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市公園一年接待3億人次!這個城市創造了“綠色奇跡”

北京統計局官方數據,北京市2018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44%,森林覆蓋率達到43.5%,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6.3平方米/人。

登高俯瞰,數不盡的街巷繁華穿插在綠擁翠繞中。

2018年根據官方數據公布,公園綠地面積由1949年的772公頃,增加到2018年32619公頃,北京市年末公園綠地面積在2018年達到32619公頃。近幾年來,全市公園平均每年接待遊客總量在3億人次。

建國初期全市的林木覆蓋率只有1.3%,到今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5%,首都園林綠化實現了從綠起來、美起來到活起來的新發展、新跨越。

1

第一機床廠變身“CBD區域首個城市森林公園”,在北京市國貿橋西南的通惠河北側,鳥語花香的公園內行人步道延綿起伏,穿梭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各類樹木花草中……

這裡,原本是第一機床廠舊址,如今變身為鑲嵌在商務樓宇中的生態樂園。這也是北京CBD區域首個以“城市森林”為設計理念的城市公園正式開園。

2

方寸之地現歷史——地鐵邊上的“口袋公園”在地鐵7號線廣安門內站出口,有一處精致小巧的公園——廣寧公園。

其一磚一石、一物一件、一階一台,都經過反覆推敲、精心設計,可以用玲瓏剔透、斧砍刀鑿來形容。

在高樓林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們嚮往綠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從而釋放精神壓力、逃離都市喧囂、恢復精神健康。原為建築用地的廣寧公園,搖身一變竟成為了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的“城市客廳”。

3

前門邊上的“小橋流水” 流連忘返的“網紅打卡地”

“曲巷斜街信馬,小橋流水誰家”——古人詩詞中描述的江南水鄉美景,不僅出現在首都北京前門一帶的胡同裡,無縫嵌入百姓日常生活,更成為市民和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網紅打卡地。

這片北起西打磨廠街、南至茶食街,全長約900米的三裡河綠化景觀是北京城區近年來重新挖通河道、恢復古都歷史風貌的新嘗試——三裡河公園。

這裡,原是一片景觀欠佳、黃土裸露的土地,通過地形地貌恢復、濕地植被恢復、生態護岸等,最終形成一處溪水潺潺、鳥鳴蝶舞的小型公園。公園建成不久,就有野鴨一家子到此定居,每天在這遛彎兒、洗澡、覓食。這是一次有溫度的嘗試,更是一種“用心”的情誼。

京味兒的厚重與水鄉的靈秀相得益彰,熱鬧與安謐呼應得恰到好處,胡同別樣的韻味提升了周邊居民的幸福感。

4

這裡變身世界第二大麋鹿苑,作為北京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海子濕地公園,園內水文淨化、棲息地、植被、科普教育展示4大系統已一應俱全。

這裡不僅有“九台環碧”勝景,還有世界第二大麋鹿苑、中國第一座以散養方式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供遊客遊覽參觀。

公園以前是一大片垃圾場,後經過治理,擁有了現在的美景。緊緊圍繞"生物保護、自然和諧"的理念,繼承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風"的歷史文脈。

5

世園會衍生出的大生態格局

2019年4月29日,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延慶正式拉開帷幕。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批準及國際展覽局認證授權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為A1級國際園藝博覽會。

這次機遇,使延慶在綠化的道路上邁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形成了“山區綠屏、平原綠海、城市綠景”大生態格局。

未來,北京的“綠”將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來到人們身邊,守護這座城市的生態底色。

6

“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未來驚喜

“藏在深閨人未識”的京西林場最早是為了開煤礦而建立的,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煤礦就告別了坑木的使用,種下的樹,其實沒有進行過一次生產性砍伐,後來全改成了國家生態公益林。

優質的森林資源最終要造福於市民,京西林場未來的方向是建設國家森林公園,變成森林旅遊勝地。預計在未來4-9年,林場成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