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味精、雞精」到底該如何吃?

現在家庭的廚房中味精、雞精佔據了不可缺少的位置,烹飪的過程中如果不加點雞精或味精就覺得味道不那麼對。

但是調料圈裡關於味精、雞精的「緋聞」也非常多,比如「常吃味精會得胃病」,「常吃味精會變傻」,甚至還有說「味精吃多容易得癌症」的,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味精、雞精的真面目。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它進入胃以後,受胃酸的作用變成谷氨酸和鈉分別被人體吸收。

谷氨酸與其他氨基酸一樣,可以構成人體組織的蛋白質,鈉也是我們身體需要的元素。

由此看來,味精作為食品添加劑是極其安全的。以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為例,只要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超過7.2克,便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不健康的影響。

試想,7.2克味精比我們建議的6克鹽的攝入量還多,這顯然是我們日常用量所不可能達到的。

因此,世界各國除了不建議嬰兒食用味精外,對其他人群的用量沒有限制,可因個人的口味而定。能提鮮,全靠它。

而被認為「升級版」的雞精是一種複合的調味料。它的主要成分仍然是味精(約含40%),在此基礎上,雞精還加入10%以上的鹽、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澱粉等物質複合而成。

雞精的主要作用與味精一樣是增鮮,但由於添加了肌苷酸和鳥苷酸等呈味核苷酸,與味精的鮮味具有相乘的作用,其鮮度比味精高,是味精的換代產品。由於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相仿。

同樣應注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最好在起鍋之前再放雞精。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雞精本身含有10%的食鹽,如果在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相應減少。

如果已經加到合適的鹹味,再放雞精,對於需要控制鹽分的人來說,可能會不利於健康。

谷氨酸鈉進入胃中會和胃酸反應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鈉。谷氨酸是一種氨基酸,存在於穀類蛋白質中,比較安全;氯化鈉就是常吃的食鹽,多吃味精也就意味著多攝入了鹽。

鹽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患高血壓、胃癌、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疾病的概率。所以「建議少吃味精/雞精」這種說法比較正確。

「味精緻癌」一說,理由是谷氨酸鈉加熱超過130攝氏度,會變質為焦谷氨酸鈉,進而致癌。

如果是這樣,那雞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鈉,同樣也會致癌,何來更健康之說?

其實,當谷氨酸鈉變成焦谷氨酸鈉時,鮮味會喪失是真的,但不會致癌。已經有科學證明:焦谷氨酸鈉不僅不致癌,還是一種「聰明物質」。

它可以使人們的記憶力得到提高,還能使人的頭腦功能得到改善。

不過,為了最好地保留雞精或味精的鮮味,最好在快要起鍋的時候再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