甚至能在大便中看到未消化的食物,酸臭明顯。腹瀉2~3次常會自行緩解。

消化不良性腹瀉不需要特殊治療,最主要的是清淡飲食,減少胃腸道負擔,讓胃腸道有點時間休息、恢復,也可以服用腸道益生菌。

清淡飲食要至少保持2~3天,當孩子病情緩解,食慾明顯改善時,家長要適當控制孩子的飲食量,在準備食物時要暫避開孩子特別喜歡的食物,以免孩子一下進食過多。如孩子飢餓感強,進食需求旺盛,可讓他增加進食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粥、麵條、饅頭、麵包等,不要太早讓孩子吃魚肉類食物。過多或營養過剩的食物會造成孩子胃腸負擔增加、病情反覆,延長疾病恢復的時間。

文|陳英(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專家,新浪微博@陳英醫生V)
編輯|平燕婷美編|勞秋勤

本文摘自《時尚育兒》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該雜誌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