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碗口大的松樹林下,2000餘位無名抗戰英烈被人遺忘

沿著湘江,一路往北,從衡陽到長沙,再往北,抵達洞庭湖,再沿著沅江走,一路抵達常德,再沿著沅江往西南方向走,抵達懷化辰溪縣城,從縣城再往西南方向走,進入辰水,直到一個急轉彎口,就抵達了棗子林。

而地處湖南西部的湘西,經武水,從西往東,與沅江交匯,再沿著沅江往西南方向走,再到辰水,一樣可以抵達棗子林。

這條水路,在抗戰時期,是一條生命之路。

這裡由馬兒坡、牛兒坡兩個小山頭組成,山上長滿了茂密的馬尾松,山不高,靠河處比較陡峭,當地村民為了交通方便,沿著河流,修建了一條水泥路。

這兩座看似不能再普通的小山坡,也是在修路時,挖出眾多遺骸,才更吸引大家的注意。骸骨被當地村民收殮,重新埋葬在樹林裡。現在走那條路,有一個葬坑的遺骸還清晰可見,頭蓋骨鑲嵌在土裡,裸露在外邊。

抗戰時期,戰鬥異常艱苦的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等大小戰役中,不少戰士受傷,他們需要送往後方治療,而在這裡,棗子林,就曾經有一個很大的重傷醫院。

懷化地處山林地帶,卻因水路暢通,很多傷兵被從水路運到這裡進行醫治,這條水路,就成了傷兵們的救生之路。

後來戰事緊張,醫療條件較差,許多傷兵犧牲在這裡,因條件有限,不能為抗戰英烈修建墓地或者陵園,便在附近的小山坡倉促掩埋。

抗戰勝利後,幸存的戰士陸續離開,從此,便鮮有人知他們的存在。

當地老人說:五十年代的時候,山上的墓還比較齊整,墳堆很高,錯落有致,一墳一碑,碑上注明死難烈士的籍貫、姓名、職務及立碑時間。

可隨著時光流逝,陵園盡毀,只剩一個殘碑,其余均被毀壞。後來山坡的林木使用權屬被分配到洞堖上村楊志紅、朱順柒等數十戶村民所有。村民在山上種上了滿滿的馬尾松,到如今,已數十年。間隔寬的地方,又長出了小樹。

如果不是當地村民在山的另一邊安葬了家人,根本看不出這兩個山坡,埋葬了近2000名戰士。

烈士陵園規劃圖

2018年,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讓每位英魂回家項目組聯合湖南老兵之家、懷化市抗戰文化保護志願者協會、懷化市辰溪縣關愛老兵志願者協會,以及當地政府、村委會一起,發起“為辰溪英烈建家園”公益項目,開始對這些烈士進行遺骸的起殮、收集與DNA鑒定,為他們尋找家人,並修建烈士陵園。

截至2019年5月22日,已收殮烈士遺骸346位。他們的遺骸被樹根纏繞,因為地表潮濕易腐化,還有白蟻,和這些烈士遺骸一起收殮的,還有他們的徽章、口哨、皮帶扣、衣扣等。

骸骨被白蟻啃噬

骸骨被樹根纏繞

大樹長在骸骨之上

收殮現場的昆蟲

收殮出來的瓷質徽章

收殮出來的紐扣

收殮出來的皮帶扣

項目組一早抵達棗子林,第一件事就是給英烈們燒紙燒香跪拜。

春季的雨、夏季的炎熱以及蚊蟲的叮咬、沒有衛生間、沒有座椅、每天吃便當、只能靠著樹木休息......條件如此艱苦,並且他們中大部分都是女生,即便這樣,他們從未抱怨,隻願烈士陵園能夠盡快修建起來,讓這些烈士們安息。

遺骸收殮小組張志第二次來到這裡,去年第一次來了十多天,這次來,他沒有導航,儘管山路崎嶇,他和當地人一樣熟悉。他是多年的關懷老兵志願者,關於英烈遺骸收殮,他說:再艱難,我也會堅持下去。

懷化市辰溪縣關愛老兵志願者協會負責人歐陽瓊,作為團隊負責人,她每次都在場,身體力行,她說:我們希望這些抗戰英烈有一個有體面的安葬,供後人祭拜。

懷化市辰溪縣關愛老兵志願者協會劉靜,她家三代軍屬。她說:我知道我為什麽不害怕了,因為我和這些英烈沒有生疏感,我的家人就是軍人。

遺骸收殮小組90後小姑娘曼麗第一次參加收殮工作,剛開始,還有點害怕,很快就融入了工作中。她說:我的父親也是一名老兵,這些抗戰英烈為國犧牲,我應該為他們做點事。

遺骸收殮小組90後小姑娘張群豔發現了一個陶瓷帽徽。頂著一頭短發的她,比一般男生更賣力。

從被收殮的烈士遺骸看,鮮有較完整的,很多甚至連頭骨都已經找不到了。參與收殮工作的當地村民說:如果你們再晚一點來,可能就找不到他們了。

一位路過的老者說,山坡靠近河的這邊,就是渡口,這裡曾經有近萬人駐扎在這裡,很熱鬧。得知我們在重新收殮這些烈士遺骸,老者豎起來一個大拇指。

在此,感謝所有關注參與的當地政府、志願者夥伴及愛心人士,感謝您們的支持。

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完成,我們在騰訊樂捐發起了“為辰溪英烈建家園”公益項目籌款,期待您的關注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